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中地理教育論文

  隨著國民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受到關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摘要:地理新課程標準倡導讓學生在生活中用地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堂等。從地理高考試題分析,綜合型題型以及應用型題型逐年增加。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地理教學獨具魅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有效地學習地理。

  關鍵詞:高中地理創新新課程改革

  教學手段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是主要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真正投入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學習體驗,優化地理課堂教學,進而使高中地理課堂煥發生機。實踐證明,學生能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投入學習的時間越長,獲取的知識就會越多。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不能饒有興趣地投入學習,不能積極思考,因此也就不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地理教師要採取多種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教給學生多少基礎知識,而是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學習能力,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焦點,找準學生最近發展區,從學生感興趣的或者熟悉的實物入手,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過分強調地理學科的知識性,把學生的真實體驗都忽視了。新課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學內容應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自主去發現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和現象,並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還要培養學生用地理思維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能用已有經驗和能力分析和解釋地理現象並提出獨特的見解。教師要培養學生對資訊的處理能力,力求通過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讓學生嘗試到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和素質教育相比,創新教育的層次更高。素質教育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育人為根本目的;素質教育是創新教育的基礎,只有在實現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創新教育,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把學生培養成創造型的人才。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最高體現,創新教育提升的是學生的創新素質。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注重學生認知的發展以及想象力的發展,我們要努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指導學生掌握創造性思維方法,啟迪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自我矯正,將機會留給學生。我們要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個性品質,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樹立學生的創造志向。

  三、著力改善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

  在地理課堂上,教師應發揮能動性和主導作用,如創新性地使用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靈活調控課堂教學程序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比如,課堂上教師富有激情,尊重學生的發言,不隨意打斷學生的思維和表達,學生髮言後教師要及時點評和指導。又如,課堂上動靜結合,張弛有度,課下給學生反思的時間,鈴聲一響,教師要準時下課,不隨意佔用學生的課間等。同時,教師要真正落實新的教學大綱,進而推動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的良好發展。

  四、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實施因材施教,對於能力較強的學生提出較高的要求,適當增加一些難度。而對於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教師佈置的作業和設定的問題要適合他們,促進他們不斷進步。地理教師要遵循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地和學生交流溝通。地理學科不是高考的科目,很多學生由於對它不夠重視導致地理基礎知識薄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我們發現他們的優勢就應當眾表揚,為他們重塑自信。在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定不易太難,課後可以佈置一些綜合性的問題,多增加他們和優秀學生的關係,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此外,教師也要對其耐心輔導,使他們能有效突破重難點。

  五、改變評價體系

  課堂評價能有效監控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要構建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良好發展的評價體系,要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改變原來以學生成績為主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通過多個角度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提倡評價主體多元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髮展,地理教材、學習方式、課堂模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我們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的變化,制定多元化的評價目標,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加強師生交流合作

  新課程改革提倡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的雙向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一起體驗成功和失敗。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合作的空間和時間,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比如,在學習“熱力環流”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合作學習探究,把地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並在合作學習中鞏固地理知識。如教師問學生:同學們家裡都有空調,而空調的安裝位置都在房間的上方,但是家裡的暖氣卻在房間的下方,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然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充分探究,教師也要參與其中,適時適度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合作學習更加有效。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懂得學習地理的重大意義。教師要不斷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以及地理學科的魅力。教師也要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只要我們大膽實踐,把新課程改革理念滲透到教學中,高中地理課堂定會煥發異彩。

  參考文獻:

  [1]吳昌品.更新觀念改革地理教學提高教學質量[J].廣西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S1.

  [2]李鴻雁.新課程標準下地理教學的思考[J].教學研究,20051.

  [3]郭守英.新課程標準下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065.

  [4]朱麗珍,萬小力.淺析新課程標準地理教學評價與實際操作[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Z2.

  範文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地理資訊科技

  摘要:地理資訊科技教學活動的開展是高中地理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進步、時代發展的重要要求。本文系統闡述了高中地理資訊科技教學的重要作用、存在的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為高中階段地理資訊科技教學有效開展提供有益借鑑。

  關鍵詞:地理資訊科技;高中地理;地理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地理資訊科技逐步走進人們的視野,並正日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地理資訊科技因其獲取資訊的速度快、受條件限制少、精度高,並且可以給人們提供全天候、全覆蓋、省時便捷、可移動的服務,在生產生活領域得到廣泛性應用。將地理資訊科技相關知識融入到高中教學中不僅是新出臺的高中課程標準要求,是學生提升自我素質的需求,同時也是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需要。

  1地理資訊科技概述

  地理資訊科技是指獲取、管理、分析和應用地理空間資訊的現代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資訊系統GIS和數字地球等[1]。地理資訊科技是以數字形式獲取、處理地理資訊資料,並以影象或地圖的形式直觀展示的有效方法。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地理資訊科技出現,經過五十餘年的發展,其已經從研究研究機構,走向了軍事、航行、測繪、統計、環境監控、天氣預報等等幾乎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所有部門和行業。

