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懷古優秀教學設計

  在朗誦《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詩歌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樣的情感?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優秀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反覆吟詠成誦。體會蘇詞豪邁詞風。

  2.掌握情景交融寫法。

  3.領會詞人借景來表達複雜的情感。

  【教學模式】

  誦讀法 旁批式

  【誦讀法】:就是並用心、眼、口、耳出聲閱讀的一種教學法。傳出文字的情趣,暢發讀者的感興,它可以邊讀邊想象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然後再用語言把想象中的畫面描述出來。其標準:聲情並茂合一。其精髓:熟讀精思,口誦心惟。

  【旁批式】:在正文旁邊寫的評語。旁批就是對字詞句的含義解釋,或內容的深入理解,或寫作技巧的分析,或由此引發的聯想想象,或語言風格的品味,或人物性格的分析,或人物潛臺詞的填補,或前後的鉤連,或讀者的抒情議論,總之它就是認真品讀原文,在把握原文的基礎之上不斷追問、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有所獲的過程。力求簡明扼要,言簡意賅,語言凝鍊精闢,一語中的。其標準:準——整體把握,準確理解;深——品味語言,深入挖掘;美——顯現積澱,體現文辭美。

  誦讀是旁批的基礎,旁批是誦讀的提升,兩者相依相隨,互為促進。

  教學過程

  激情導課 積蓄情感

  林語堂先生曾這樣評價一個人,說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對,這個人就是蘇軾,下面讓我們一起學習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感受他不一樣的人生。

  ***課前分發蘇軾的材料,尤其“烏臺詩案”前後、詩文書畫成就以及後人對他的評價,便於學生能角度瞭解蘇軾,有助學生對文字的解讀。***

  初讀——把基調

  宋朝俞文豹在《吹劍錄》中記錄當時詠唱蘇詞花絮,從中可看出蘇柳的不同詞風,那就是蘇豪柳俗。***展課件***

  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我們也來唱一回“大江東去”,朗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把準其情感基調。

  學生朗讀,教師巡視,讀讀議議,與學生探導朗讀技巧,把準節奏和情感。

  學生甲:朗讀……

  師生點評。再讀。

  學生乙:朗讀……

  師生再點評。再讀。

  學生丙:朗讀……

  …………

  結合寫作時代背景和藉助課前發給的資料,知人論世,讓學生熱烈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定準調子,明確:

  整首詞基調:自豪,陶醉,敬佩。

  第一句:有感嘆回憶之感。讀出陶醉之情。“千古風流人物”,稍微重讀,緩慢,漸漸地把調子提上去。尤其要反覆揣摩推敲這一句,因為它是真正體現蘇軾的豪邁詞風。

  第二句:調子降下來,抒情,平緩,讀出嚮往之情。

  第三句:升調,語速要快,有節奏感,“穿” “驚濤” “拍”“千堆雪”要重讀,讀出排山倒海的氣勢來。

  第四句:降調,輕柔平緩。

  第五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讀出平和,羨慕;“雄姿英發”讀重音,讀出崇拜無限仰慕之情。

  第六句:“羽扇綸巾,談笑間,”輕鬆,瀟灑,尾音加重,拖一字一音,為“檣櫓灰飛煙滅”積蓄情感,“檣櫓灰飛煙滅”讀升調,語速稍快,讀出指點江山鎮定自若的氣概來。

  第七句:神遊之感,有點不知不覺地遠逝,讀出緩慢而空曠之感。

  定完情感基調後,再鼓勵學生自讀,試讀,範讀以致背誦。自個揣摩品味蘇軾詞豪邁風格。

  品讀——明寫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再一次品讀。從小學到高中學了不少的詩詞,比較《念奴嬌﹒赤壁懷古》和***的《沁園春﹒長沙》的寫法是否一樣,***一樣***。請用一兩個字來概括上下闋分別寫了什麼?

  明確:上闋寫景,下闋抒情。

  寫什麼景?抒什麼情?

