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保護動物的文章
當我們的子女拿著我們以前動物的照片問你。爸爸,這是什麼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回答他們?所以保護動物,別讓你的子女後代怨恨你。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1
每次讀到語文課本中的“敬畏生命—張曉風”時我都覺得連著讀起來太順了,太好聽了,這促使我繼續讀下去。我在想:原來可以吸引讀者眼球的除了新穎別緻的題目,精彩的開篇,還可以是琅琅上口的題目,它會讓你覺得嚐到了不同尋常的口味,促使你去知道他的全部。
文章內容到沒什麼特別的印象,只是那些描寫曾經殘忍傷害過生靈的文字深深觸動了我的心,我覺得那就是在說我。很小的時候,我也是按照那種簡單的思維將動物體分類。很小的很常見的,例如螞蟻,我是從來不會表達出善良之心的。很醜的很噁心的我也不會,就像蚊子﹑老鼠。我認為很可愛的,玩起來很有趣的,就會很善待它,像狗﹑貓等。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像水牛﹑倒退兒﹑蟬。可學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了。
不是人人喊打的東西就不應該有尊嚴;不是眾人喜愛的寵物就應該被重視;同是生命,都應敬畏。
從現在起,我開始害怕傷害小動物,那就等於謀殺生命了。一隻飛蟲飛到我的課本上,我不能弄死它,而是給予它對生命的最大尊重—把它放在指尖上再放生。
也許我就是從那時起開始想要進動物保護協會了,考上大學當我填報志願時,第一眼看到動物醫學專業我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並作為第一志願了。現在我已經大二了,兩年專業課的學習讓我意識到想要保護動物,想要進動物保護協會,想要做一名獸醫,遠沒有我當初認為的那麼簡單,第一次做解剖實驗,當一隻活生生的兔子在我面前被割頸殺死的時候我甚至都嚇哭了,我永遠都記得它垂死掙扎還有死後鮮血直流的的樣子。原來想要保護就要先學會傷害,從此我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有所敬畏,才能無畏。
2
人們和所有動物共同擁有一個美麗的地球。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為什麼人類要用傷害大自然的方式對動物進行捕殺呢?
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人為地破壞生態平衡,獵取那些珍稀動物,換來一大把一大把的錢財。迄今為止,我們還可以經常在餐桌上看到一些國家級的保護動物!一次,我和爸爸去買菜,看見那個店老闆舉著一框的青蛙吆喝著。真是讓人恨之入骨!現在,大家為了盡情享受生活,吃野味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但與此同時,他們又有沒有想到自己殘害的是一個個小生命,難道他們就忍心吞下口,而且還是津津有味呢?
野生動物的肉不但鮮美,而且它們的皮毛也是非常有價值的,那些非法的狩獵者,是自私的。為什麼他們不從大眾的利益出發,想想自己的做法會受到多少人的痛罵?每年由於人類的殘忍,多少種動物遭到滅絕的威脅,多少隻野生動物會慘死,生態平衡會受到嚴重的破壞。
雖然各個國家和各個地區為了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命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有關制度,並加以嚴格實施。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也對各國人民作了大量的宣傳活動,積極提倡大家保護野生動物,但為什麼每年總是有許多野生動物在地球消失呢?
人類是野生動物生存的客觀因素。要是人人都像關心自己一樣去愛護那些動物;不要對森林進行大量砍伐,造成無數野生動物無家可歸,那麼,我相信森林裡再不會聽到槍聲,再沒有動物們擔驚受怕的樣子,再不會在餐桌上看到野生動物的影子!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聽到野生動物在呼喊,社會在呼喊,世界在呼喊,地球在呼喊:“請我們愛護野生動物!”
