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是建立在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的,重點是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有哪些關於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反思?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三角形面積》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平得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根據課程新理念,讓學生自主來學習,師做適當的相應指導。因此,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從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拼拼擺擺,動手操作,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三組中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並比較每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關係,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旋轉、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個個都很積極、很投入地動手操作,極大調動了學生思維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但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不夠多,再就是學生觀察對比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係時,表達的不夠完善,這是本課中的缺憾。
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培養合作精神
在這節課中,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與三角形面積公式有何不同,是值得引導學生去發現的問題,只有發現了不同之處,才能進一步去思考、去探索研究三角形面積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麼來的?也才能在今後的計算中省去不必要的麻煩。在探討這個問題時,也可以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決不能包辦代替。小組討論既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躍課堂氣氛。
三、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新課程非常重視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學會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新課改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尤其強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為了讓學生運用所學三角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我補充了一些生活中的例項,比如:學校要整修三角形的花壇,求整修的面積,要製作一個三角形與正方形等組合而成的宣傳刊版,求刊版的面積等等,學生嚐到了應用知識的快樂,課堂氣氛很活躍。
此外,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平時教學方式上的不足。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我有時操之過急,沒給足夠的時間,就自己說出來了。還有就是對於重難點的突破有點兒急於求成,沒有抓住課堂生成的資源給學生及時的引導,課堂遜色不少,同時使學生在後面的練習題中解決問題顯得吃力。
以上就是我在這節課後做的簡單的回顧,很多環節需要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逐步完善。
篇二
在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後,有學生問我:“老師,我在計算三角形面積時,總是忘記除以2,怎樣才能記住它呢?”學生的困惑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的教學在哪裡出了問題?我回憶了自己的教學過程,在探究三角形面積計算前,我將全班學生分組,每位同學拿著準備好的若干對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再進行班級交流,順理成章地探索出了結果。從表面上看,學生動手操作了,實際上學生只是機械地拼一拼,沒有自己的猜想和創造,這樣的操作,學生只做了一次“操作工”。拼“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是怎麼想到的,學生不得而知。
在教學中雖然讓學生自己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而實際上卻用一條無形的線牢牢地捆住了學生,讓學生用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形四邊形,學生卻不明白老師的用心,老師預先設定了一個“坑”,讓學生往下跳,這怎麼還叫探究呢?我為什麼不放開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的方案!第二天,我在數學課上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通過操作找出長方形、平形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間的關係,四個同學一組進行合作學習,並要通過畫圖的方式進行彙報。教學效果很好,學生不但寫出他們所採用的學習方式,理清了知識間的聯絡,而且大膽地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一個學生說:“我覺得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都可以用底乘高來表示,三角形和梯形都可以用底乘高再除以2來表示,因為梯形的底就包括了上底和下底。”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想,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提供適合學生探究的學習材料。什麼樣的學習材料適合學生探究?我們不妨從值得探究和可以探究兩個方面進行衡量。值得探究,指的是學習材料***內容***要有一定的思維含量,要有利於展現知識的生成過程,要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服務。可以探究,指的是學生有探究這個材料的能力,也就是說提供的學習材料應當位於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果子。現行教材直接為學生提供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讓他們嘗試拼成已學會面積計算的圖形,這樣的材料,其思維含量明顯偏低,這樣的探究,缺失了學生主動尋找材料的過程,就會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策略意識的培養。
篇三
“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是建立在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的,重點是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依據兒童“從直觀的動作思維到具體的形象思維,最後達到抽象的邏輯思維”的認知規律,所引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通過學生操作學具,把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結合起來,在操作中使“操作”與“思維”緊密結合,從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將手中的一個平行四邊形沿對角線剪開,使其成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然後讓學生猜測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學生猜測的基礎上教師順勢利導,三角形的面積是真的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嗎?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麼聯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
緊接著我引導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組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進行小組操作,並讓學生在操作中解決相關的問題:
***1***任意兩個三角形都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與原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3***任意一個三角形的面積都可以用S= a × h ÷ 2 來計算嗎?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度過,在這個過程裡,學生明白了並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而必須是完全一樣的兩個三角形才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之間是等底等高的,面積剛好相差一半,也就是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學生在操作中深切的體會到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從猜測到操作,從操作中發現並驗證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成功帶來的愉悅,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並近一步培養了學生從小養成從猜測到驗證的良好學習習慣。
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本節課的基本數學思想應該是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就是把計算三角形的面積轉化為學生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思考,從而推匯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從教學形式上看,我基本已經作到了,但是,要知道教學目的不僅是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因此,本課的總結中我應該點出:這樣的思考方法在數學上叫做轉化。當我們遇到一個新問題時,就可以動腦筋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舊知識。這樣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可惜我疏忽了。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而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