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鋼琴音樂教育論文

  鋼琴進入中國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綜觀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發展史,中國的鋼琴教育與鋼琴音樂創作並行,貫穿於中國鋼琴文化發展之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鋼琴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摘要:21世紀以後,中國迎來了教育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長遠看來進行課程改革也是為了更好的推進全民族的素質教育,從而為未來祖國建設培養更多合格的接班人。在這場變革的浪潮中,大學生鋼琴教育課程也被納入了改革的範疇。近幾年我國高校鋼琴教育事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加上高校連年的擴招,全國高校中的鋼琴教育規模和水平也都得到了持續的提高。與此同時一些矛盾也隨之誕生並深刻的影響著高校鋼琴的教學質量,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就當前高校所開展的鋼琴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客觀的分析,也提出了相應地解決措施。

  關鍵詞:課程改革;素質教育;鋼琴教育;教育問題;解決措施

  一、新時代下大學生鋼琴教育現狀及問題

  1、盲目擴招促使生源質量差

  近幾年高校擴招已成為大趨勢,擴招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生源質量的擔憂。在高校擴招之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專業技能的考核都比較嚴格,那些基礎差,素質低,能力差的學生是很難進入到高等藝術院校的鋼琴音樂專業學習的。在我國文化事業,藝術事業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對藝術人才的渴求也是越來越迫切。而國家相關的教育部門為此相繼降低了藝術類考生的錄取分數線,從而讓更多的學生進入到了鋼琴專業的學習中去。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使得大學鋼琴教學在改革的道路上面臨著極大的難度和挑戰。

  2、師資力量嚴重不足

  一些藝術類院校鋼琴專業的學生曾幾度出現飽和的狀況,與之相反的是教師資源卻嚴重缺乏。逐年來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高校和教師的壓力也是倍增,難免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的矛盾日漸突出。鋼琴教育不像專業教育,它的特殊性決定了它與眾不同的教育模式——“一對一”。這種教育模式經過多次試驗證明確實是提高教師開展鋼琴教學質量的法寶。學生在專人的指導下也會取得更加明顯的進步。可如今學生數量和師資人數的不平衡導致這樣的想法只會化作泡影。

  3、忽視鋼琴理論教學

  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鋼琴教學的時候普遍重視對學生彈奏技巧的培養,並通過一些優秀曲目來夯實學生的基本功。但讓人遺憾的是教師以及學生都減少了對鋼琴理論文化課程的關注度,從而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即便具備了較高的鋼琴彈奏技巧,但是卻嚴重缺乏藝術氣息和靈感,最終演奏出的曲目也是缺乏真實情感的且不能打動聆聽者。這其實也是藝術工作者素質教育欠缺的一種表現。

  4、教育模式過於傳統

  我國藝術院校總體的分佈範圍是非常廣泛的,但是經過研究調查後會發現不同型別的高校對學生的培養模式都是雷同的。然而事實上不同的高校承擔著不同的責任,比如中央音樂學院注重培養的是能夠站在國內外大舞臺的鋼琴演奏家,而那些非專業的藝術院校雖然設定有相關的鋼琴專業課,但是培養出來的藝術人才也趨向於是成為中小學校的音樂教師。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培養方向,但是為了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大多數的高等藝術院校都沒有對此做出嚴格的區分。

  5、學生鋼琴基礎層次不齊

  隨著各大藝術類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需要學習鋼琴課程的學生數量也越來越多,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現實的問題。比如剛進校的學生中有的家庭條件稍好,從小學習鋼琴基礎就非常紮實,且已經具備一定的鋼琴演奏水平。而另一部分學生可能只是出於個人愛好或者其它原因略微瞭解了一點鋼琴知識。因此學生的鋼琴水平可謂是參差不齊,這種情況也給傳統模式下的高校鋼琴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如果一味遵循傳統的教學模式,很有可能會使教師耗費大量的時間來教育初級學生,而那些水平較好的學生又得不到針對性的指導。這隻會讓學生無所適從,無法取得長足的進步。

