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大學畢業論文範文

  兒童文學是文學領域中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考 》

  摘要:《兒童文學》,即為未從事基礎教育的學習者學習文學的基礎課程。對於這一課程,教育學者和專家都抱有極大的重視,一方面,《兒童文學》教學課程的設定為小學教育方向的學生了解相關兒童文學理論提供了基本的條件。而另一方面,《兒童文學》是小學教育方向的學生在文學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承載,《兒童文學》的學習方向和特點就註定了兒童文學普及的重要性。然而,我國現有的《兒童文學》教育卻存在有各種弊端,這些問題來源於人們思想觀念的落後,價值觀的缺乏以及專業課程設定不當等。因此根據目前對《兒童文學》課程教學現狀和個人經驗對這一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考

  作為語文素質培養中的重要組成成分,兒童文學一直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關注,這也使得兒童文學教學在教學課程中的設定至關重要。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具體體現外界對兒童文學教學的重視程度較低,中小學教師對兒童文學專業知識缺乏等現象,而這些情況的出現與高等院校《兒童文學》專業課程的設定有著密切的聯絡。要想改變現有兒童文學發展受困的局面,對《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顯得尤為必要。

  一、我國《兒童文學》教學課程面臨的困境

  1.思想觀念的落後

  我國小學基礎性教育教學歷經百年,但是思想觀念卻還停留在封建時期的觀念中,很多人以為兒童教育只是代替家長對學生進行陪伴。家長認為小學生教學不在於知識的培養,那些文化知識都會在日後的較高階教育中教授,對於文學教育更是淡化,這樣觀念的形成導致大量的中小學教師缺乏對學生文學素質的整體培養以及語文素質的教育,使得《兒童文學》沒有起到對日後素質形成鋪墊式的作用。這樣的局面對於兒童文學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的障礙性,不利於實現素質教學的推進。

  2.價值觀的不正確

  隨著各種“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之類口號的提出,很多家長在學生的能力培養中很下功夫,但是大多都流於藝術形式,各種舞蹈、音樂、興趣班,不僅給了兒童很大的壓力,同時也使得文化知識變成可有可無的事情,然而這些興趣愛好的培養很必要卻不應該淡化原有的文化知識教育,而文學素質的培養更是需要在學生剛開始接觸系統學習的時候加以引導。然而幾乎沒有家長會注意到學生文學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就給中小學語文教師培訓院校傳遞了錯誤的價值導向,不利於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

  3.專業知識的缺乏

  在基礎教育中,中學教師急功近利片面地追求升學率,小學教師往往只重視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而缺少對兒童文學的引導,而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更低,即使教育部一再要求幼兒和小學教育教師的學歷必須在本科及以上,但是,我國幼兒教師的特點依舊是學歷低層化,無論是人格魅力還是素質教育都很不完善,甚至很多教師自身就心智還不成熟,更加不可能為初學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模範作用。除此之外,很多偏遠農村教師視野狹窄,閱讀量不大,圖書資源匱乏,甚至很多孩子只是單純地學習拼音,學習課本上的內容,對於課外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避之不及。這些教師能夠帶給學生兒童文學上拓寬的程度可想而知。

  4.課程設定的不合理

  據調查,高校師範類中文系開通了專業兒童文學課程的學校屈指可數,即使有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等專業開設了兒童文學課程,課時也是大大縮減,而致力於兒童文學研究的教師更是少之又少。如果對這樣的情況還聽之任之的話,在不久後很可能出現高校中文系再無兒童文學課程的局面,學校本身對於兒童文學的忽視使得社會普遍對於兒童文學的認識存在誤區,這樣不合理的課程設定必將會對兒童文學的日趨消亡產生重要的消極影響。要想實現教育素質的全面提升,課程設定的改革必須要得到大家的重視。

