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記憶歷史知識點的小竅門
學習歷史的方法歷史是文科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一個人有豐富的歷史知識,能夠從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能看清社會的發展,看清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就能立住自己的腳跟,做好自己的工作。那麼怎樣才能學好歷史呢?
一、用聯想複習舊知,使枯燥的史實趣味化
美國當代最著名的記憶術專家哈利·萊因認為:“記憶的基本法則是把新的資訊聯想於已知事物。”[1]可見,聯想有助於對舊知識的複習。在歷史教學中,比較好的聯想記憶法有以下幾種:
***一***諧音聯想。如:唐朝建立時間為公元618年,可以諧音為:撈一把。
***二***找規律聯想。***1***找時間規律。如: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2***找數字規律。如:“一五”計劃的建設成就,可用“1、2、3、4”來記。一橋***武漢長江大橋***二鐵***寶成和鷹廈鐵路***三公***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四廠***鞍鋼無縫鋼管廠、長春一汽、瀋陽飛機制造廠、瀋陽機床廠***。
***三***諧音與情境結合的聯想。如:要記住14個沿海開放城市,我們先把這14個城市按照從北到南,從沿海***外***往內的順序用筆連起一條線,接著從14個城市的名稱中各挑出一個字,把這些字按諧音串起來,如下:大***大連***晴***通“秦”,秦皇島***天***天津***,煙***煙臺***青***青島***雲***連雲港***難***通“南”,南通***上***上海***,波***寧波***紋***通“溫”,溫州***覆***通“福”,福州***廣***廣州***江***湛江***海***北海***。然後根據這些諧音,想象出一個畫面:天空晴朗,豔陽高照,青煙嫋嫋向上飄,雲由於受煙的阻礙,難以向上。廣闊的長江和大海上覆蓋著波紋,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還可以讓學生們將這個畫面用筆畫出來:上面是太陽,中間是青煙和雲,下面是波光粼粼的江海。形象生動的場景和圖片,不僅有利於學生記住14個城市,而且能增加學習的樂趣。
***四***押韻口訣聯想。如:秦滅六國的順序用口訣——先中間,後兩邊;先滅楚,後滅燕;齊國最強大,最後滅掉它。
二、用聯想還原情境,使遙遠的歷史現實化
歷史上的事總是發生在過去,離學生的生活很遙遠,這使學生難以與歷史人物產生共鳴。因此,需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還原當時的情境。有以下兩種方法。
***一***讓學生的思緒穿越時空,回到歷史人物的時代,與古人感同身受。如:許多學生對柏拉圖學園心馳神往,因為它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不繳納學費,男女生平等對待,採用對話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隨心所欲、不拘一格,學生也不必恭恭敬敬、惟命是從。既然學生們對柏拉圖學園如此嚮往,教師不妨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回到柏拉圖學園學習。教師可以擬一個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的題目:曼提亞***一個貴族女孩***在柏拉圖學園一天的生活。
***二***結合學生生活,把歷史“拉”回現實。如:最近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引發中國國內食鹽危機,學生們有切身感受,有的學生感到恐慌,有的說要相信政府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有的學生目睹一些不法商人乘機囤積居奇、哄抬物價。這個生活中的事情可以把它與歷史進行聯想。比如,聯想到現代主義文學和美術產生的背景***眾多打擊後的迷茫***;聯想到政府幹預經濟;聯想到經濟全球化產生的問題;聯想到新中國初期的打擊投機倒把、囤積居奇的政策,甚至聯想到甘地的“食鹽進軍”運動,等等。因為將歷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學生更能理解歷史,這有利於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習慣。
三、用聯想構建結構,使零散的知識體系化
歷史教學中利用聯想具有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的功能,我們可以抓住歷史的要素,先回憶具體知識點,再把知識點串起來形成知識線索,把這些線整合,構成知識整體,這樣就從整體上構建出知識的結構。知識結構的搭建,不僅可使得孤零、分散的知識網路化、系統化,有利於弄清知識點在知識結構中的位置,方便隨時調動和運用這些知識,而且有利於把握歷史的整體,符合高考對知識綜合性、整體性考查的要求。
四、用聯想總結規律,使無序的歷史規律化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歷史使人明智的不僅僅是史實,更多的是讀者從史實中總結出的規律或者獲得的感悟。聯想時因為思考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性,往往能從眾多的聯絡中總結出歷史的規律。學習歷史,不僅要善於總結歷史本身的規律,而且要善於總結歷史學習方法方面的規律和歷史答題方面的規律。
***一***歷史本身的規律。如:民心規律:“得人心者地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這是一條能預見事件發展結果的規律。歷史上許多事情之所以成功,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民心所向。比如學到秦朝建立的條件,有個重要原因:長期戰亂,人民渴望統一。歐洲走向聯合,有個重要條件:歐洲長期戰亂,從反面激起歐洲人對歐洲統一的渴望。香港、澳門能夠迴歸,也有重要的條件:迴歸祖國懷抱是民心所向。可以預見將來臺灣問題的結局,因為祖國統一是兩岸兒女的共同心願。
***二***歷史學習、歷史答題方法等方面的規律。在教和學中,我跟學生一起總結出以下答題規律:①當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擺在一起,要選主要原因的時候,往往選主觀原因;②歷史事件發生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諸多原因中根本原因都是經濟原因;③分析近代中國各階級政治民主化的探索失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困難的根本原因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④看一場運動的性質,往往從這場運動發動者所代表的階級利益去思考;⑤一個歷史事件的作用中如果有“破舊”和“立新”兩方面,那最主要的作用基本上是“立新”。因為僅僅破了舊,卻沒有建立新內容,還是看不到希望,是沒有前途的。
總結歷史規律對於中學生來講很有難度。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聯想同類事件,進而找出規律,培養學生總結歷史規律的意識。善於總結歷史規律將使歷史學習變得輕鬆而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用聯想法能使學生“活”起來,知識“活”起來,而且能使課堂氣氛和學生的思維“活”起來,這正是新課程所追求的目標。當然,聯想法不是萬能的,在教學中要將它與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