有關鋼琴啟蒙教育論文

  加強鋼琴教育中藝術審美特徵的體現,努力發展鋼琴審美教育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少兒鋼琴愛好的必要性透析

  摘要:興趣是少兒學習鋼琴的原動力。在少兒鋼琴的教學中,筆者認為,少兒鋼琴教學應有愛心、童心、責任心,將激發與培養兒童的興趣置於首位,在此基礎上的教學對兒童鋼琴的學習將大有裨益。

  關鍵詞:少兒鋼琴;興趣

  ***一***教師的職責1.教學語言通俗化。調查表明,絕大數鋼琴教師在其教學過程中過度使用專業術語,導致學生尤其是剛剛接觸鋼琴學習的少兒理解上的困難。根據少兒心理髮展特點,處於此階段的兒童的具體思維能力明顯強於抽象思維能力。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弱化專業術語的使用,並設法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生動形象的日常用語,以易於兒童理解,比如,教師可以在講授過程中採取比喻、誇張、故事等形式。這不僅有助於學生的記憶和理解,還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2.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在我們看來,要培養少兒鋼琴學習興趣,必須打破傳統的師道尊嚴,改變傳統的課堂文化,建立有利於兒童鋼琴學習興趣的師生關係。新型的師生關係應該是一種平等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寶庫,而成為與少兒對話的夥伴,成為少兒不斷成長的促進者和幫助者。3.合理選用教材。長期以來,對於鋼琴初學者來說,多以《拜厄鋼琴就出教程》、《車爾尼鋼琴初級練習曲***作品599***》、《巴赫初級鋼琴曲集》等,不可否認這些教材的權威性及有效性。但是,就鋼琴學習的低齡者來而言,此類教材顯得枯燥和呆板,缺少趣味性,不利於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材選用時,應力爭少而精,並根據兒童的學習進度與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增減內容。

  ***二***家長的職責1.培養兒童的意志。意志指個體為了一定的目標,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為,並與克服困難相聯絡的心理過程。學習中的每個人,不論成年人還是少兒,為了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必須克服種類各異和程度不同的困難。2.創設利於鋼琴學習的生活空間。勒溫認為,生活空間就是與個體的需求相結合在人的頭腦中實際發生影響的環境。家長力爭創設有助於兒童鋼琴學習的生活空間,對其興趣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3.給予兒童表現的機會。兒童有很強的可塑性,兒童期也是氣質形成的關鍵期。兒童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家長應鼓勵兒童在公共場所自我表現。鋼琴演奏是一種表演藝術,為兒童提供適當的表演機會,不僅可以提高兒童在公眾面前表演的勇氣,同時也可以檢驗兒童鋼琴學習的成效。兒童在此場合得到讚賞後,將強化他們對鋼琴學習的興趣。

  ***三***少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人自出生之日就帶著一定的潛能、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鋼琴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的同時,忽略了兒童的體會,所教授的內容便可能導致兒童厭煩情緒。為此,應靈活調整教學內容,為兒童提供趣味性的問題,以促進學生思考,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在兒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可以消除負面情緒,而且大大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促使耐心的形成。可見,在教學過中,適當變更教學內容,發揮兒童的主觀能動性,不僅有助於他們理解樂理知識,更為他們興趣的形成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興趣是少兒學習鋼琴的原動力。在少兒鋼琴的教學中,筆者認為,少兒鋼琴教學應有愛心、童心、責任心,將激發與培養兒童的興趣置於首位,在此基礎上的教學對兒童鋼琴的學習將大有裨益。此外,興趣的培養只有教師與家長地共同合作,以及兒童創造力的發揮為條件,才能使少兒走近鋼琴,始終保持鋼琴學習的興趣,走好學琴的道路。

  範文二:怎樣加強小學教育音樂鋼琴教育水平

  小學教育專業是高師教育的一個新興專業,下設不同的專業方向,小學教育音樂專業方向***以下簡稱小教音樂專業***承擔著培養本科層次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任務,學科上屬於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隨著我國高等師範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對待和解決這其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就成為確保改革能否順利進行的當務之急。鋼琴作為小學教育專業音樂方向的一門主幹學科,其質量優劣又顯得尤為重要。要提高鋼琴教育質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育理念

