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冊語文談生命教案

  語文教師要上好課並取得良好的效果,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備好課,其中備好課就是做好教案!為此,下面小編整理了人教版以供大家閱讀。

  人教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樹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觀念

  2、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3、熟讀、背誦精美的篇段。

  教學重點:

  樹立珍愛生命的觀念

  教學難點:

  品味、探究精妙語言的內涵

  《談生命》

  冰 心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命的本質,培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2、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語言

  3、體會文中比喻手法的巧妙運用

  教學重點:

  理解含蓄深沉的語言

  教學難點:

  認識生命的本質,養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方式一:視訊匯入

  視訊播放:一粒種子破土而出,伸出兩瓣柔嫩的綠葉;一朵鮮花沐浴著陽光雨露,逐漸綻放;一隻小鳥啄破蛋殼,掙扎著站了起來;一條小海龜從沙堆中,在大海浪濤的召喚下迅速爬向大海……

  導言:上述畫面,讓我們感受生命的蓬勃,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關於生命的文章,它就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談生命》。

  方式二:視訊匯入:

  視訊內容說明:

  高山之巔,冰雪漸漸消融,彙集成涓涓細流,于山間低凹處聚成小溪,途經山谷、森林、田野,進入江河湖泊,最流入浩瀚的大海;一棵小樹從土地裡生長出來,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隨即它承受了暴風雨的洗禮,狂風撕扯著它,暴雨澆著它,雷電擊打著它,霜雪欺凌著它……但它終於以挺拔偉岸的身軀矗立於藍天之下,與白雲為伴,接受小鳥的禮讚。

  導言:地球養育著無數生命,可是置身於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中,不少人卻常常感覺不到他的不平凡,更感覺不到生命這樸實的形式下面蘊藏著的豐富哲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世紀老人冰心是怎樣以散文的形式揭示這一人生哲理的。

  方式三:

  導言:生命,是大自然是偉大的作品。生命,也文人騷客口中一個永恆的話題。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以卓越的睿智,精闢的語言來思考、揭示生命的真諦,給我們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關於生命的文學財富。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世紀老人冰心寫的一篇關於生命的優美散文——《談生命》。

  [電腦多媒體]

  冰心的少年、青年、老年時期的照片,以及她的作品集,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的照片,以便全面系統地介紹冰心的生活、思想、工作、成就等方面的情況,讓學生對冰心有比較全面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閱讀興趣。

  二、教與學

  一預習作業

  1、收集冰心的有關資料建議學生從生平、思想、成就、作品等方面進行專題收集;

  2、列舉你讀過的冰心的作品,用你一句話向同學們介紹該作品內容;

  3、自讀課文,勾劃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查工具書,給這些字注音、解釋;

  4、課外收集有關生命的名言警句;

  二檢查預習

  1、冰心資料交流

  要求:用簡短的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冰心資料,學生交流後,[電腦多媒體]顯示,以強化此項知識:

  [電腦顯示]:冰心簡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祖籍福建長樂,生於福州。童年在山東煙臺度過。1913年全家遷至北京。

  五四運動爆發,她受到很大影響,從1919年9月起,以冰心為筆名寫了許多問題小說,如《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秋風秋雨愁殺人》、《去國》等,在社會上引起了較為強烈的反響。

  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這時作品多圍繞著母愛、童心和自然美描述“愛的哲學”,代表作有《超人》、《煩悶》等。

  1920年開始,受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又寫出了短詩集《繁星》和《春水》,為文壇矚目。

  1923年8月赴美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讀書,不久因病住療養院七個月。這時期代表作有《悟》、《寄小讀者》等。

  1926年得文學碩士學位後返國,先後任教於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平女子文理學院。1931年的小說《分》、1934年的《冬兒姑娘》等作品中都表現出對於“愛的哲學”的深化和突破。

  1946年,與丈夫吳文藻同往日本,應邀在東京大學教課。 l951年秋回國。解放以來相繼出版散文、小說、詩歌集《小桔燈》、《櫻花贊》、《再寄小讀者》等。

  自1954年以來,當選為歷屆全國人大代表,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現為五屆全國政協。冰心除創作外,還翻譯過一些外國文學作品。

  2、冰心作品閱讀交流

  要求:用一句話向同學介紹你讀過的冰心作品,其中包含作品名、內容、閱讀感受。

  3、生字、生詞交流

  在學生回答的其礎上,

  1、[電腦多媒體]顯示:

  雲翳yì 巉巖chán 羞怯qiè 心魂驚駭hài 休憩qì 驕奢shē 梟鳥xiāo 蔭庇yìn 芳馨xīn 朔風shuò 叢莽mǎng

  讓學生齊讀三遍

  2[電腦多媒體]

  驕奢:驕狂專橫;

  巉巖:○1一種陡而隆起的岩石,如懸崖或崖、孤立突出的岩石;○2參差不齊的岩石海岸,尤指給航行造成威脅的。本文應為○1項。

  怡悅:喜悅;高興

  雲翳:中醫病名。眼球角膜疾病後所遺留的一層薄若雲霧狀翳障

  一瀉千里:○1指江河水勢奔流直下;○2比喻文筆奔放暢達

  心平氣和:○1指思想或精神平靜沒有不安或壓抑的感情;○2指抑制或重新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靜下來;