  二、新時代下大學生鋼琴教育改革的措施

  1、轉變教師教學理念

  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的教學理念必定會深刻的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大背景下,教師必須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尤其是在鋼琴教學中,教師結合鋼琴藝術的需求勇於創新並多對學生加以引導和適當的鼓勵。

  2、制定教學計劃

  非藝術類的院校要想提高鋼琴專業教育的質量就需要縱觀全域性,為教師制定一個教學計劃。通過科學的辦法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鋼琴的演奏技巧,落實到實踐當中時還要讓學生學會獨立的去創作作品。一個完善的教學計劃將更加有利於教師教學課程的開展,同時對全校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也極具借鑑意義。

  3、重視文化素養提升

  目前部分高校的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普遍表現出重視專業訓練而輕視文化課學習的特點。如果不及時改變這樣的現狀,高校在鋼琴教育改革上只能以失敗告終。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專業的鋼琴知識教學時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和有效地引導。或者通過開辦文化,藝術等方面的論壇,課程和講座,不斷為學生創造接觸人文知識學習的良好條件。

  4、推廣數碼鋼琴

  數碼鋼琴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推廣應用也是近些年來很常見的一個教育改革方式。數碼鋼琴比傳統機械鋼琴多了許多“數碼”特有的功能,在我國也將數碼鋼琴統稱為“電鋼琴”。實踐曾數次證明數碼鋼琴教學不僅能夠降低高校的教學成本,而且還能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同時數碼鋼琴的伴奏,錄音等各種功能都是普通鋼琴所不具備的,在課堂上使用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樂趣和興趣,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有益的。

  三、結語

  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使得鋼琴教育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鋼琴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對個體的發展大有裨益。在迅猛發展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鋼琴教育作為音樂教育的主要部分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發展變革,以求符合新時代發展的要求。為了更好的推進新時期鋼琴教育教學改革,提升高校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各大高校尤其是藝術類院校更要肩負起培養各類高素質藝術人才的責任!

  作者:季毅 單位:曲靖師範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參考文獻:

  [1]張英華.淺談高師鋼琴教學的改革[J].教育與職業,2007***08***.

  [2]田明俊.中外音樂簡史及名作賞析[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09***.

  範文二:鋼琴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總之,要想適應新時期鋼琴教育教學發展的新需要與新要求,就應該不失時機地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各種不同的創新性教學方式與手段,建構多種創新性鋼琴教學模式,開展各類創新型藝術活動,從而進一步培養和增進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水平以及創新熱情等。

  關鍵詞:鋼琴教育;教學

  一、鋼琴教育教學中創新模式的重要性

  在我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鋼琴課是眾多藝術課程中最能夠直接激發學生創新靈感、培養創新能力、增強創新熱情、提高創新思維的一門藝術課程。隨著社會的進步與人們審美水平的日益提升,一味地按照音樂符號本身進行的鋼琴藝術創作與演奏,顯然已無法滿足廣大聽眾的音樂審美需求。這就必然對廣大鋼琴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其對音樂作品的寫作風格、表現手法、創作意圖、藝術內涵等進行更深層次的梳理與探究,並將自身對作品的表現與演奏理念融入其中,進行再度創作,從而使音樂作品在原有藝術風格與表現內容上顯得更為形象與生動。此外,對於任何音樂藝術來講,其最終呈現給廣大觀眾的音樂作品都不能脫離藝術創作者本身的感悟與創新,鋼琴藝術也不例外。同時,在鋼琴演奏的實際過程中,由於不同演奏者對於同一首作品的理解與感悟是不盡相同的,因而也必然會在其二度創作中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色與內涵。因此,為了進一步全面提升高校學生在鋼琴藝術方面的創新才能,努力培養其創新意識與思維,廣大鋼琴教師有責任與義務在鋼琴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積極建構與思考鋼琴藝術的創新模式與理念,從而推動我國鋼琴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與提高。

  二、高等院校鋼琴教育教學創新模式的建構

  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一切教育模式與教育手段都是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展開的,它是整個教育活動的中心環節。這就要求廣大鋼琴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共同作用,按照實際需要不斷轉變教育思路、更新教育方式方法,不失時機地建構出全新的鋼琴藝術創新模式與理念。