  二、《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1.《兒童文學》教學與兒童道德素質萌芽

  作為小學教育專業中文方向學生的專業選修課,《兒童文學》完全按照我國教師的現代化教學環境的選擇和要求,充分體現了兒童教育低齡化的特點,旨在全方位地幫助基礎教育者掌握所學文學知識與理論,使其更好地為基礎教育服務。一方面,它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兒童文學》的學習,很好地瞭解兒童文學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規律,加大學生知識面的發散與拓寬,認識到兒童文學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過對《兒童文學》的教學,可以加深基礎教育者對於常見的文學文體和寫法的瞭解,從而培養兒童對於文學作品的接受與欣賞的能力,對以後學生學習文學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因為兒童文學最契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通過兒歌、童話故事或者寓言故事讓兒童明辨是非,認識真假善惡,形成基本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者掌握兒童文學的這些特徵,能為以後的道德思想教育提供前期的理論鋪墊,更好地為日後的教學打下基礎。依據此我們不難發現《兒童文學》對於兒童的知識啟蒙和道德培養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貼近於兒童的生理狀態和成長軌跡,具有很強的操作意義和啟蒙價值,值得重視的是《兒童文學》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兒童的道德素質初期萌芽。

  2.《兒童文學》與基礎教育者的素養培養

  兒童文學的出發點不是要求初學者掌握多少文學知識,而是兒童文學作品完全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的要求,它能夠引導學生認識世界,領悟生活,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從而推動他們的思維發展。教育專家一直在討論學生的語文素養,那麼究竟語文素養是什麼東西?其實,語文素養很難用語言來概述清楚,但是,我們可以肯定文學素質在語文素養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語文課程的教學安排中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民族文化的發展上都有提及與涉獵,而這就是從事基礎教育的教育者所考慮的問題。一方面,要想實現語文素養的提升,不僅要對語文的基本知識有所掌握,還要具備起碼的對於語文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另一方面則是要上升到個人的思想境界、人文修養、審美標準等,而這些都是與《兒童文學》的培養離不開的,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兒童文學》是兒童在文學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承載,從事基礎教育的教育者對於初學者的人文素養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三、《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改革策略探討

  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重新設定課程結構

  由於課程內容的設定直接的影響著兒文學童教學的質量,為了更好地對《兒童文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對課程內容的調整就顯得至關重要。在對《兒童文學》課程進行改革之前,首先要對其教學的根本要求與目的進行探討,然後根據這些選取內容上貼近的課程,諸如兒童教學的知識儲備、能力培養和語文素質等,儘量實現理論與文學的高度統一。在原有的理論課程設計中,我們要做到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一方面,要對原有的理論知識與課程設計進行統籌,對於長期形成的經驗教學要有選擇地借鑑與傳承;另一方面,要積極地根據現代教學模式對於課程設計進行適度的修改,把新興的技術以及研究成果應用到教學改革中來,使得《兒童文學》更具有時代性與應用性。內容選擇上要包括兒童文學的基本特點、文學理論、創作過程等對於兒童語文素質啟蒙有重要聯絡的內容。除此之外,《兒童文學》的學習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程設計內容要具有時代性與歷史性,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都要有所涉及,要具有傳統性和創新性,既要有原著的原汁原味,又要有改編的大膽創新。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很大的自由空間,可以適時的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籍,分配課外蒐集的任務,安排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對於課堂中保留下來的問題要讓學生去搜集材料,並進行相關材料的整理,進而對已有的問題交流與分析,這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擴寬了知識面的掌握。

