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學反思優秀教案設計

  《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閱讀課文。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散步》優秀的教案設計,以供大家學習。

  《散步》優秀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課文中具有對稱美的句子及含義豐富的語句。

  3、感受文字字裡行間的濃濃親情與生活責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學習課文“以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重點】

  1、悟讀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2、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教學難點】

  1、在朗讀中發現美、品評美,逐步提高賞讀美文的能力。

  2、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設想】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伴隨著輕悠的鋼琴曲《愛的協奏曲》理查德·克萊德曼演奏背景音樂,在春光爛漫的田野上,一家人在高興地散步背景畫面。

  教師朗誦:詩歌《散步》多媒體顯示

  “散步的時候 /我走直路 /兒子卻故意 /把路走彎

  我說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徑

  兒子說 /把路走彎 /路就延長”

  請學生看畫面,回憶與家人散步的情景,並說說留在自己記憶深處的散步時的精彩瞬間。2—3名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一起跟著莫懷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他這個四口之家的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作者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朗讀,學生用心感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聽讀後,請幾位學生談談個人的感受如幸福、溫馨、和諧、和美等。

  2、學生有選擇地朗讀課文語句,教師指導。

  試一試,將文中最能體現親情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你能讀出其中濃濃的親情嗎?

  3、複述內容

  請一二名學生以小男孩的身份來複述課文內容,其他學生點評。

  4、師生共同理清文章的基本線索。以小男孩的身份

  爸爸勸奶奶散步→全家人一塊散步→走大路與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從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媽媽背起“我”。

  三、探討質疑,感受親情

  1、“在散步的時候,小男孩一家發生了什麼事兒?”學生默讀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問題。

  1在解決分歧的過程中,誰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誰的權力最大?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來,畫出來,讀一讀,品一品。

  可以說每個人都做得好,因為爸爸孝順奶奶,奶奶慈愛親切,媽媽溫柔賢惠,“我”聰明乖巧。

  “我”家成員之間不存在權力的大小,“我”聽爸爸的,爸爸聽奶奶的,奶奶聽“我”的,媽媽聽爸爸的,大家之間好像構成了一個迴圈的關係鏈,那是因為有親情——互親互愛。

  “那麼究竟聽誰的呢?”——由“愛”決定,這個“愛”,對晚輩來說,是“尊老”;對長輩來說,是“愛幼”。

  2在面對分歧時,爸爸為什麼“一霎時”“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爸爸是家庭的頂樑柱,現在“我”與奶奶發生了“歧路之爭”,大家都聽爸爸的,處理好了,全家高高興興,處理不好,彆彆扭扭,還會影響家庭的和諧,所以爸爸會“一霎時”“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3文中說“我決定委屈兒子”,是不是爸爸不在乎“我”的意見?

  “我決定委屈兒子”並非表明爸爸不愛兒子,只是拿奶奶和“我”比較來看,奶奶年事已高。可見,爸爸十分孝敬奶奶,想盡最大的努力滿足奶奶的願望,這種孝心是難能可貴的。

  4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爸爸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我”走小路,那麼,奶奶會怎樣想?

  5第七段描寫奶奶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有什麼作用?

  它寫出了春的氣息,是春天在召喚我們,生命在呼喚我們,表明了“我”走小路的原因。

  2、學生集體朗讀第八段,思考:作者為什麼把“我”背母親,妻背兒子描寫得那麼鄭重其事呢?文章最後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誇張了呢?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它實際含蓄地寫出了在一個家庭中我們父母的責任,他們特有的心理感受,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起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一個“世界”,很有象徵和比喻意義,突出了我們父母那種深沉、莊嚴的感覺,生活的使命感,表現了一家的和諧。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3、教師小結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後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這種“尊老愛幼”的傳統倫理道德就會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播放公益廣告視訊《媽媽洗腳》:一位年輕的母親端著一盆熱水去為年邁的婆婆洗腳,年幼的兒子看在眼裡,也端來一盆水,說:“媽媽,我也為您洗腳……”

  四、品賞語言,學習寫法

  1、你喜歡課文中哪些精彩優美的語言?為什麼?學生分小組學習、自由討論,教師從旁指導

  教師特別提示課文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找出來,讀一讀,體會它的對稱美。

  多媒體顯示學生齊讀:

  有的濃,有的淡。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 ……

  師生共同品賞“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2、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兒,作者卻能反映出一個重大的主題,這樣的寫法就是“以小見大”。你能找出文中有預示性的句子嗎?

  學生交流、回答

  “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教師闡釋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選擇道路時有了分歧,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可作者卻有一雙慧眼,從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諧美好的感情,並由此推及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文中處處流露著濃濃的親情:它是一幅溫馨的親情圖,是一首歡快的親情曲,是一篇美妙的親情詩。

  3、為了反映這樣一個主題,用“散步”為題好不好?你還可以用其他的題目嗎?

