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教學反思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是在學生認識面積單位和會用面積單位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一、教學內容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特徵、知道了面積單位、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不僅是今後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空間觀念。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在屬小學中年級學段,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安排與呈現都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於形象思維,有的善於邏輯推理,有的善於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所以本課以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之間的密切關係,理解面積公式的由來,掌握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分組實驗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並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並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四、理論依據***教學理念***

  1、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數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教師改變了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模式,嘗試採用 "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現-驗證”思路,整節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後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

  2、學會與人分工合作

  本節課通過小組合作,運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開放了獲取新知的整個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根據學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異質分組,以學生學習小組為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並達成團體目標。由於小組成員各有其職,且職責分明,因此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也可以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小組合作學習又是以個體學習為基礎的,讓不同個性、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

  通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後,教者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學校操場的面積等,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個實際生活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並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五、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是今後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是: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六、資訊科技應用分析

  在新課引入時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通過動畫和學生熟知的故事,結合本課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明確學習目標,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並融入多媒體技術創設不同的實驗任務;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動畫演示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內在的聯絡,形象、生動地由長方形到正方形的演變,類推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利用多媒體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堂上訓練,學生通過解答不但鞏固已掌握的知識,而且加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範文二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是在學生認識面積單位和會用面積單位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重視直觀教學,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加上生動有趣的課件,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教學伊始,我讓學生在回憶常用面積單位的基礎上,從而匯入新課,提出問題。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得出時,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現長方形的計算方法。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舞臺,學生交流了發現計算長方形面積與長方形長和寬之間的關係,並引導學生髮現了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最好方法,但是課並沒有到此結束,而是又提出了新的問題——長×寬是否對於所有的長方形都適用?讓學生在驗證過程中,做到了學生人人蔘與教學過程,每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並採用了不同的方法驗證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裡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我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在練習中,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最後一個拓展練習,讓學生自己選擇素材,通過估估、量量、算算的方法,並讓學生靈活的選擇計算方法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新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現,主動獲取知識,領悟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嘗試、實踐,發現規律,親身體驗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主動地獲取了知識。學生輕鬆地掌握了從“猜想——實驗——發現——應用——創新”的學習數學的方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指導,注重思維的訓練,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觀。當學生意識到用面積單位直接量較大物體的面積很麻煩時,我適時提出“有沒有更簡便的求面積的方法呢?”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自主地發現到長方形面積和長、寬的關係。再根據公式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本節課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身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突出了教學重點。利用課件演示手段,突破了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效地促進了師生的發展。

  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很有用,並重視讓學生進行體驗,感覺數學就在身邊、就在他們的生活中,使課堂氣氛輕鬆活潑。怎樣計算桌面的面積;怎樣計算籃球場游泳池的面積,是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此過程中,學生運用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體驗到了數學的價值和成功的喜悅。

  範文三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在一期課改的教材中,是安排在四年級第二學期學習的,而我們的二期課改新教材,提前到了三年級第一學期就學習了。

  二期課改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要讓學生在親身感受、體驗中獲得知識。本節課,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計算公式、會用面積公式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究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從直觀到抽象,自己發現規律,自己探究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並能感悟到“長×寬”的算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形成數學模型,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幫助他們學會學習。要做好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本節課,我借鑑了網上的優秀案例,進行了教學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我要把新的數學課程理念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通過每節課的點滴實踐,日積月累,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經歷知識的“再創造”過程中,體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