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優秀教學設計4篇***2***

  三峽優秀教學設計篇三

  課文感知:

  這篇課文是酈道遠為《水經·江水》所作註釋中關於三峽的一段,但不失為一篇很好的古代寫景散文。課文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也使讀者從中受益。抓住景物特徵來寫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的寫作特點。從自然形成的角度來看,不言而喻三峽是離不開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變化穿插其間,這就不能寫一時一處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變化中展現三峽奇異詭譎的美景,寓靜態於動態之中,動靜結合,寫出三峽的整體的富於動感的景色,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沒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寫不出三峽的美景的。

  學習目標:

  1、識記與積累

  酈 闕 溯 屬 略無 絕 重巖疊嶂清榮峻茂 林寒澗肅 哀轉久絕

  2、知識簡介:酈道元及《水經注》

  3、應用:

  ①在反覆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豐富其文學素養。

  ②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設計:

  1、利用圖書室、閱覽室等蒐集長江三峽、酈道元及《水經注》等有關知識。

  2、熟讀課文,在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逐漸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疏通文意,同學間討論解疑釋難,教師只作適當指導。

  教學媒體: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匯入新課

  師:著名學者餘秋雨曾說:“在國外,一個外國朋友曾問我,‘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這樣的提問我遇到過許多次了,常常隨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峽’。”三峽為何有這樣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見,以達到資源的共享。***

  師: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就對三峽的風光作了精彩的描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短文《三峽》。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借用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如: 酈 巘 闕 溯 屬

  2、聽錄音,從整體把握課文。

  3、請2-3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仔細聽後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4、師範讀課文***或再聽錄音***,指導學生朗讀。***在此,教師應指出注意聽的事項,如:字音的校正、音節的停頓和節奏等。***

  5、朗讀比賽:分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等形式,以激發學生的讀書積極性。

  6、討論:疏通文意。***分成六個人一組,每組討論一個文段的大意,讓學生充分發表見解。***

  7、把各小組的意見綜合到一處,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

  8、在初步理解文中的基礎上,在讀課文討論: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的?抓住了三峽的什麼特點?

  9、指導學生背誦課文。***出示掛圖,圖文結合使學生更好地感知、記憶課文。***

  三、寫作訓練

  把你曾看到的山川、名勝的美好景色描述下來。

  四、課後小結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雄偉的崇山峻嶺,有奔騰的黃河長江,有珍貴的文物古蹟,有秀麗的園林風光。《三峽》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寫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峽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懷,使我們從中受益非淺。在課文,我們要積極的走進大自然,用我們的筆來描繪大自然的雄偉壯麗。

  五、課後練習

  ①用正楷抄寫課文,並背誦。

  ②積極的走進大自然,用你的筆來描繪眼前的景色。

  教後反思

  課堂上,把舞臺讓個學生,自己退居幕後。讓在想法的學生到講臺上來盡情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的積極性有明顯的提高,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使課程資源擴大到更大的限度。

  三峽優秀教學設計篇四

  教材簡析

  《三峽》節選自《水經注·江水》,作為一部為《水經》作注的地理專著,有不少是對大自然旖旎風光的專筆描述,但本文的重點則是放在與“水”緊密相關之處,這是《水經注》與其他山水遊記重要區別之所在。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峽峰巒重疊的景觀,而用濃墨重彩描繪江水四季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萬千氣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麗,秋季的空靈肅殺。在夏水一節,作者重點突出的是“沿溯阻絕”造成的水“疾”,並未描繪自然景色。不過,無論寫什麼季節的江水,又都與三峽“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至於三峽的其他景觀作者均未觸及。所以,《三峽》是一篇以“水”為綱,描述流經三峽的長江之水四季變化及其所帶來的沿江壯麗景色的遊記散文。

  教學目標

  1、利用工具書熟練掌握生字,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覆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豐富其文學素養。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多媒體教學。以優美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探索的興趣,形成強烈的求知慾望。在視聽想象中,鍛鍊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2、讓學生懂得可以利用圖書館、網路媒介等來查詢自己所需的資料,培養學生利用資料解決問題意識。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練習中模仿運用。