3
亞洲動物保護協會走入了高校進行宣傳,呼籲高校學生們遠離馬戲團,經過圖書館時,學生們正在忙著錄製宣傳短片,找到了常年駐紮於圖書館的一隻貓,坐在貓的旁邊,拿著保護動物的廣告牌,大聲說出自己的志願:“我是XX,我承諾,拒絕進入馬戲團觀賞,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此類云云。
拍完之後,女生溫柔地撫摸著貓的皮毛,計劃著是否要抱起它,進行下一步拍攝。貓一動不動,左左右右地看著。要是一個學生呆在女生的旁邊,大概會稍有羞澀或者拒絕拍攝,這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我們因為可能要進入大多數人的視野而擔心拒絕,貓卻不會,貓只好在旁邊惶恐地看著。
保護動物,為什麼不從自己身邊的這隻貓保護起呢?一臺陌生的機器和一個陌生的人坐在自己的旁邊,貓會對其迅速接受嗎?如果可以,貓何以睜大著惶恐地眼睛左顧右看。想起曾經的一位科學家做過的實驗,在貓的眼裡,任何人可能都是一隻貓,對於形體大於自己的生物,可能是一種大於自己的貓,那麼,當一隻大於自己的貓向自己伸出爪子時,其實是一種侵略行為。
很多時候,我們囿於人類文明的思維,無論是怎樣的行為,人類潛意識裡抹不去那種擁有文明的優越感,將自己的高度遠遠地置於動物之上,要達到真正的平等,可能還是需要一個長之又長的過程,作為一種有意識的動物,我們要為了打到這種平等而奮鬥,不僅僅是物質方面的,我們要從文明的潛意識裡,輸入一種真正的平等觀,認識到真正的理解。
要讓人們真正地走出馬戲團,我們就有必要思考,我們為什麼要走進馬戲團。馬戲團裡,動物們表演著各種動作,試想,要是將那些走著鋼圈的猴子,拿起東西的大象換成一個個的人類,我們還回去看這種表演嗎?也許有人說會,但這種簡單的動作尚不足以使人們保持幾個世紀的興趣***馬戲團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動物們在馬戲團裡的表演和我們人類的雜技表演有著根本的區別。
我們走進馬戲團所追求的其實是一種獵奇的感受和對性靈美的追求,這雖有為人類開脫的嫌疑,卻也有極大的合理之處,看到動物們簡單的動作,哪怕是一個簡單的鞠躬,人們會覺得很新奇,同時會對動物產生一種莫名的憐愛感,這種感覺則是來自人們對區別於我們人類的性靈的好奇和渴望。正是有了這種渴望,當我們對動物有所動作並且得到其迴應,特別是得到相似於人類動作的迴應時,我們會有一種極大的滿足感,因為我們再次過程中感覺到了與其他生靈溝通的快樂。
當人類發展到一定的時機***大約公元前500年***,人類的這種慾望得到了急劇的膨脹,發現自己可以輕易地征服這些動物滿足自己,便有了建設馬戲團和動物園的行為,隨著人類的發展,這些機制也在發展,最終成為了今天的這樣一種局面,世界各地,有人類的地方,可以輕易地找到動物園。在此過程中,我們始終將自己放在高於任何動物的地位,觀賞動物表演的第一步是征服和馴化。
因為有了這種並不平等的認識,我們覺得能夠讓各種低於自己的生物做出和自己一樣的動作,是神奇的,他們忽然有了靈性。我們為這種靈性而欣喜,為了這種欣喜不惜去殘忍地征服,甚至殺害。
人類對於動物,心態是矛盾的。走進馬戲團,我們懷著動物們靈性之美的嚮往,但這種嚮往又建立在我們對其不平等的認知之上,要想讓人們走出馬戲團,要做的不是一味的呼籲,這顯然不是一種長期適用的做法,要想真正的實現對動物們的保護,我們首先要改變對動物的態度。
同樣是在進化的種類,他們的進化及不上我們,我們有了更高的智商,但這顯然不能成為殺戮和囚禁的理由,而是應該成為對其有著平等的認知,良好的態度的基礎。如果人類的良好進化只是讓我們不斷地欺負弱小,那這種進化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