  休憩:休息

  緋紅:深紅色

  卑微:○1指地位低下而渺小出身卑微的人;○2衰微。

  三整體感悟

  1、初讀課文,把握內容大意。

  聽錄音,跟讀課文。

  思考:本文圍繞生命談了些什麼內容?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閱讀後的認識與體會,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這篇文章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喻,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歷程,揭示了生命的本質,表達了珍愛生命思想感情和奮發向上的生活態度。

  2、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和篇章結構。

  學生可獨立鑽研,也可與同桌合作討論完成。

  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可作如下提示:

  第一種: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電腦多媒體]

  第一部分:“我不敢說……像什麼”揭示話題。

  第二部分:“生命像……不敢信來生”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

  第三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來生”寫“一棵小樹” 的全部生命歷程。

  第四部分:“宇宙是……結尾”總結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質。

  第二種劃分方法:全文可分三部分。

  [電腦多媒體]

  第一部分:我不敢說……不敢信來生以一江春水為喻,形象描繪生命的過程。

  第二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來生”以一棵小樹為喻,再現生命的全過程。

  第三部分:“宇宙是……結尾”揭示生命的本質。

  第種部分劃分方法:全文可分兩部分。

  [電腦多媒體]

  第一部分:我不敢說……也不敢相信來生具體描述生命像什麼。

  第二部分:宇宙是……結尾深刻揭示生命是什麼。

  四研讀課文

  1、分組探究課文內容。

  方法:將全班分為三個小組,分別探究“一江春水”、“一棵小樹”部分;

  2、學習成果彙報。

  方法:各個小組向全班同學彙報本組探究成果。

  3、問題探究:互問互答

  每個小組就各自探究的內容接受其他小組的提問,並作出解答。

  4、附:問題展示:

  “一江春水”部分:

  1、“我不敢說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說生命像什麼”一句中,為什麼作者用了“像”字,而不使用“是”字?

  提示:“是”對生命本質的揭示,面“像”則重在對生命外部形式的再現。“是什麼”是下定義;“像什麼”是文學性的表述,具有形象性、審美性和隱喻性的特點。

  2、“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體驗?這個過程與生命過程有何相似之處?

  提示:可從文中幾個“有時候”領起的內容來思考,學生只需從中摘錄關鍵詞加以聯想即可找出答案。

  幾個“有時侯”領起的內容和生命過程中經歷的各個階段一一照應。

  3、這些體驗有無先後順序?從中你領悟到什麼道理?

  提示:所描寫的幾個“有時候”的情況,從事物性質和發生的狀態來看,不分先後階段,即不與人的生命歷程的階段一一對應。

  這些情況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幾種狀況,顯示了人生的豐富多彩:人生總是幸福與苦難、順利與曲折相伴而隨的。

  4、“行程的終結”預示著生命的終結,此時你認為“春水”心態是怎樣的?

  提示:可從文中“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看出“春水”的平和、寧靜。

  “一棵小樹”部分:

  1、作者按什麼順序寫了“一棵樹”?樹的一生中有怎樣的經歷?

  提示:生長順序,

  2、在生命的歷程中,小樹是如何度過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的?

  提示:四季的不同狀態。可從中摘錄關鍵詞語來進行理解。

  3、面對死亡,小樹作何反應?

  4、通過“一棵小樹”的經歷,使我們得到哪些啟示?

  提示:幾個連續的階段,勾畫著或喻示人的生命歷程,生命的規律就是從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最終歸於消亡。生命始終向前發展,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擋的。

  4、作者為什麼反覆說“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相信來生”?

  揭示:學生只要能結合課文內容或自己的體驗認識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可以這樣的理解:“來生”是一種虛無飄渺的東西,“不敢說”“也不敢相信”傳達出作者對“今生”珍愛與重視,這是積極進取的生命觀;或者說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應當珍惜,無論經歷的是坦途還是坎坷,都應當勇敢面對,細細體會,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第三部分問題展示:

  1、請找出這位世紀老人的肺腑之言

  提示:“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2、這兩句話為我們揭示了生命的真諦,說說你的理解?

  提示:生命來之不易:順利與坎坷,成功與失敗是相伴隨的。惟其如此,才構成燦爛多彩的人生。故此,我們應珍愛生命,善待人生,享受生活賦予我們的一切。

  3、“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提示:此題答案靈活開放,應鼓勵學生髮表創造性的見解。如學生可心理解為這句話道出生命中痛苦與快樂的辯證關係,也可理解為我們經歷了生命中陰翳,能讓我們更加珍愛人生,從面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等,只有言之成理即可。

  總結性思考:

  討論:作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個很抽象的話題,作者是如何將它生動化、形象化的?

  提示:

  ○1. 選擇適宜的形式: 描述“一江春水”、“一棵小樹”的行進和生長現象,生動形象,蘊藉含蓄,給人以審美的享受。

  ○2.語言明朗靈動、含蓄雋永:描繪了兩幅跨越時空的滾動條畫,貫穿其中的是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和禮讚。

  ○3. 寫法上匠心獨具。

的人

1.9年級語文課本 談生命

2.初三下冊語文《談生命》期末複習試題

3.初三上冊語文課本 北師大版

4.初三下冊語文《熱愛生命》期末複習試題

5.初三下冊語文課本 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