  學生交流、討論,相互評判,鼓勵創意。如責任、深沉的愛、和美的一家等。

  教師小結:

  同一篇文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擬定標題。只要標題符合文章內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不過,本文用“散步”作標題很好,一是樸實,二是題目不太大,三是不過於直白地點明中心。

  五、聯絡實際,提升親情

  1、生活中親情的體現,不是轟轟烈烈、驚天憾地,而是點點滴滴,如春雨般悄悄滋潤著我們的生命。請大家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發生在自家的充滿親情的故事某個細節。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交談。

  2、假如有這樣的分歧也同樣出現在你的家裡,想一想,你該怎麼辦?

  吃完晚飯,全家人聚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想看戲劇,父親想看新聞,母親想看連續劇,而你想看動畫片,此時,如果遙控器掌握在你的手中,而全家人都聽你的。

  六、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播放背景歌曲《人間第一情》

  1、教師總結

  世間有愛,家中有情。親情是人間第一情。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成為避風的港灣;家,因為有了濃濃的情而成為幸福的搖籃。今天,我們一起用心靈陪同莫懷戚先生一家三代做了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散步,他們一家使我們懂得了,一個和諧與溫馨的家庭,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共同用愛心來營造,當彼此的利益和願望發生衝突時,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和體諒,學會忍讓和寬容,要有一種保護幼小,善待老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散步》優秀教案設計篇二

  導學目標

  1、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文字表達的濃濃的親情和中年人對家庭的,對社會的責任感。

  2、欣賞品讀文字,從詞語、語句兩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辭沖淡而寓意深刻的特點。

  導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學習

  1、結合大螢幕圖片顯示及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螢幕顯示並伴隨輕悠的音樂響起,畫面是夏夜裡,涼風習習,人們在江邊散步的情景。

  請學生看畫面,回憶與家人散步的情景,並說說留在你記憶深處的散步時的精彩瞬間。

  1、 請2——3位學生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為前提,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為新知識的學習構建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上,有利於新知識的學習。

  二、朗讀文字,整體感知

  1、 螢幕顯示要求:輕聲地誦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朗讀是語文教學之靈。學生通過自由讀,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不知不覺神遊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 檢查閱讀效果

  螢幕顯示: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節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發生了什麼事?⑤事情的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目的一是使學生在學習起步階段儘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二是梳理文章內容,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3、 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請幾位學生說說讀了這篇文章後的感受,肯定個性化的發現。

  這個問題答案不拘一格,甚至回答沒感覺,不喜歡也可以,但要讓其簡單陳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重個體的體驗,並發現問題。

  進一步研究文字,總結大多數學生的意見: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麼?

  回到文字研究,文字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物件,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語言特點的思維起點。

  學生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輕鬆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麼重要,他從中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領悟到家庭、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內涵。

  無論學生喜歡還是不喜歡都能過渡到這一點,喜歡的原因往往也是一部分人不喜歡的原因。

  三、再讀文字,領悟主旨。

  請學生小組合作,分角色完成下列任務。

  1、 讀一讀,再次熟悉散步途中解決矛盾的過程。

  2、 想一想,仔細揣摩各人“我”、兒子、母親、妻子的心理活動。

  3、 勸一勸,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

  由朗讀全文過渡到朗讀文章的重點部分,即解決矛盾的部分,通過學生的讀,分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和發揮想象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文章所表達的親情,感受到作為中年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這一步驟是前一步的深入。

  四、品讀語言,領悟深意。

  1、學生自主學習:試一試,將文中最能體現親情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你能讀出其中濃濃的親情嗎?

  2、小組內合作交流:先讀句子,後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同組同學進行評價。評價內容為該同學的體會是否合理,他有沒有讀出感情。

  由學生個體學習探究到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既讓每個人都活動起來,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參與意識及競爭意識。教師則適當幫助有困難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提醒小組總結,準備交流

  3、班級交流,共享成果。

  每個小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員參與把找到的句子或詞語與全班同學共享。先讀後談體會。其餘學生準備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可讓學生多讀。

  學生可能找到的句子與詞語: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表達文章主旨的句子,當學生找到這句話時,就要讓學生多讀來領悟其中的深意。

  ……

  分享成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4、歸納本文語言特點:通過以上詞語與句子的品味與揣摩,我們不難發現文章的語言樸實無華卻意味深長,字裡行間都滲透著濃濃的親情,同時我們也體會到作為中年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歸納的環節非常重要,通過揣摩詞語、句子,把對具體語言的感覺上升到理性規律的認識。

  5、請學生讀課文,說說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還有讓你感動或你特別喜歡的語句嗎?為什麼?

