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茶道的介紹

  抹茶源於中國隋朝,興起於唐朝,鼎盛於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中國自明代以來,開始流行沖泡飲茶,中國抹茶茶道遂告失傳,中國古代文明的結晶――茶磨也隨之絕跡,中國抹茶形成歷史斷代,成為中國茶人心中永遠的痛。相反,九世紀末隨遣唐使進入日本的中國抹茶,在日本卻得到了發揚光大。日本人將品茶與宗教哲學、社會道德、品行修養融為一體,將飲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日本抹茶聞名國際,最高階的莫過於宇治抹茶,除了可以喝,更多的是用來製作美點。抹茶之香味無可比擬,清新且濃郁,顏色的綠,可算是綠之上品。

  抹茶的原料是綠茶,在抹茶的故鄉——日本,由於多年的改良,綠茶已經很少有苦澀的味道了,而經過覆蓋蒸青的綠茶几乎沒有苦澀味。在綠茶採摘前的20至30天,在綠茶上用毛竹、鐵絲搭起棚架,然後蓋上稻草簾子,四周也用草簾子遮擋得不透陽光,遮光率達到98%以上,這樣栽培的綠茶葉綠素要提高60%,胺基酸提高40%,更加不苦,更加翠綠。

  採摘來的生葉當天蒸青***用蒸汽殺青***,然後不經過揉捻,直接進入烘焙爐烘乾,這樣的大片茶葉幹葉稱為荒茶。然後荒茶進入冷庫,在零下儲存,以提高葡萄糖成分,更加甘甜。

  荒茶在使用前從冷庫裡取出,恢復到常溫後進行加工,經過切割,篩選等多道工序後,成為0.3釐米見方的小塊,成為碾茶,碾茶用天然的石磨碾磨成微粉狀稱作抹茶。茶磨是一個極其奇特的裝置,用石磨碾磨的抹茶在顯微鏡下顯示被撕裂狀薄片,只有2~20微米***600目~6000目***。現在也有用氣流粉碎機或球磨機粉碎的,細度均達不到石磨的細度。並且,石磨奇特的溫度是抹茶的最後一道提香工序,經過石磨碾磨的抹茶,帶有海苔和粽葉的香味,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國家調試出抹茶的香精來,它是純天然的。用其他方法粉碎的粉末狀綠茶,被稱為綠茶粉,或者粉末綠茶。由於細度,香氣,顏色的不同,其價格和用途也完全不同。

  飲用

  抹茶的直飲一般是按照中國原始的鬥茶方式飲用,有一些獨特的方法,後來在日本被髮展成日本茶道,形成更加嚴格複雜的規則。

  抹茶茶道的茶具

  中國自明代以來,開始流行沖泡飲茶,中國抹茶茶道遂告失傳,中國古代文明的結晶――茶磨也隨之絕跡,中國抹茶***Matcha***形成歷史斷代,成為中國茶人心中永遠的痛。相反,九世紀末隨遣唐使進入日本的中國抹茶***Matcha***,在日本卻得到了發揚光大。

  抹茶製作。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

  抹茶茶粉

  日本人將品茶與宗教哲學、社會道德、品行修養融為一體,將飲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一提起日本茶道,往往讓人想起抹茶。日本茶道分抹茶道和煎茶道兩大門派。但抹茶道最具代表性,是日本茶道的主流。

  所謂抹茶道,亦叫做“茶之湯”,使用的是末茶。其飲法是由宋代點茶道演化而來。只是宋代採用團茶,還需羅碾烹炙,而日本採用末茶,直接以茶末加以煎煮。

  茶道之韻味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聯絡起來,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主要是通過茶會和學習茶禮來達到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的目的。

  湯花是指湯麵泛起的泡沫,湯花的色澤和湯色的要求是一致的。點泡後,如果茶湯的顏色呈乳白色,茶湯表面的“湯花”能較長時間凝住杯盞內壁不動***咬盞***,這樣才算是點泡出一杯好茶。

  茶道之中必不可少之器

  圓筒形竹製的點茶用具,乃是將竹切成細刷狀所製成。形狀如喇叭狀。

  茶筅

  盛抹茶的陶瓷小罐***濃茶用***,根據形狀不同分為肩衝、茄子、海壺、文琳等。

  木製上漆的盛抹茶的小罐***薄茶用***,形似大棗。有平棗、小棗、中棗、大棗等各種規格。

  茶碗

  飲茶用的器皿,有各種形狀和顏色。通常日本茶道,提到茶碗就有一樂、二荻、三唐津的說法。樂是以樂燒***手捏成型低溫燒製***製成的茶碗,分為黑樂和赤樂;荻為荻燒;唐津分為青瓷和白瓷。

  茶杓

  從茶罐***棗或茶入***中取茶的用具,竹製。在中間段多有竹節的稱為[草],竹節在兩端的稱為[行],沒有竹節的稱為“真”。

  柄杓

  竹製的取水用具,在中間段多有竹節,用來取出釜中的熱水;用於爐與用於風爐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利用柄杓舀水調節釜的熱水溫度、或用來清洗茶碗。

  當前快節奏的社會中,去用茶筅點茶喝的人已經很少了,抹茶更多的被用來製作各種精美的食品,綠色的抹茶食品成為餐桌上綠色的鮮花,受到人們的追捧和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