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食用菌的病蟲害

  食用菌的獨特生產方式和不同於高等植物的子實體組織結構,要求生產者不能在子實體生長階段噴灑化學藥劑,必須把“防”放在第一位。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食用菌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採取綜合防治措施控制病蟲危害。針對食用菌的栽培特點,其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主要有:

  :農藝防治

  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微生物區系,不同的生態環境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實踐表明,土棚栽培一般頭年好,二年差,原因就是土棚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差,也就是說病菌多了、蟲害多了、空氣質量也不好了。

  為此,必須改善生態條件,優化出菇環境,減少和降低病蟲害的發生。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一般用於預防措施,在出菇期間禁止使用藥劑防治,因為子實體的組織結構容易產生殘毒,影響食用和出口。

  因此,在出菇期間禁止使用藥劑防治,即使萬不得已使用,只能在出菇前噴施,而且最好使用植物製劑、苦鹼素等。

  :切斷傳播途徑

  食用菌栽培中病蟲害的來源途徑有三條:

  一是菌種帶蟲,帶病源;

  二是培養料和覆土帶蟲、帶病源;

  三是菇房***棚***內外自然傳播。切斷這三條傳播渠道是病蟲害綜合防治的重中之重。

  :環境控制

  1.降低料溫

  如雙孢菇發菌料溫控制在21℃以下,可有效防治胡桃肉狀菌;金針菇發菌溫度控制在20℃以下;平菇菌袋在20℃以下可以防止菌袋汙染。

  2.加強通風換氣

  通風換氣是最好的空氣消毒方式,切勿造成悶溼的出菇環境,不通風有百害而無一利。

  3.光線調節

  不同品種有不同的光照度要求。如雙孢菇應偏暗一些,而白靈菇則需要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