  教學重點

  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教學難點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覆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豐富其文學素養。

  教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1、佈置預習:①反覆朗讀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利用資料翻譯全文。②預習課後練習一,準備與同學們交流。③用行楷抄寫課文。

  2、教師要準備的一些資料***如:“告別三峽”文化專題——三峽畫展、詩三峽;三峽風光圖片;錄音;自制教學掛圖等***,以便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方式研討激發式

  教學內容、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先欣賞“三峽風光”***以《長江之歌》為背景音樂***,後解說: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於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開始第二次蓄水,三峽水庫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礎上悄然漲到137.4米,10月31日,壩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麗的自然三峽就這樣被歷史分為兩段:一段永遠沉入水底,這是令人遺憾的;幸運的是還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們的記憶中。烙印在我們記憶中的,除錄影、光碟、圖片外,文學作品中也儲存了自然三峽的美麗。這一節課開始我們就一起來研讀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為我們寫下的一篇膾炙人口的遊記散文——《三峽》。播放《三峽》一文錄音。

  二、欣賞了三峽壯麗的風光,聽了《三峽》一文的錄音,你能說出三峽最美之景是什麼嗎?

  學生自由發言,師生共同總結。

  三、大家想不想用畫筆把三峽最美的景畫出來或用自己的話把它描述下來嗎?

  同學們分組合作,再讀課文,理解句意,並施展自己的才能,潑墨弄文,展現這美麗的風光***如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可與同學或老師交流解決***。

  四、展示交流,共同總結三峽山峻水急等特點。

  五、默讀,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課時小結

  七、拓展與延伸***作業***

  要求學生課後利用圖書館、網路媒介、書店等,再蒐集其他寫三峽風光的詩句、圖片或自己根據課文內容創作。

  第二課時

  一、交流、展示學生課後蒐集的三峽風光的詩句、圖片或自己根據課文內容創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後,教師補充:①“告別三峽”文化專題----三峽畫展、詩三峽***李白《早發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峽風光資料,包括文字介紹和圖片。

  二、研讀課文、分析、體味、探究文章寫景的方法

  1、聽錄音,指導學生朗讀,從整體把握課文。

  正音:闕***quē*** 嶂***zhàng*** 曦***xī*** 巘***yǎn*** 屬***zhǔ***引哀轉***zhuǎn***

  劃分句間停頓點撥:第1自然段: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第2自然段: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第3自然段: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清/榮/峻/茂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請2-3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仔細聽後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教師點撥後再聽錄音。

  3、朗讀比賽:分小組或男女生比賽的形式進行,以激發學生的讀書的積極性。

  4、討論:疏通文意***六人小組進行討論,每兩個小組討論一個文段,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把意見綜合到一處,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討論:

  ①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的?抓住了三峽的什麼特點?

  ②為什麼描寫山勢只有寥寥數的筆勾勒?描寫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依次,而是首先寫夏季,並將春冬二季合為一體?

  ③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你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並認真體味。

  討論後教師歸納:文章整體是先寫山,後寫水,作者思路清晰。寫景時動、靜結合。

  山***兩岸連山,群峰對峙***,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綠潭,清榮峻茂秋:林寒澗肅,哀猿悽清***。文章著重描寫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帶來的江水四季變化。夏季是水旺的時候,秋季是水枯的時候。夏、春冬、秋的記敘次序,是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來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寫,是因為水的狀況比較接近,並不是一般性的略寫處理,以寫景為主要內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為線索貫穿起來的。

  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如:文中描寫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而寫秋景,則重在繪聲,“長嘯”、“悽異”、“哀轉”,渲染了肅殺的氣氛。其描繪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則蘊涵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了此時的愉悅之情,而末段的“悽”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觸發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是美不勝收的,同學們一定要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河山,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導學生背誦課文。***圖文結合使學生更好地感知、記憶課文。***

  三、課文質疑

  學生質疑,由學生或老師釋疑。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讚揚勇於質疑的精神。

  四、本課時小結

  五、拓展與延伸***作業***

  蒐集資料,寫一篇作文描繪黃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風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寫法,並儘量使文章自然、流暢、生動。


 


  看過" 三峽優秀教學設計"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