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茶道和花道的介紹
茶道、花道、香道,並稱“三雅道”:茶道協和,花道養心,香道靜心,而這三道與中國傳統文化又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絡,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茶道
如果說武士道代表了死的藝術,而茶道則代表了生的藝術。日本茶文化以寺院為中心,普及到全國各地,以"佛法存於茶湯"觀念為代表的寺院茶禮廣為普及。人們在參禪時將對禪法的領悟融入飲茶之中,"閒觀葉落地,靜坐一杯茶"。
花道
和中國一樣,日本花道由佛前供花演化而來。從形式上看,日本花道常常只是寥寥幾枝,與西方團花錦簇表達氣氛的插花藝術大為不同。日本花道表達的是鮮花生命從綻放到凋謝的自然過程,西方的插花藝術則為烘托一時的氣氛。
香道
從藝術和信仰的角度欣賞香料,並以此求得意境上的美和精神的寄託與享受的活動稱作香道,。日本香道中不說用鼻子"嗅香",而是用心"聞香",就是要靜下心來,全神貫注於香上。
花道、茶道、香道里的中國意境
茶、花、香給予人的不僅是它閒適、淡雅的表象,它們創造出的美的意境,正是人們在這浮躁的社會中所欠缺的!
花道與佛教
通過插花感受自然以及生命的變化,在創作美麗的作品和欣賞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審美,這種以插花為手段,以提高精神世界修養為目的的學習生活方式,稱作花道。
花道各流派的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諧統一,這是東方特有的自然觀念和哲學觀念。
花道家不僅認為花是美麗,還覺得花反映了時光的推移和人們內心的情感。花道所要呈現的是一件美的事物,同時也是一個表達的方式、修煉的方式。
達到人、花一體是一種境界,這就要通過訓練讓內心平靜如鏡。讚美自然、儀禮、德行、胸中的氣韻、內心的澄明都是花道的題中之義。它所要追求的是“靜、雅、美、真、和”的意境。
學習花道要注意觀察花的每一個自然的表情,花和人一樣要體現她最美的一面。
花道和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花道本身,就帶有著修身養性的功能。在學習花道的過程中,需要平神靜氣,不可浮躁動怒,所以花道可以用來提高自身修養。
另外插花可以提高審美情趣。花道講究高低參差、疏落有致,顏色和花的種類的搭配選擇都很有講究。在細心揣摩並掌握插花技巧的過程中,個人對美的認識和感悟也會逐漸加深。
瞭解了美的真諦,能夠讓花更美麗的女性,同理也能夠讓自己看起來更加美麗,更有氣質。通過花道,女性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自然的美和力量,加強花草樹木皆有生命的意識。
茶道與道教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與花道不同,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茶道源於中國,之後又傳入西方。道教茶道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一體,注重尊人、貴生、坐忘、無己和道法自然。
尊人:對茶的認識上,古人認為茶是天涵之,地栽之,人育之的靈芽。對於茶,天地有涵栽之功而人有培育之功,人的功勞最大。
貴生:貴生是道家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義思想。在道家貴生、養生、樂生思想的影響下,中國茶道特別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養生的功能,以及怡情養性的功能。
坐忘: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聰明。茶道提倡人與自然的相互溝通,融化物我之間的界限,以及“滌除玄鑑”“澄心味象”的審美觀照,均可通過“坐忘”來實現。
無己:即無我,這並非是從肉體上消滅自我,而是從精神上泯滅物我的對立,達到契合自然、心納萬物。“無我”是中國茶道對心境的最高追求。
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質、行為、精神三個層次。物質方面認為茶是大自然恩賜,在種茶、採茶、製茶時必須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才能產出好茶。
行為方面講究在茶事活動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一樸實味美,東則行雲流水,靜如山嶽磐石,笑則如春花自開,言則如山泉吟訴,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應發自自然,任由心性,好不造作。
精神方面,要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靜、恬淡、寂寞、無為,使自己的心靈隨茶香瀰漫,彷彿自己與宇宙融合,昇華到“悟我“的境界。
香道與儒家思想
香道簡單的講就是“香氣的藝術”,它是將沉香及檀香點燃及薰香所產生的香氣、煙形加上配合富於藝術性的香道具、還有香道生活環境的佈置,造出典雅清麗環境。在這種環境中作文作畫都極盡美感。
人類對香的喜好,乃是與生俱來的天性。香,在馨悅之中調動心智的靈性,於有形無形之間調息、通鼻、開竅、調和身心,妙用無窮。
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大力張揚“仁”即愛人的忠恕之道的同時,強調“仁”的執行要以“禮”為規範,提倡德治和教化,而中國香道文化就把儒家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至了。
此外,儒學認為寰宇人文都在情感理性群體協調相處之中。
我國香道文化中清新、天然、嫻雅的精神,即是儒家思想最充分,客觀而現實的表達出來。香是自然造化之美,人類之好香為天性使然。
從早期的簡單用香,到後來的富有文化氣息的品香、詠香,體現了人類熱愛自然的積極情趣,表明了人類安逸從容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