  下面讓同學們利用旁批式學習法,各抒己見。

  寫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旁批點預設:時間:大浪淘盡。背景:波瀾壯闊。人物:眾多、風流。區分“風流人物”與“英雄人物”異同。如此恢弘的場景有何用途?***面***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旁批點預設:方位詞對比,東——西,一逝去一永存。用詞嚴謹——人道是。挖掘“三國周郎赤壁”的真正內涵。***點***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旁批點預設:手法——誇張、擬人、比喻。角度——高低遠近。色彩——碧藍、渾黃、潔白。作用。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旁批預設點:結構——承上啟下。寫法——虛實結合。鋪墊照應。與***的“***,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異同。

  綜合旁批點預設:寫景點面如何有機結合?

  旁批展示:

  學生甲:……

  師生點評……

  學生乙:

  師生點評……

  學生丙:

  師生點評……

  小結:上闋詠赤壁,著重寫景,為描寫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僅寫出了大江的氣勢,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表達了對英雄的嚮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詠的人物。“亂”“穿”“拍”“卷”等詞語的運用,精巧獨到地勾畫了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寫出了它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闋所追懷的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

  抒情: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旁批點預設:—歷史的真實,藝術的真實,聯想到如今許多名人雕像。“遙想”引發的情思。英雄配美女……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旁批點預設:從言談舉止分析周郎的形象***外在——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內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手法——檣櫓***借代***、灰飛煙滅***誇張***。從周郎聯想到謝安,同樣風流倜儻、決勝千里之外,蘇軾為何不選謝安?或者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旁批點預設:“我”多情,有什麼情?為何“華髮”早生?李白有“舉杯消愁愁更愁”,而蘇軾卻是“一樽還酹江月”?一仰一俯,可看出兩人性格上有何不同?

  綜合旁批點預設:詞人營造出一種怎樣的意境?如何表現的?

  旁批展示:

  學生甲:……

  師生點評……

  學生乙:

  師生點評……

  學生丙:

  師生點評……

  小結: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寫“小喬”在於烘托周瑜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突出人物的風姿,中間描寫周瑜的戰功意在反襯自己的年老無為。“多情”後幾句雖表達了傷感之情,但這種感情其實正是詞人不甘沉淪,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表現,仍不失英雄豪邁本色。

  ***師生點評,必須結合學生旁批實際,同一點內容上,在指出精彩和不足的同時,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其中,敢於展示自己的傑作,可補充可延伸可反駁;不同點的內容上,啟發他們有不同的見解,教師誘導的同時,要幫助學生匡正,不能放任自流,不能任憑他們天馬行空***

  美讀——析情感

  所謂美讀,就是有選擇的讀,選自己以為精彩的詞句,再三悟讀,讀出蘊含語言表象之內的真正意思,透過語言悟出情感,以達“熟讀精思,口誦心惟”之目的。

  調動學生思維和智慧,利用旁批,抒寫自己讀後感受。

  旁批展示:

  學生甲:……

  師生點評……

  學生乙:

  師生點評……

  學生丙:

  師生點評……

  從中概括本詞要表達出的情感,往往有以下幾種:

  建功立業之說。從“雄姿英發”“羽扇綸巾”使“檣櫓灰飛煙滅”的周郎想到自己。

  自甘沉淪之說。從“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推測。“千古風流人物”又如何?最終不就大浪淘沙嗎?就算儒雅風流的三國周郎而今又安在哉?

  積極向上之說。從自己四十五歲還想像周郎一樣能夠建功立業想到。

  多情傷感之說。從周郎得到孫權傾國之託到自己的“烏臺詩案”比較預測。

  人是個複雜體,蘇軾更是如此。正因為複雜才塑造出豐滿的人物形象。 他的情感之所以複雜,還要到他的詞中去分析和理解。教師要根據學生基礎,因勢利導,指導他們學會從具體語言環境中多角度揣摩人物情感,討論、分析、整合,得出比較確切而被人普遍認可的答案。

  總結:以飽含深情地背誦本詞來結束本課教學。

  《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1-3]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4]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