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下灰椋鳥教案

  灰椋鳥是雀形目椋鳥科的物種,體型較北椋鳥稍大,頭頂至後頸黑色,額和頭頂雜有白色,頰和耳覆羽白色微雜有黑色縱紋。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灰椋鳥》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找出描寫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後情景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讀通讀懂描寫灰椋鳥歸林時和歸林後情景的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本設計力圖體現以讀為本,讀中內化的教學思想。教學過程中,教師只作適時適度的有效指導,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讀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讀中合作,探究,讀中感悟理解,讀中想象交流,讀中積累內化語言,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靈共鳴,受到情感薰陶,啟發思維,健全學生個性,真正實現閱讀是“教師、學生和文字的對話。”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導,質疑激趣。

  1、同學們,鳥是人類的朋友,它和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共處一個地球。平時,在

  生活中我們都見過哪些鳥兒?

  2、同學們見過“灰椋鳥”嗎?生答:沒有。相機板書課題,重點指導:椋

  liáng

  3、難怪大家對它充滿了好奇。那麼你想知道些什麼呢?生質疑

  設計思路:通過談話引導,設計疑問,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閱讀動機,同時也營造了一個寬鬆、民主、和諧的師生對話氛圍。

  二、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1、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問題,其實有些問題我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迅速地瀏覽一下課文,想一想你都讀懂了些什麼?

  2、交流彙報,理清層次。

  1、學生說灰椋鳥的外形。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出示灰椋鳥的投影片

  師:這樣的外形,在作者的眼裡覺得灰椋鳥怎麼樣?生答:根本就不好看。

  師:根本就不好看,所以作者在文中用了一個反問句來強調她的看法。我們一齊來讀讀這句話。

  2、我們瞭解了灰椋鳥的外形是一點兒也不好看。你還知道課文講了些什麼?生答:歸林的情景那麼,課文中哪幾小節寫的是這些場面呢?三、四、五自然段

  3、第二、六小節分別講了些什麼呢?

  3、教師小結:課文主要寫了四個部分的內容。先寫灰椋鳥的外形,再寫“我和同伴來到林場,等候灰椋鳥歸來,接著寫灰椋鳥歸林的場面,最後寫作者的感想。

  設計思路:讓學生快速閱讀,理清課文層次,意在訓練學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資訊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梳理、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三、精讀課文,互動感悟。

  課文四部分的內容當中,作者重點寫的是哪一部分內容呢?灰椋鳥歸林時的場面

  一、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同學們,灰椋鳥開始歸林了,讓我們跟隨著作者選擇好位置,靜靜地等候灰椋鳥歸林吧!

  1、師讀第三小節,渲染情境。

  2、灰椋鳥是怎樣歸林的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第四小節。無論你看到的,還是你聽到的,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生自由讀第四小節

  3、學生彙報交流:

  1、生朗讀句子,相機出示句子。

  “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投入刺槐林。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

  ①、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整群整群、數百米、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等重點詞語來談感受,體會鳥的多和壯觀。

  ②、文中哪些詞語突出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排空而至、浩浩蕩蕩指名讀這兩個詞語,讀出壯觀的氣勢。

  ③、觀看課件,學生練讀這段話,體會灰椋鳥的壯觀場面。

  ④、齊讀。

  2、除了看到的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哪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朗讀,相機出示句子

  “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穫,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後到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很快找到自己棲息的處所,與熟悉的夥伴匯合。”

  ①、指名讀,談感受。

  ②、如果你現在就是歸林的灰椋鳥,你會怎樣傾訴一天的見聞和收穫,或者你是如何呼喚和應和自己的同伴和兒女呢?學生想象說話,並抓住“傾訴、呼喚”這兩個詞指導學生練讀,體會語調的變化。

  ③、齊讀。

  4、教師小結:作者置身在刺槐林內,眼前是鳥兒飛舞的身影,耳畔是鳥兒悅耳的鳴叫,這一切統統交織在一起。作者先寫了看到的排空而至的情景,再寫了鳥兒歡樂的鳴叫,很有條理地展現了當時的情景,自然流露了作者輕鬆愉悅的心情。

  5、同學們,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再次感受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吧!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

  設計思路:讀,是學生與文字進行情感交流的紐帶。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加上教師的相機引導、點撥,讓學生真正領悟了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達到了學生與教師、作者、文字的和諧對話。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天空,也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鳥兒越來越少了,可是林子裡的灰椋鳥還是不願過早地安眠。它們在林內盡情地飛舞,盡情地歡唱。同學們,讓我們繼續用心去感受灰椋鳥給我們帶來的無窮樂趣吧!