  2地理資訊科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2.1提高教學成績,提升教學水平:

  新的地理課程標準對地理資訊科技提出了重要要求,資訊科技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近些年來,高考地理試卷上頻頻出現地理資訊科技相關考點。因此,增強高中地理教師隊伍對地理資訊科技的認識、理解,將其有效融入課程教學當中,是提高教師教學成績和提升教學水平的必然選擇。

  2.2增加學習樂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直面化的表達方式、人機互動的學習方式、與生活緊密聯絡的知識內容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主導,讓學生動手參與,引領學生使用地理資訊系統軟體,製作繪製相關地理模型,不僅可以將課堂的目標知識點傳授給學生,還可以有效調動學生視覺、聽覺,鍛鍊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

  2.3緊跟時代步伐,培養高素質人才:

  新一代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地理資訊科技已經不僅僅是地圖製作、資料收集等單一的技術,智慧化水平越來越高,日益融入現代社會的日常生活。手機導航、物聯網、環境監控等地理資訊科技無時無刻不給人們帶來便捷。高中階段有效開展地理資訊科技教學不僅可以為高素質、高能力專業人才提供知識儲備,也為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提供了知識支撐。

  3當前資訊科技在高中地理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3.1師資力量短缺:

  我國大多數高等師範院校開設遙感和地理資訊系統課程不過20年的時間,加之不少院校地理科學專業師範類教學改革滯後於基礎教育改革的步伐[2],使得高中地理資訊科技的專業教師較為缺乏,大部分教師都是地理科學和相關專業的師範畢業生擔任。在後期由於重視不夠,對高中地理教師的地理資訊科技的繼續培訓不足,這從根本上影響了高中地理資訊科技教師隊伍水平。

  3.2相關研究薄弱:

  通過常用的文獻查閱資料庫萬方資料知識服務平臺檢索關鍵詞“地理資訊科技”,共檢索到12116條記錄。在“標題”檢索中輸入“高中地理”,共檢索到相關文獻267條,且相關文獻多為現狀、問題、對策等流於表面的研究,缺乏多角度、多方法、多方面的深度研究。相關研究的缺乏對高中階段有效開展地理資訊科技教學設定了障礙。

  3.3精品教材不足:

  近來地理資訊科技的重視催生了大量的優秀著作,在相關著作中大多是針對高校和專業人才的深層次參考用書,針對高中階段的教材、教學參考用書、學生課外閱讀資料較少,鮮有發現普及較為廣泛、反應效果良好、通俗易懂的高中地理資訊科技教科用書。這種現狀制約了高中階段地理資訊科技課程的有效開展,課堂教學只是圍繞教育部頒佈的課程標準,造成了教師無參考、學生無擴充套件。

  3.4技術、軟體更新速度快:

  地理資訊科技跟資訊科技高度依賴,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當前,各種技術、軟體乃至理念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往往一些軟體高中教師剛剛接觸就已經過時。專業性強、資訊科技高度依賴的特徵使高中教師隊伍有效開展地理資訊科技的教學活動就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掌握軟體使用,並緊跟時代步伐,探索知識發展前沿。這對高中教師開展地理資訊科技的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

  4將資訊科技有效融入高中地理教學的建議

  4.1加強師資培訓,促進地理教師觀念和知識的更新:

  一方面應加強師資隊伍培訓,儘快使現有高中教師隊伍能夠快速掌握運用地理資訊科技。另一方面應重視人才引進,重點引進地理資訊科技相關專業的本科師範院校畢業生,為地理資訊科技課程的開展提供人才保障。

  4.2編制精品教材,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

  組織國內外地理資訊科技專家、學者精心編著針對高中學生接受能力和知識結構的精品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使教師有所教、有參考,學生有所學、有拓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能夠掌握相應的考評標準。

  4.3加強相關研究,為高中地理教學提供有效參考:

  鼓勵廣大學者,特別是高中地理教師參與到地理資訊科技研究當中,通過相關研究,發現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探索解決方案,並深刻把握地理資訊科技教育的目標和方向,提高教學質量,並形成文獻,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鑑。

  4.4提供資金支援,為高中地理教學提供有效保障:

  學校應加強硬體設施建設投入,建設完備的教學實驗室、配備相應的軟體和資料,併為教師提供科研經費,為高中階段的地理資訊科技教學活動開展和研究活動開展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偉強.地理資訊科技輔助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研究[D].蘭州:西北師範大學,2013:6-10.

  [2]趙軍,武江民,趙生龍.我國地理資訊科技普及教育現狀與對策芻議[J].地理資訊世界,2005,31:39-41,50.

  [3]旋曉偉,王林,王曉青.資訊科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調查研究[J].曲阜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91: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