  小教音樂專業的師資隊伍由原中師的、高師的音樂專業教師,新分來的音樂碩士、博士等組成,他們大都由傳統的教育模式培養出來,要進行教學改革,適應新的教育模式,就必須面對更新觀念的挑戰。就拿傳統的“師徒相授”的鋼琴教育模式來說,它有便於師生交流、因材施教,學生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但也有長年累月形成的門戶之見,名利之爭之弊,造成教師爭學生、爭考分,不能公平公正地評價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體的教育質量,甚至干擾著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為此,有些學校明確提出“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理念,革除傳統教育的弊端。本著這樣的理念,鋼琴教育之路就會更加寬闊。例如讓擅長於某個領域、型別的不同的教師分別擔任一批學生不同階段、不同類別的課程,既有利於教師的深入研究又有利於學生“博學多采”,而且符合大眾教育的精神。有利於培養較大批量的優秀鋼琴教育人才,提高整體的鋼琴教學質量。

  此外,教師要不斷更新鋼琴教育理念,在涉及風格、意境、個性、神韻以及多種表現方式等有關藝術素養的培養、教育領域裡展開全方位的研究,產生一批“專家型”的教師和較系統的教學法,有效地改變目前鋼琴教育領域裡存在的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從根本上拓寬學生的知識、技能範疇,開發學生創造潛能,也促使師資隊伍步入終身學習、不斷提高的軌道。

  二、完善教育質量評估機制

  “學以致用”是教育改革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在整個教改過程中,關於“所學”與“所用”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息,它們相互矛盾又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筆者認為從社會需求出發,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是我們改革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但也要正確認識實用性,避免實用主義。避免實用主義,就是說在我們的鋼琴教學中,不論從曲目選擇、演奏技術、流派風格、音樂解釋、傳授手段等各個方面,都應考慮到時代發展的實用性,學生個性和能力發展的前瞻性,考慮到對學生自身素質發展的必要性。如果認為“大眾教育”可以降低要求,認為當前小學音樂課用不上的教學內容“不實用”,就可以砍掉的做法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們應該具有超前的質量意識。

  1.體現小教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的特殊性

  小教音樂專業鋼琴教學不同於中師的普及性教學,也有別於高師的專業化教學,它的特殊性體現在教學過程的階段性、教學目標的師範性和教學質量的綜合性幾個方面。

  教學過程的階段性。由於教育背景的不同,傳統的、現代的、豐富多彩的鋼琴教學方式造就了現有的各式各樣的教師,不論怎樣的音樂院系,幾乎找不到教學方法一模一樣的鋼琴教師。他們對不同階段教學進度的把握和要求可能不盡相同,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不同階段的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應該相對統一,而對一些特殊的個體,應該允許出現超常規的現象。

  教學目標的師範性。小教音樂專業鋼琴課教學目標的表述可以有多種方式,但基本核心離不開師範性。它要求突出訓練學生具有準確的理解能力,豐富的表達能力***包括口述與演奏***,高度的協作能力***包括伴奏、合奏***和運動自如的組織教學、傳授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教學質量的綜合性。小教音樂專業鋼琴課教學質量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它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師素質、學生素質、人文環境的綜合;二是音樂理論、音樂史、演奏技能技巧等知識和彈奏技能的結合;三是綜合文化素養和音樂表現能力的結合。

  2.科學規範教學評估手段

  教育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否,取決於科學規範的質量評估。現行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學科的質量檢查方式方法是否合理,質檢結論的可信度、準確度是否可信,應該再仔細研討,使之更規範化、合理化。傳統教育中,衡量一個學生鋼琴學業的優劣,主要是看結業分數,以考試成績一錘定音。畢業成績單上標明“鋼琴85分”說明什麼?說明技術程度嗎?這位學生可能相當於車爾尼849水平,也可能相當於肖邦音樂會練習曲程度;說明理解、解釋能力嗎?他可能對古典、浪漫派小品解釋得合情合理,但可能對中國樂曲的理解一塌糊塗;同樣,這個85分也不能說明視奏能力、協奏能力、復調思維能力、曲體組織能力以及音樂教育專業最為重要的鋼琴教學能力和即興伴奏能力。有不少同行曾對現行考核方式的弊端及其對學生造成的誤導表示擔憂,提出分級評分、分類考察等方法。我們應加強和同行們的交流、探討。在不久的將來,產生出針對小學教育專業音樂方向鋼琴學科的系統、規範、有效和易於操作的質量檢驗方法,得出較為全面的質檢結果。

