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龍井茶的製作工藝

  西湖龍井製作技術相當考究,所以大多數的人不知道西湖龍井茶的一些具體制作方法。下面是小編為您分享了,一起來看看吧!

  

  1.青葉採摘

  西湖龍井採摘有三個特點:早、嫩、勤。有愛茶人虞伯生在《遊》中有“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之句,說明高階西湖龍井向來就強調要早採。其中以清明前採製的西湖龍井品質為最佳,稱為“明前茶”,穀雨前採製,稱為“雨前茶”。其次西湖龍井的採摘也十分強調細嫩和完整,一般一公斤極品明前西湖龍井,需要採摘至少八萬個細嫩芽葉,故極為名貴。其採摘標準是完整的一芽一葉,芽長於葉,芽葉全長約1.2釐米。

  2.鮮葉攤放

  採回的鮮葉在室內進行薄攤,厚度為1釐米左右。經2小時以上攤放後,使部分水份揮發,散發青草氣,增進茶香,減少苦澀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鮮爽度,使炒制的西湖龍井外形光潔,色澤翠綠。提高茶葉品質高階西湖龍井的炒制全憑一雙手在一口特製鐵鍋中,不斷變換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壓、磨等,號稱“十大手法”,炒制時還要根據鮮葉大小、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斷變化手法。只有掌握了熟練技藝的製茶師,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西湖龍井。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熱鍋內操作,勞動強度甚大。

  3.殺青***又稱青鍋***

  即殺青和初步成型的過程。當鍋溫達80~100°C時,塗抹少許植物油脂於鍋內,投入約100克經攤放過的葉子,開始以抓、抖手式為主,散發一定的水分後,逐漸改用搭、壓、抖、甩等手式進行初步成型,壓力由輕而重,達到理直成條、壓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時即起鍋,歷時12~15分鐘。

  4.回潮

  殺青後,放於陰涼處進行薄攤回潮。攤涼後篩去茶末、簸去碎片,歷時約40~60分鐘。

  5.輝鍋

  回潮後的茶葉倒入鍋中,進一步整形炒幹,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鍋青鍋葉合為一鍋輝,葉量約250克,鍋溫60~70°C,歷時20~25分鐘,鍋溫分低、高、低三個過程,手式壓力逐步加重,主要採用抓、扣、磨、壓、推等手法。其要領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至茸毛脫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斷。

  6.分篩

  用篩子把茶葉分篩。簸去黃片,篩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勻。

  7.挺長頭

  把篩出的大一點的茶葉再一次放入鍋中,將其挺直,歷時約5~10分鐘。

  8.歸堆

  將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分開儲存。

  9.收灰

  炒制好的西湖龍井極易受潮變質,須將歸堆後的成品茶,放入底層鋪有塊狀石灰***未吸潮風化的石灰***的缸中加蓋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西湖龍井的香氣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鮮醇爽口。經此處理後的西湖龍井,在室溫乾燥環境中儲存一年仍能保持“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質。經過以上工序炒制的西湖龍井,形狀扁平光滑;色澤嫩黃似糙米色;湯色碧綠清瑩;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又較好地保持了天然營養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煩去膩、消炎解毒等功效。

  西湖龍井鑑別方法

  一摸:判別茶葉的乾燥程度。隨意挑選一片幹茶,放在拇指與食指之間用力捻即成粉末,則乾燥度足夠;若為小碎粒,則乾燥度不足,或者茶葉已吸潮。乾燥度不足的茶葉,比較難儲存,同時香氣也不高。

  二看:看幹茶是否符合龍井茶的基本特徵,包括外形、色澤、勻淨度等。

  三嗅:嗅聞幹茶香氣的高低和香型,並辨別有否煙、焦、酸、餿、黴等劣變氣味和各種夾雜的不良氣味。

  四嘗:當幹茶的含水量、外形、色澤、香氣均符合要求後,進行開湯審評。取3至4克龍井茶置於杯碗中,衝入沸水150至200毫升,5分鐘後先嗅香氣,再看湯色,細嘗滋味,後評葉底。這個環節更為重要。

  喝西湖龍井的好處

  1、消臭、助消化功效

  口臭時食物殘渣在酶的作用下形成甲基硫醇化合物產生臭味。西湖龍井茶湯可抑制這種酶的活性,起到消除口臭的作用,更能刺激分泌更多的消化液,有助於澱粉、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幫助消化。

  2、減肥養顏

  龍井茶中的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和芳香類物質等多種化合物,能調節脂肪代謝。茶多酚和維生素C能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所以飲龍井茶可減肥,不過冷飲會適得其反。

  3、延緩衰老

  龍井茶中的茶多酚可以有效清除多餘的自由基,防止脂肪酸的過氧化。

  4、消除疲勞

  龍井茶中的咖啡鹼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幫助人們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5、防齲齒

  龍井茶中含有氟,氟離子與牙齒的鈣質有很大的親和力,能變成一種較為難溶於酸的“氟磷灰石”,就像給牙齒加上一個保護層,提高了牙齒防酸抗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