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項教學反思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七年級數學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項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本節課內容選自人教版七上3.2.2章節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學生之前已經學習了用合併同類項的方法來解一元一次方程,這種方程的特點是含x的項全部在左邊,常數項全部在右邊。今天要學習的方程型別是兩邊都有x和常數項,通過移項的方法化歸到合併同類項的方程型別。教學重點是用移項解一元一次方程,難點是移項法則的探究。
我是從複習舊知識開始,合併同類項一節解方程都是之前學過的知識,為本節課作鋪墊,再引出課本上的“分書”問題,應用題本身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有點難度,講解其中的數量關係不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我避重就輕地給了學生分析提示,通過填空的形式,找出數量關係,進而列出方程。
列出方程後,發現方程兩邊都有x和常數項,這個方程怎麼解?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怎樣解此類方程。方程出示後,通過學生觀察,怎樣把它變為我們之前的方程,也就是含x的項全部要在左邊,常數項在右邊。學生回答右邊的4x要去掉,根據等式性質1,兩邊要同時減去4x才成立。左邊常數項20用同樣的方法去掉,通過方框圖一步步演示方程的變化,最後成為3x-4x=-25-20,變為之前學過的方程型別。
通過原方程、新方程的比較***其中移項的數用不同顏色表示出來***,發現變形後相當於把4x從右邊移到左邊變為-4x,20從左邊移到右邊變為-20,進而揭示什麼是移項,在移項中強調要變號,沒有移動的項是不要變號的,再讓學生思考移項的作用:把它變為我們學過的合併同類項的方程。
學習了原理之後,把例題做完,板示解題步驟,特別是每一步的依據,進而給學生總結出移項解方程的三步:移項、合併同類項、係數化為1。
練習反饋環節,讓學生自己練習一道解方程,明確各步驟,下面分別是移項正誤判斷、解方程、應用題,分層次讓學生掌握移項法則以及解方程,最後再解決實際問題。
本節課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瞭解不夠,學生已經知道了移項變號的知識,那麼怎樣在認識的基礎上再來講授該知識,我有點困惑,還是接學生的話,通過學生來挖掘“移項”的原理。
2、語言不夠簡練,教師分析得多,學生的參與討論性不高,發表看法機會少,限制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思維的鍛鍊。
3、課堂學生練習環節有問題,其中男生板演了一道題,以為簡單就過了,實際在後面發現錯了,導致教學進入到應用題部分,再回過頭來糾錯,這是課堂教學中的大忌。點評作業時,應該讓學生多說是怎麼做的,說出各步驟,使得學生真正掌握移項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在教學媒體允許的情況下,應該使用實物投影對學生作業進行點評,可以清晰地展示作業中的典型錯誤,從而更好地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二***
1、本堂課是在利用等式的性質的基礎上歸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規步驟,使解題更趨合理、簡潔。因此在設計複習題時有意為後面做鋪墊,一題多用。
2、合併同類項起到化簡的作用,把含有未知數x的項合併成一項,從而達到把方程轉化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數;移項使方程中含未知數x的項歸到方程的同一邊***一般在左邊***,不含x的項即常數項歸到方程的另一邊***右邊***,這樣就可以通過合併把方程轉化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數;再將係數化為1,從而得到方程的解x=m,m為常數。整個過程體現了化歸的數學思想。
3、在練習的過程中始終讓學生銘記要移項首先要變號***變號移項***,並知道它的依據,加深對變號的理解。
4、本堂課如果前面能更緊一些,最後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小結就更好了。
***三***
在《一元一次方程》“移項”一課教學中,通常設計的過程是這樣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從而引出移項的概念,然後讓學生利用移項的方法來解方程,當然是第一次接觸這部分內容,所以在方程的解法選擇上都是移項後,合併同類項。與前一節內容相比較,可感受到這種解法簡單。
課後總結一下,大致有以下幾種比較常見的情況:
①含未知數的項不知道如何處理;
②移項沒有變號
③沒有移動的項也改變了符號。
出現以上情況,主要是在教學設計中沒有把本節課困難想到,總以為這節課很簡單,沒有困難,學生應該很輕鬆解決問題,以致於課後作業中也出現兩大問題:
第一:解題中部分同學仍採用原來的等式性質解題,
第二:移項的符號不改變是一個大問題。
本教學設計中教法設計能較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比如:在情景引入這一環節中教師以探究的方式提出問題串層層推進,引發學生思考,學生通過這些問題串,順利地列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為學習用移項解方程做好鋪墊,達到了“導學案”導“興趣”的作用。
教學設計在新知應用這個環節中,教學設計的習題典型精練,它把本節課用移項解方程,以及移項時易出錯的地方設計成不同型別、不同梯度的系列問題,如“糾錯題、解答題”等,把知識點問題化,又把問題習題化。
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一、教師語言還是不精煉,避免重複性語言的產生,避免無效問題的提問;二、課容量大,練習題容量相對較小,需要適當縮減不必要的時間花費,加大練習題的數量和練習時間。
措施:一、寫詳案,多思善問,必要的環節諮詢同備課組教師的意見;二、多聽優秀教師的講課,學習他們的長處,對比自己的缺點;三、利用網路資源,廣泛蒐集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