  2.培養師範生的文學能力,加強自身文學體系的構建

  在兒童文學的教學中,教師難免會遇到文學創作問題,所以師範類院校加強培養師範生文學創作能力就顯得尤為必要。培養師範生文學創作能力,有助於引導師範生增強個人對於兒童文學的熱愛,可以為日後的語文教學奠定基礎。在掌握了基本的兒童文學理論知識,再適時地進行有關兒童文學的創作,是當代從事基礎教育師範生必須要涉及的新領域。一方面,要摒棄原有的創作理念,加入對正規語文工具課的學習,另一方面要針對兒童的個性特徵進行藝術的創新,不斷加強自身文學理論和思想的培養,以便更好地適應日後的文學教學。在日常的兒童文學教授中,教師除了要加強自身的文學素養,同時也要做到對於兒童校園文藝的編排能力,在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的同時加強學生文學素質的提升。在很多師範類學校中都明確把校園文藝編創和指導作為師範生掌握的一門必要技能來學習。兒童校園文化集中地體現了學生對於文學能力的整體掌握度。隨著素質教學的不斷推進以及教學內容、課程的不斷調整,《兒童文學》的教學方式必然也不斷地隨之改變。對於《兒童文學》的教學中的理論知識教授,學生單靠自身蒐集的知識不能滿足對於理論知識的學習,這一部分必須要由老師主導,教師要儘可能地完善兒童文學體系,對於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以及作家要有推薦,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加強學生獨自的欣賞水平與審美水平的引導,一方面,要加強其對於兒童文學課程基本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為他們日後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近些年來,生本教育教學理念的提出使得越來越多的學校把學習的主體留給兒童,由單純的教師教授兒童被動接受向兒童自主學習轉移。將兒童詩、寓言童話、兒童故事小說、兒童散文、兒童戲劇電影等不同的兒童文學依據其自身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四、小結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教育界對於兒童的基礎性教學也日漸重視,尤其是《兒童文學》也因為其重要性的特點走進了大家的視線,《兒童文學》與其自身基本學習特點,《兒童文學》教學與兒童道德素質萌芽的關係也使得課程改革迫在眉睫。同時,家長思想觀念落後,教師自身知識薄弱,課程設計結構不合理使得幼兒教學面臨很大的問題。為此,我們教育界要對《兒童文學》課程改革加以重視,調整教學評估方式,加強全面素質的培養,實施基礎與實踐並重,加強學生與老師交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重新設定課程結構,最終實現課程改革的全面轉型。

  參考文獻:

  [1]亢曉梅.師生課堂互動型別理論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1

  [2]俞國良,羅曉路.教師教學效能感相關因素研究[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

  [3]辛濤,申繼亮.論教師的教育觀念[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

  [4]伊文婷.師範生教師職業信仰的近況、理由與對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

  [5]俞國良,辛自強,林崇德.反思訓練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J].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9

  [6]林正範,徐麗華.對教師研究的認識[J].教師教育研究,2006

  篇二

  《 兒童文學課外閱讀教學實踐思考 》

  【摘要】文學圈是一種集合文學同好,共同閱讀文字的一種學習模式,這種文學模式曾演變成咖啡館式學習模式、沙龍學習模式等。本文主要探討語文教師應用兒童文學圈模式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外閱讀;文學圈

  文學圈是一種集合文學同好,共同閱讀文字的一種學習模式,這種文學模式曾演變成咖啡館式學習模式、沙龍學習模式等。語文教師可借鑑這種學習模式,開闢兒童文學圈,引導學生在課後學習語文知識。

  一、兒童文學圈模式的教學概念與實施意義

  文學圈,是一個共同探究書籍文字的團體。在該團體中,某一個人依自己的閱讀願望閱讀某本圖書,然後根據閱讀體驗將書籍分享給團體中的其他人,眾人共同閱讀該書籍文字,共同探討某些議題。兒童文學圈的成員是由兒童構成,它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文學圈。不管是哪種文學圈,都是為了讓成員享受閱讀的樂趣而成立的。兒童文學圈有幾個顯著的特點:在兒童文學圈的閱讀模式中,學生願意閱讀哪本書是由學生自己決定的,學生是為了自己的閱讀需求而讀書;教師在兒童文學圈扮演的角色只是協同,即教師的任務是維持兒童文學圈的運營,而不是干涉學生的學習討論;兒童文學圈的成員遇到理解性的歧義時,可以積極的探討,卻不能輕易否決某種思維、某種觀點,即眾人要抱著包容的態度探討學習問題。

