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傷仲永》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篇散文,講述了一個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後天父親不讓他學習和被父親當作造錢工具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參考!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學常識,及相關文言實詞的含義。

  2.瞭解文言虛詞“之”“於”的用法以及詞類活用情況;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4.使學生認識到後天的教育和培養對發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從而端正學習態度。

  二、重點、難點

  1.文言實詞的讀音及含義,訓練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2、使學生認識到後天的教育和培養對發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教學步驟

  ***一***新課匯入

  1、故事匯入

  2、作者介紹,你對王安石的瞭解有多少?***交流反饋,補充,板書***

  3、課題探究:我們先來看看課文的題目,“傷”是什麼意思?***哀傷、哀憐***課題“傷仲永”又該怎樣理解呢?***為仲永而哀傷***那麼作者為什麼要為仲永而哀傷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的經歷。

  ***二***字詞學習

  1、出示字詞,包括讀音和解釋。

  2、自由朗讀,解決字詞,要求會人會讀會寫

  3、交流反饋

  ***三***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請同學們聽老師把課文讀一讀,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為仲永而哀傷?***

  2、交流仲永的身世

  ***那麼在仲永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課文。***

  ***1***出示板書,註明仲永三個階段的年齡

  ***2***請同學們找出仲永在每個時期的特點

  3、反饋交流

  仲永生五年:“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十二三矣:“不能稱前時之聞”

  又七年:“泯然眾人矣”

  4、他才能變化的原因是:原因在於“其父利其然”,“不使學”,也就是他的父親貪圖錢財,不讓他學習,不讓他接受教育

  ***四***交流探究

  1、作者認為仲永淪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麼?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

  ***王安石認為他成為普通人的原因是“受於人者不至也”。***

  2、第3段中強調哪一種因素在成長中的作用?***受於人***,那麼他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道理?

  ***才能的形成需要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即使天賦很高的人,也需要接受教育和學習,否則就會變的和常人一樣***

  ***五***拓展延伸

  1、你對方仲永的遭遇有什麼感想?倘若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方仲永那個時代,想改變他的命運,你想對文中的哪個誰說說自己的感想?

  2、交流

  ***六***小結

  “天才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加百分之一的靈感”,大科學家,有卓越成就的人尚且這麼說,那麼,我們呢?我們這一群正在求知的青少年呢?拋掉“我聰明,慢慢來”,“我不學也行”等說法吧,珍惜現在的學習時光,學習環境,努力學習!

  ***七***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完成課後練習與作業

  附:

  字詞:

  之

  忽啼求之:

  借旁近與之:

  餘聞之也久:

  不能稱前時之聞:

  傳一鄉秀才觀之:

  邑人奇之:

  於

  環謁於邑人:

  於舅家見之:

  賢於材人遠矣:

  受於人者不至:

  邑人奇之:

  賓客其父:

  利其然:

  傷仲永:

  故事匯入:

  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人得到一顆非常珍貴的種子。這顆種子種下以後,會開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會結世界上最甜蜜的果。

  幾年以後,他的朋友都以為它已枝粗葉茂,開花結果了,紛紛前來向他要這顆果樹的種子,誰知道,他連那顆種子都還沒有種下去呢。

  “你為什麼不種下去呢?”朋友們詫異了。“我怕種下去會晒死。”那人回答說。

  “可以早晚澆點水嘛。”

  “我怕澆水會把它泡爛。”

  “那可以開溝排水呀!”朋友們指點著。

  “啊,這麼珍貴的種子,不怕被飛鳥啄掉嗎?我捨不得播下去呢!”

  請大家都想想說說:這顆種子的結局怎樣?

  種子乾癟了,死了,再也不能開世上最美的花,結世上最甜的果。

  沒了大地的營養,沒了風雨的磨鍊,少了後天的培養,種子再好也不可能體現它的價值。

  種子如此,那先天聰明優秀的人呢?不經過後天的努力學習,他***她***會怎樣?讓我們來看方仲永吧,聽聽他的故事。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傷仲永》

  篇二

  學習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瞭解先敘後議的寫法。

  2、積累文言詞彙,能有感悟地讀課文。

  3、通過學習,懂得後天教育的重要。

  教學重點:

  1、掌握和積累文言詞。

  2、認識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學設計:

  先佈置課前預習:

  ①瞭解主要內容;

  ②標出疑難。

  第一課時

  一、匯入:由古今“天才”的“夭折”事例引入課文。

  二、初步感知:

  1、師範讀全文。

  學生注意:①正音。②停頓及語氣。

  2、學生帶著理解讀文。

  三、學習前兩段

  1、分組討論學習第一段,並提出小組不理解的地方。

  2、小組代表提出問題,互解疑點。師適當點撥或講解。

  3、重點提示:①“忽、即、立”三詞,寫出了方仲永天資非凡。

  ②“焉”、自是的“是”、書詩的“書”、奇之的“奇”、“賓客”等詞的掌握。

  4、指名依次說每句之意,加深理解。

  5、齊讀:

  ①帶著感悟,並注意停頓與語句,要有感情及韻味。

  ②讀後老師評價,指點。

  6、依照第一段的學習步驟,學習第二段。

  難點注意:

  ①聞之的“之”,問焉的“焉”,還“自揚州”等的理解。

  ②不能“稱前時之聞”的理解。

  四、小結與作業:

  1、熟讀感悟全文。

  2、譯1、2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

  1、文言詞“焉”、“奇”等的理解。

  2、仲永變化的哪三個階段?找出相關語句。

  二、第三段分析

  1、用第一段的學法學習第三段。

  *最後一句***長句***的理解是難點,應加以指點:

  ①“先天聰慧……後天不受教育,尚且……;

  ***那麼***先天並不怎麼聰慧……又不受後天教育,豈不更……嗎?

  ②明確“且”、“固”、“得為”等意。

  ③優生連起來說說句意。老師評議、更正,再找一般學生說。

  2、由這一段的議論,你得到什麼啟發?

  ***學生自由發言,不同角度會有不同說法。如:“後天教育更重要”、“再聰明的人,不努力仍成不了材”等。***

  三、小結:

  1、文章先敘,後議,講了一個道理:後天教育更重要。

  2、理解文題“傷”的意思:可惜、惋惜、哀傷之情。

  3、帶著感悟,朗讀全文。***參考文後第二題***

  四、拓展: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即席發言,討論或辯論。

  1、引導:結合文字,旁徵博引、有理有據、觀點明確。

  2、適當點評或同學互評。

  五、作業:

  1、帶著理解和深刻的感悟,朗讀全文。

  2、完成作業本相關練習題。

  《傷仲永》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文言文翻譯: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裡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沒有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