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鳥教案

  《灰椋鳥》是一篇散文,描繪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景色,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和對林場工人辛勤勞動的敬仰之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五年級語文《灰椋鳥》的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灰椋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通過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後情景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我所教班的學生平時很少與鳥親密接觸,與鳥兒成為朋友的更是不多,因此,引導學生感受灰椋鳥歸林以及他們入林後落下飛起、起舞爭鳴的美好景象,從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課件聲像匯入課堂

  1、課前課件展示徐秀娟及其丹頂鶴的圖片,並播放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上課問好後,提問學生是否知道這首歌,是否知道為救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而犧牲在黃海灘塗的姑娘徐秀娟。

  2、教師講述:這是一位愛鳥的姑娘,她17歲那年隨父親在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當臨時工,僅用三天時間就識別了所有鶴的生年、編號,把不同年月、不同種類、不同脾性的鶴兒分類圍圈起來。1986年,她剛從東北林業大學深造結束,就接到鹽城自然保護區的聘請,到這裡開展越冬地鶴類馴養繁殖與研究工作。僅僅一年之後,這位來自東北的姑娘失蹤了,她為了救護失蹤的丹頂鶴黎明沉入河底,永遠地失蹤了……但是,她對丹頂鶴的關愛,對鳥類的熱愛以及無私的自我犧牲精神卻永留人們心田,這首《一個真實的故事》就悽婉地訴說著一位化鶴歸來的美麗精靈……

  3、匯入課文:就是這位徐秀娟,在鹽城工作期間,創作了一篇優美的散文《灰椋鳥》,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徐秀娟對鳥類的熱愛盡在其間。

  二、設疑對話初讀課文

  1、解題感知灰椋鳥的樣子:同學們有沒有聽說過會說話的鳥兒?八哥,就屬於椋鳥的一種,椋,古書中所講的一種木質堅硬的樹,叫椋子木,所以用木字旁。在我們鹽城呢,多的是灰椋鳥,大家知道,為什麼叫灰椋鳥呢?你從哪兒知道的?給大家讀一讀,大家集體讀,***課件展示***這就是灰椋鳥的……***樣子***

  2、感受灰椋鳥的愛叫:這種椋鳥會不會說話?但它也有一個跟嘴巴有關的突出的特點,大家知道不?能不能把它愛叫的句子找出來給大家讀一讀?***課件出示相關語句***同學們集體讀一讀。

  3、設疑提示文章重點:現在老師有一個疑問,想請大家給老師解決一下,既然灰椋鳥灰不溜秋黑乎乎的,有什麼寫頭?如果一下還有困難,不妨……***作讀書狀***這時候採用默讀的方式比較好,靜思默想其義自現。***歸林壯觀,入林熱鬧***那些內容描寫了壯觀和熱鬧的場面?***課件出示相關語句和圖片,引導觀察和集體朗讀,注意相機為橢、棲、喧進行正音、辨形***

  4、提問:現在,能不能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注意要簡潔。思考一下再回答。

  三、理清明暗兩條線索

  1、分段:讀到這個份上,大家知道課文可以分為幾段?每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2、尋找心理線:作者喜愛灰椋鳥嗎?是啊,老師多問了,不喜歡會寫嗎?那麼,課文中有沒有明顯的詞語寫出了作者對灰椋鳥感情的變化?***有什麼好看的呢?再也忍不住了,果然,情不自禁地歡呼***

  四、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

  五、佈置作業

  1、默寫本課生字詞;

  2、熟讀課文;

  3、你最喜歡哪些寫鳥的句子?先抄下來,再說說你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

  第二教時

  一、學習第一段

  早就聽說林場的灰椋鳥多,為什麼早沒去看?既然灰不溜秋的又去看什麼?什麼那錄影?我們自然無法欣賞,那就讓我們跟著作者去觀賞一番。

  到什麼地方看灰椋鳥?為什麼林場灰椋鳥多?讓我們再讀一讀,感受一下灰椋鳥靜謐優美的生存環境。

  三、學習第二段

  作者看到灰椋鳥歸林了,心情會怎樣?為什麼?那麼讓我們帶著興奮的心情來讀這一自然段。

  請同學默讀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麼順序寫鳥兒歸林的***時間***。“陸續”換成連續行不?為什麼?排空而至什麼意思?哪些句子寫出了排空而至?浩浩蕩蕩意思?從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浩浩蕩蕩?

  指名讀後思考:作者又是怎樣寫“先回來的鳥”和“後到的鳥”的?指導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鳥越來越少,而灰椋鳥卻不願過早地安眠,請同學們用“~~~~~~”畫出描寫灰椋鳥不願過早地安眠的語句。***指名讀***

  “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這句話描寫了一個什麼樣的場面?“飛瀑落入深澗”其實寫的是什麼?“驚濤拍打岸灘”呢?最後指名讀,展開想像,體會鳥兒喧鬧的場面。

  三、學習第三段

  看鳥歸來,作者有什麼感受?你想說些什麼嗎?

  四、自由背誦最喜歡的部分

  《灰椋鳥》教學原文

  早就聽說林場的灰椋鳥多。我想,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麼好看的呢?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關於灰椋鳥的電視錄影,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來到了林場。下了車,輕輕走進林內。棕紅色的水杉落葉,給大地鋪上了一層華貴的絨地毯,走在上面軟綿綿的。我們選好觀察位置,便在那兒等候灰椋鳥歸來。

  周圍靜得出奇。路兩邊近百畝的竹林鬱鬱蔥蔥,與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鳥!”我翹首遙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許多黑點向這邊移動——灰椋鳥開始歸林了。

  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投入刺槐林。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穫,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後到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很快找到自己棲息的處所,與熟悉的夥伴匯合。

  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天空,也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鳥越來越少了,可是整個林子裡的灰椋鳥還是不願過早地安眠。看,這幾隻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稜稜地飛起。它們的羽毛全變成金紅色的了,多麼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這上萬只灰椋鳥是在舉行盛大的聯歡會,還是在慶祝自己的節日?要不怎麼會這樣熱鬧?我被這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在回來的路上,我想: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