  三、完善教學手段

  對於傳統的教學方式我們應該合理繼承。如對待鋼琴個別課是否沿用的問題,就應該慎重。面對高校擴招後師資力量不足,經濟指標和課時掛鉤等問題,一些學校逐步減少,有的甚至停止這種教學方式,此做法實屬不得已而為之。小組課、大課對於鋼琴教學有其重要作用,但是它畢竟不能完全代替“一對一”的個別課形式,而是應當不同的授課形式相互依存,互補互促。共性的問題共同講解,可以在大課和小組課上實現,個性的特點單獨講解,則可在個別課上完成。在鋼琴教學方式上,不單“一對一”的教學方式有足夠的理由存在下去,其他常規的教授法、演示法、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情境法等教學方法,也應該更加深入地研究和運用。

  合理地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效率和質量的有效手段。在鋼琴教學中,利用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室,進行即興伴奏訓練、視奏訓練、集體的技術訓練就非常有效。

  即興伴奏訓練。和常規音樂教室相比,利用數碼鋼琴教室進行即興伴奏教學與訓練有很多優勢。不同的伴奏織體***柱式和絃、遠距離大跳、分解和絃、琶音等***講授結束後學生可以同時進行編配實踐練習,戴上耳機,互不干擾。可以利用數碼鋼琴的多人合作功能,進行四手、八手的集體編配練習,培養師範學生的合奏、協作能力。作業檢查形式活潑多樣,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生在演奏觀摩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視奏訓練。視奏能力的培養是高校音樂專業的一個軟肋,我們的許多畢業生在這方面的能力低下,造成了教學工作和藝術實踐的不便和遺憾。如果利用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室的優勢,有助於解決視奏能力培養的問題。例如:可以在鋼琴教材中有意識地編入視奏專用材料或在即興伴奏、鋼琴集體課的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視奏訓練;也可以開設專門的視奏課,有專門的教材、教學步驟和達標考核措施。

  演奏技能的集體訓練。就是根據教學進度,按學生的技術程度分組、分班,以手指技術、手腕技術、手指站立技術、跑動技術等為不同的技術目標進行訓練。教師可以運用數碼鋼琴教室的功能***集體指導、個別指導、分組練習、數碼錄音等***,進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如果學生的課外個別練習放在數碼鋼琴教室進行,並隨時得到教師和同學的指導和幫助,就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四、完善知識能力結構

  面對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從事小教音樂專業鋼琴學科的教師,學識、人品、知識技能要求之高,是我們終生追求不盡的。我們只有不斷更新知識,終生學習,才能跟上音樂教育改革的步伐。

  那麼,在哪幾個方面需要知識更新和學習呢?

  一是教育思想,教育技能。面對擴招後師生比例逐漸擴大的現實,教師必須在鋼琴教育學、鋼琴教育心理學、鋼琴教育美學等領域潛心研究,使自己獲得一針見血地發現問題和深入淺出地解決問題的技能。

  二是現代教育技術技能。逐步學會掌握和運用現代化教育工具的能力,能夠使用多媒體、電子資料查詢和管理,能夠使用數碼鋼琴集體教室、多媒體電子音樂教室等輔助工具,減輕自己繁重的體力、腦力勞動負擔。

  三是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人們革舊布新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進一步發現新問題從而不斷推動事物發展變化的能力。創新能力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是創新激情、創新思維。創新激情決定了創新的產生,創新思維決定了創新的成功和水平,教師的良好素質則是創新的基礎。教師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四是綜合能力。教師應該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一專多能。在具備普遍適用的基本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深入研究鋼琴教育某一領域***如古典樂派、浪漫派、印象派、近現代音樂流派、中國樂曲等***或其他音樂相關學科***如和聲、復調、曲式、配器、音樂學等***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適應社會發展及教學工作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