  ***一***鋼琴教育中充分發揮啟發式與引導式的教學方法

  啟發式與引導式教學都是現階段創新性教育教學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傳統的鋼琴教學過程中,鋼琴教師往往是採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與理念進行教學,學生只能服從,缺少對音樂作品獨立的理解與思考,這種教學模式顯然已不適應現階段的鋼琴教學。因此,為了順應新時期鋼琴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廣大鋼琴教師要將啟發式與引導式的藝術教學模式引入到課堂中。啟發式與引導式教學與過去傳統鋼琴教學中的單一示範模仿式教學有著較大的差異,它要求在鋼琴教師的正確啟發指引下,學生依據自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感悟將同一部音樂作品呈現出不同的音樂審美來,而且學生要在其演奏中全身心地感受與領悟不同演奏方式所產生的不同的審美藝術效果,最終演繹出一套全新的、適合自身學習與演奏的方式方法。同時,這種教學方式還十分注重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了使演奏者更好地詮釋與完成音樂作品,還要求學生在學習與處理音樂作品時要將自身情感體驗融入鋼琴演奏中,因為學生只有以生活中實際的情感體驗為基礎,才能更好地激發其對音樂作品創新的靈感,增強其對音樂內容創新的意識與思維,從而更好地把握住音樂作品整體的藝術風格與色彩。

  ***二***注重鋼琴教育中對音樂整體內容的設計與佈局

  在以往的鋼琴教學過程中,鋼琴教師通常是就樂譜本身的內容進行一定的知識講解,並採用一些實際性的示範與演奏,學生則是按照教師的演奏示範方式機械地進行模仿。研究表明,此種教育模式在鋼琴的學習與演奏過程中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無論是在理論指導,還是演奏技巧等方面過度依賴的心理,不利於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創造力與表現力等的充分發揮與顯現。而音樂設計教學模式的良好運用則有效地彌補了傳統鋼琴教學中的一些缺陷與不足。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鋼琴教師首先要按照作品的實際內容進行表演方式上的整體設計,然後使學生依據個人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闡釋出作品的藝術表現特色與創作手法,並對其進行相應地演奏。隨之,師生就學生演奏的實際情況展開討論,最後學生按照商榷的最終結果再次進行創作與演奏。不言而喻,這種鋼琴教學模式不但充分體現出了啟發式與探究式的新型教育教學原則,還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鋼琴的積極性與熱情,進一步挖掘出學生在鋼琴演奏方面的藝術潛力與造詣,併為日後學好鋼琴藝術奠定了基礎。

  ***三***藉助創新性活動助推鋼琴藝術教學模式的構建

  實踐證明,在鋼琴教育教學過程中,將一些內容豐富、形象生動、具有創新性的藝術實踐活動融入到鋼琴教學的課堂中,對於有效培養創新性鋼琴音樂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如高校可以按照鋼琴教學的實際需要,邀請一些知名的專家學者舉辦相關的鋼琴知識講座,憑藉專家的演奏實踐經驗為廣大學生答疑解惑。同時,他們還可以和學生交流談論一些自身的成長經歷與自己對音樂學習的理解與感悟。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既可以學習到更多的鋼琴演奏技巧,也能夠進一步增強對鋼琴藝術和人生價值觀的認識。此外,一些在日常彈奏較好、基本功紮實的學生在面對觀眾時會呈現出緊張的心理,不能使自己的實際演奏水平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這無疑在學生內心深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對此,廣大鋼琴教師要經常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社會藝術活動,增強其舞臺藝術實踐經驗,從而使學生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環境,從容地面對觀眾,將自身的演奏水平發揮到極致。

  總之,要想適應新時期鋼琴教育教學發展的新需要與新要求,就應該不失時機地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各種不同的創新性教學方式與手段,建構多種創新性鋼琴教學模式,開展各類創新型藝術活動,從而進一步培養和增進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水平以及創新熱情等。做到這一點,鋼琴藝術教育事業才能健康地發展、壯大與前行。

  作者:吳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