  1、請在小組裡自學第五自然段,找出你們喜歡的寫鳥的句子,然後在小組裡討論交流你們喜歡的原因。

  2、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第五自然段。巡視時,提示:發現自己喜歡的句子,可不要輕易放過,自己多讀幾遍,把你喜歡的感覺讀出來。

  3、學生分小組彙報交流,相機出示句子。

  “看,這幾隻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稜稜地飛起。它們的羽毛全變成金紅色的了,多麼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1、生讀句子,談感受。

  2、師:灰椋鳥是“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在作者的眼裡根本就不好看,而此時此刻,是大自然賦予它們無窮的魅力。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就像是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作者不由得發出驚歎。

  3、指導朗讀。

  ①、指名讀;②、練讀;③、齊讀。

  “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

  1、生談感受,感情朗讀。

  2、師:同學們,剛剛排空而至的那麼多灰椋鳥,此時全部棲息在刺槐林中,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作者用了一個詞來形容當時的情景,那就是——“百鳥爭鳴”。所有的鳥兒都在引頸高歌,所以,作者聽起來才好象“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

  3、誰再來讀一讀,讓我們去聽一聽百鳥爭鳴的情景。這麼多同學舉手,認為自己讀得好的都站起來讀。

  4、如果說剛才灰椋鳥歸林的時候,是一首動聽的奏鳴曲,而此時百鳥爭鳴就匯成了一曲雄渾的交響樂。誰能完整地展示一下現在林中的情景呢?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設計思路: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全員參與,紛紛讀議交流,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了全體學生的發展,體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字之間的有效互動。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1、作者在興奮之餘,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請一位同學朗讀最後一小節。

  2、學生朗讀第六自然段。

  3、正是因為林場工人為它們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所以灰椋鳥才得以快樂的生活著。這是作者對林場工人的由衷感謝,以及對人們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行為感到無比的欣慰。

  四、介紹作者,昇華主題。

  1、介紹作者及生平事蹟。

  2、欣賞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

  3、讀完課文,聽完了歌曲,此時此刻你最想對作者說些什麼?又想對自己說些什麼?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鳥類,熱愛大自然。

  4、再次有感情地最後一小節。

  設計思路:介紹作者、欣賞歌曲,這兩個環節的安排,為學生與作者的對話架設了心靈溝通的橋樑,產生了情感共鳴。作者的理想追求和崇高精神境界深深感染了學生,實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灰椋鳥》課文原文

  早就聽說林場的灰椋鳥多。我想,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麼好看的呢?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關於灰椋鳥的電視錄影、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來到了林場。下了車,輕輕走進林內。棕紅色的水杉落葉,給大地鋪上了一層華貴的絨地毯,走在上面軟綿綿的。我們選好觀察位置,便在那兒等候灰椋鳥歸來。

  周圍靜得出奇。路兩邊近百畝的竹林鬱鬱蔥蔥,與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鳥!”我翹首遙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許多黑點向這邊移動——灰椋鳥開始歸林了。

  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投入刺槐林。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穫,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後到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很快找到自己棲息的處所,與熟悉的夥伴匯合。

  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天空,也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鳥越來越少了,可是整個林子裡的灰椋鳥還是不願過早地安眠。看,這幾隻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稜稜地飛起。它們的羽毛全變成金紅色的了,多麼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這上萬只灰椋鳥是在舉行盛大的聯歡會,還是在慶祝自己的節日?要不怎麼會這樣熱鬧?我被這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在回來的路上,我想: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