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茶道的介紹

  在中國古典文化中,茶道藝術是經久不衰,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中國茶道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

  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朝或唐朝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做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廷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周作人先生則說得比較隨意,他對茶道的理解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臺灣學者劉漢介先生提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

  人本茶湯文化研究會倉澤行洋先生則主張:茶道是以深遠的哲理為思想背景,綜合生活文化,是東方文化之精華。他還認為,“道是通向徹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認為“和、靜、怡、真”應作為中國茶道的四諦。因為“和”是中國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方法。“怡”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

  如在華北、東北,老年人來訪,宜沏上一杯濃醇芬芳的優質茉莉花茶,並選用加蓋瓷杯;如來客是南方的年輕婦女,宜衝一杯茶葉淡雅的綠茶,如龍井、毛尖、碧螺春等,並選用透明玻璃茶杯,不加杯蓋;如來訪者嗜好喝濃茶,不妨適當加大茶量,並拼以少量茶末,可做到茶湯味濃,經久耐泡,飲之過癮;如來客喜啜烏龍茶,則用小壺小杯,選用“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巖茶”招待貴客;如家中只有低階粗茶或茶末,那最好用茶壺泡茶,只聞茶香,只品茶味,不見茶形。

  我國有“淺茶滿酒”的講究,一般倒茶或沖茶至茶具的2/3到3/4左右,如衝滿茶杯,不但燙嘴,還寓有逐客之意。泡茶水溫也要因茶而異,烏龍茶需用沸水沖泡,並用沸水預先燙杯;其他茶葉沖泡水溫為80℃~900℃,細嫩的茶末沖泡水溫還可再低點。

  出於禮貌,一定要洗淨茶具,切忌用手抓茶,茶湯上不能漂浮一層泡沫和焦黑黃綠的茶末或粗枝大葉橫於杯中,茶杯無論有無柄,端茶一定要在下面加托盤,敬茶時溫文爾雅、笑容可掬、和藹可親,雙手托盤,至客人面前,躬腰低聲說“請用茶”,客人即應起立說聲“謝謝”,並用雙手接過茶托。

  做客飲茶,也要慢啜細飲,邊談邊飲,並連聲讚譽茶葉鮮美和主人手藝,不能手舞足蹈,狂喝暴飲。主人陪伴客人飲茶時,在客人已喝去半杯時即新增開水,使茶湯濃度、溫度前後大略一致。飲茶中,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的功效。

  中式茶道的茶服介紹

  泡好一壺茶,茶、器、水三者缺一不可,然而,更重要的還是泡茶之人。茶人服茶服,可說是茶藝審美的前奏曲。

  茶人服,始於漢,有著千年歷史,一種適於茶事活動的職業服裝。

  縱然史上對茶人服著墨不多,但在一些古代繪畫中,都能尋找到茶事活動中的服飾之美,歷史精髓的沉澱最能彰顯茶人衣事的深厚底蘊。

  男式茶人服,通常樣式相對簡單樸素,此時,材質便是體現茶人服氣韻的重要載體。茶人服,材質一般以苧麻、粗布製作。

  女式茶人服,同樣遵循素雅風,寬簡、質樸、舒適、大方,但在裁剪形式、顏色上都更為豐富。

  靜

  女子如花,微風中,舞姿曼妙,淺香低出,靜靜地開在一水之間。

  清

  茶服之美,是她透著的那股東方神韻,宛若古典水墨丹青,在時光深處,就這麼清雅著,那麼莊重著。

  柔

  若有緣,陽光下便能見到它以淚滑下的姿勢悄然委地,猝不及防的入了心。

  女子如花,脈脈不語,但仿若心事萬千,細探卻又不著痕跡。

  和

  茶服女子,如一朵青蓮。

  茶服女子,似晨間一露清珠。

  陽光下,照見前塵作雲,隔世為霧,今生只在某一天,以圓潤的樣子示人。

  茶服,歷經千年,各種衣料在一次次翻新中,並沒改變內涵,只是承合了時代的需求,映了當代茶人的心境,永葆那顆對茶文化的本真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