  尊重學生的個性,肯定學生新的發現,新的見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此步驟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體驗,也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地領悟本文語言的特點。

  五、與作者交流,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螢幕顯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並評價刪改的效果。

  ①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

  ②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③ 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他的時日還長,我伴母親的時日已短

  括號內為刪去的話

  請學生同桌探討。這一環節對初一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儘量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養成平等審視的意識,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同等的,每個人都自己的理解與發現,都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只要合理說得痛即可。這一步,既培養學生敢於挑戰作者的精神,也是讓學生再次領悟本文的語言特點。

  六、感知生活,真情告白。

  口語表達訓練,螢幕顯示訓練內容:

  爸爸,媽媽,那次是我錯了……

  老爸,您辛苦了……

  媽媽,我想對你說……

  爸、媽,你們懷裡撒嬌的孩子長大了……

  請學生任意選擇其一進行口頭訓練。

  領悟了本文的語言特色,感受了祖孫三代的親情後,讓學生試著運用,與自己的父母展開一端真情告白,相信學生會有話可說,以此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再次感悟本文所表達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七、課外延伸

  1、比較:驗證發現

  閱讀《三代》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27頁,感悟兩篇文章語言的不同特點。

  比較閱讀是探究學習常用的方法。這兩篇文章作為一組教學材料,比較它們的語言特點是很好的學習角度。作為依次探究性的作業,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後適當講評即可

  2、寫作:體驗發現

  假設你是文中“我”的兒子,請從“兒子”的角度寫一寫這件事。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讀與寫有機結合,事半功倍

  教學設計點評:這個教學設計從語言的角度學課文,突破口放在文字的語言特點上,以語言帶文字,是語文教學側重對語言的學習,文字的探討,避免了大而空大而空的教學目標往往是漫無目標。同時設計者還非常注重朗讀,朗讀貫穿了整個設計。

  其次是注意了探究性梯度,從小問題的發現到特點的梳理到規律的歸納;學習材料由課內到課外文字,並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從詞語的推敲到全文把握,形成研究序列,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最後練習的設計也很有特色。比較閱讀就相當於一次探究性的作業,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寫作訓練符合學生的身份,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兩項作業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起到了作用。

  《散步》優秀教案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整體感知文意,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謙讓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2、難點: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散文優美的語言。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品讀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匯入 新課,揭示課題

  在 2004年《感動中國》人物年度評選中,一個不平凡的普通人走上了頒獎臺,他的名字叫田世國,他在年過花甲的母親身患尿毒症痛不欲生的關鍵時刻,瞞著母親獻出了自己的一個腎臟,使生命垂危的母親重獲新生,在溫暖的謊話裡,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卻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穫慰藉!田世國的義舉,是對“親情”二字的最好詮釋,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感人至深的心靈衝擊,他的行為感動了中國!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篇以“親情”為主題的敘事散文,題目是《散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的預習。

  2、學生配樂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⑴ 散步的人物有:母親、我、妻子、兒子

  ⑵ 散步的地點是:田野

  ⑶ 散步的季節是:初春

  ⑷ 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

  4、根據以上要點,請你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文章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明確:本文講述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時節到田野散步,路上發生了“分歧”,最後他們用親情和愛,解決了散步途中的“分歧”。

  5、整體感知,回答問題。

  ⑴ 散步時的“分歧”是如何產生的?

  ⑵ “分歧”最終是如何解決的?

  三、再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教師: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老師要來考考大家。

  1、請你給這個家庭及家庭中的四個成員分別加一個修飾語概括人物的品質和性格,並說出這樣加的依據。

  孝敬體貼、關心母親的“我”

  愛護小輩、信任兒子的母親

  活潑聰明、非常懂事的妻子

  溫柔賢惠、愛護兒子的兒子

  2、教師:本文無論寫誰,作者在字裡行間都表達一種永恆的情感——親情。

  教師:通過對四個人物的描寫,這個“親情”又滲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親之間、妻子和兒子之間——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間——夫妻情

  母親和兒子之間——祖孫情

  是“愛”這條紐帶把他們緊緊地聯絡在了一起。

  3、從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相親相愛、理解謙讓、溫馨和諧、幸福美滿的家庭

  四、品讀課文,賞析語言

  散步在緩緩的進行著,作者的筆尖蘸滿了情感,親情在字裡行間不經意的流淌著。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作者寫來卻那樣細膩、那樣深刻,文章語言優美,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請找出你最欣賞的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段話,並作簡要賞析。四人小組合作探究,一名學生擔任組長,做好記錄

  1用得準確的詞。如“熬” “鋪” “慢慢地”“穩穩地”等

  2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以初春的生機來渲染生命的可貴與散步的愉快氛圍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襯托母親在選擇小路後的愉快心情

  3對稱的句式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作用:語言精美,兩兩對稱,整齊和諧,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教師小結:文章的語言優美,耐人尋味,我們以後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學習這樣的語言,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要的只是一份樸實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下一頁更多精彩“《散步》優秀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