  二、以文學圈模式開展語文兒童文學課外閱讀的實施方法

  ***一***學情分析

  閱讀範圍確定——在選擇閱讀主題以前,教師引導學生探討閱讀的主題範圍,學生們認為以前雖然他們閱讀過童話書籍,卻僅僅停留在泛泛而讀的層次上,沒有了解到童話最獨特的美。為了享受閱讀童話的樂趣,學生們決定把閱讀的範圍定義在童話範圍內。學生們探討,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品有很多,以西方的童話來說,《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童話書籍,學生經過篩選,將閱讀的範圍縮小到《安徒生童話》的範圍內。選擇閱讀材料——有一名學生提出該次閱讀的主題為葉君健版本的《海的女兒》,學生經過共同探討,決定該次的閱讀主題為葉君健版本的海的女兒。教師應用文學圈模式引導學生讀書時,要為學生準備一批圖書,教師選擇的圖書要具有單元性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輪流閱讀各種類別的圖書,並根據學生學習的需求拓展兒童文學圈的圖書類別。

  ***二***活動目標

  該次文學性活動的目標為讓學生理解安徒生童話的特點、葉君健版本翻譯的特點,讓學生從思想性和文學性的角度理解童話文學的藝術性。策略性目標為:引導學生理解兒童文學圈閱讀的流程及規則;引導學生了解推薦書籍文字的方法,比如兒童可從書籍文字的思想性、藝術性、創造性的角度推薦讀物,提高書籍文字共享的質量;引導學生記錄學習的心得,讓學生每閱讀一部書籍文字便能提高一次語文素養;引導學生學會共享學習心得,比如學生可以用製作閱讀PPT、寫閱讀提綱、畫圖表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心得,邀請文學圈中的讀友共同分享這部書籍文字。

  ***三***組織方法

  1.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部分學生由於不能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因此或者不能感受到閱讀書籍文字的樂趣或者不能高效的閱讀。教師可引導學生學會科學的閱讀,享受閱讀書籍文字的樂趣。比如《海的女兒》這一篇比較短,學生可以獨立完成閱讀,學生閱讀完後,可用自己的方式講這篇故事,講完以後,大家共同評論誰的故事講得更好。教師引導學生應用科學的方法閱讀,可讓學生抓住閱讀的要點、提高閱讀的效率、感受閱讀的樂趣。

  2.引導學生掌握與他人交流的方法

  學生應用兒童交流圈的方式閱讀書籍時,需要與他人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會遇到意見分歧,如果學生不會解決這些分歧,就不能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在交流中解決分岐,能夠持續討論學習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輪流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限時爭論,一旦過了爭論時間以後,不管有任何分歧,都要放下來,討論下一個話題,這就是一套解決學習爭論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聆聽他人的觀點、解決學習爭端,共同享受閱讀的樂趣。

  3.引導學生共享閱讀書籍文字的樂趣

  學生在閱讀文字以後,會感受到閱讀文字的樂趣,教師可引導學生用寫作、製作PPT、錄廣播劇的方式共享閱讀文字的樂趣,擴大兒童文學圈。比如教師可引導學生製作圖文PPT,讓學生應用最簡潔、最生動的故事講述《海的女兒》這篇童話,並給文字配上生動的圖畫。教師引導學生把圖文PPT放到網上,與同好共同交流,讓有興趣的其他學生加入該文學圈,在交流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

  ***四***活動時間

  “兒童文學圈”的閱讀交流方式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生共同探討,找到閱讀主題的階段。第二個階段為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學習問題的階段;第三個階段為眾人共同閱讀,交流閱讀成果的階段;第四個階段為學生整合知識,分享“兒童文學圈”交流成果的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把握這四個階段的學習時間,做好組織學習活動,提高學習的效率,提高學習活動的整體性。

  三、總結

  學生要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就需要積累閱讀量,設立“兒童文學圈”是一種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深度閱讀,積累閱讀量,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享受交流樂趣的教學方法,語文教師可用該種方式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幫助學生在課後拓展閱讀,提高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歐陽芬,楊麗華.教師所能教給學生的到底是什麼?——兼與王尚文先生商榷[J].中學語文教學,2008***4***.

  篇三

  《 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的作用 》

  摘要:在小學教育階段,語文是十分重要的科目,學生通過學習語文知識,為培養其文學素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佔據較大的篇幅,學生學習豐富的寓言故事、兒歌等語文內容,能夠有利於其對語文知識的全面理解,因而兒童文學深受人們的重視。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意識到兒童文學與語教學之間的聯絡,語文教師通過合理利用兒童文學資源,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本文針對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展開了分析,從而為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借鑑。

  關鍵詞: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學;作用

  語文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際工具,所以通過語文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其個性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期間,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應該從學生角度出發,對兒童文學予以高度重視,在語文教學時,教師應該發揮兒童文學的作用,然後讓學生學習豐富的兒童文學,進而有助於其更深入地理解語文知識。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語文教師必須突顯兒童文學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兒童文學內涵

  所謂兒童文學指的是專門為兒童所創作的,為兒童提供閱讀的作品。兒童文學的種類有很多,包含寓言故事、科幻故事和童話、詩歌等,諸多的創作方式,都使得兒童文學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與小學語文其他教育文章相比,其具有趣味性,所以兒童文學適合於各年齡段的兒童去學習。在兒童文學創作過程中,應該將兒童作為主體,向其提供優質的服務,兒童學習兒童文學能夠陶冶其情操,為日後語文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1]。總之,兒童文學具有獨特的內涵,對推動小學語文教育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之間的聯絡

  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育的補充,對於我國現代兒童文學而言,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所以教育人員加大了對兒童文學的研究,將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進行深入討論,進而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創造有利的條件。自從產生兒童文學開始,其與小學語文教學緊密聯絡在一起,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通過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對兒童文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語文課程標準》的提出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材通過多次改編,並推出了一系列兒童文學創作,目前,在新編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佔據較大的比例,所以表明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空前發展[2]。同時,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息息相關。總之,兒童文學的產生,能夠積極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有利於學生學習到豐富的語文知識。

  三、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的重要資源

  對於兒童文學而言,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的重要資源。兒童文學是教師開展課外活動的主要材料,學生通過參與實踐,能夠培養其聽、說、讀、寫的能力,所以兒童文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由於兒童文學的題材和內容比較廣泛,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外活動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運用兒童詩歌、散文等作品,學生通過學習兒童文學更有利於開展故事會和表演等活動。同時,學生在進行課外習作練習時,可以將兒童文學作為範本,所以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例如,在“陶罐與鐵罐”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道理,通過講述寓言故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教師先向學生朗誦該文章,學生仔細分析故事,可以瞭解到講的是國王御廚裡的鐵罐比較驕傲,對陶罐持有鄙視的態度,然後將二者埋在土裡後,陶罐出土卻成為了文物,而鐵罐變成了泥土。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理解該寓言故事,其實每個人都會有長處和短處,而我們一定要看到對方的長處,並正視自己的短處,只有這樣才能互相尊重,並和睦相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兒童文學不僅僅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同時,學生通過學習兒童文學能夠使其學會做人的道理,並學習到一定兒童文學知識[3]。總之,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兒童文學有利於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向學生傳授相關的兒童文學內容,有利於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當前,在教育體制不斷完善的條件下,提高思想能力已經成為培養兒童的核心,所以小學在語文教學期間,不僅應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而且還要將提高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作為教育的重點。對於兒童文學而言,其內容和題材都相對廣泛,兒童文學中所描述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以及相關矛盾衝突等都能夠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此外,兒童文學能夠滿足兒童心理特徵需求,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發揮兒童文學的作用,從而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比如,在講解“小小竹排畫中游”期間,學生通過誦讀“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遊。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這首詩歌,並在教師的指導下,瞭解到該詩歌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在江南水鄉撐著小竹排,觀察江南秀麗的風景,並感受到江南水鄉物產豐富[4]。同時,鳥兒歡唱,魚兒遊動,從而表達了小男孩愉悅的心情。此外,藉助於對兩岸禾苗和樹木的描寫,呈現對大自然讚美的情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期間,兒童文學對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發揮了巨大作用,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四、結束語

  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其對語文教學的開展起到一定作用,學生通過學習兒童文學,有利於其文學素養的提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確保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需要發揮兒童文學的作用,結合不同題材的兒童文學作品展開語文教學,從而為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金鬆霖.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分析[J].課外語文***下***,2014***12***:21-21.

  [2]李豔玲.論述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J].科技展望,2014***22***:69-69.

  [3]王豔.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0***:227-227.

  [4]王豔秋.探討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5***23***:72-73.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