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反思

  《翻越遠方的大山》是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講劉翔超越約翰遜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課文能讓我們看到一個怎樣的劉翔?學生要感悟一種怎樣的精神?我提煉的結果是:勇於挑戰、執著追求、不斷超越。“勇於挑戰”是前提,而且是跟高手挑戰,其實就是給自己制定一個較高的奮鬥目標;“執著追求”是關鍵,有了目標還必須要由付出,在前進途中一定少不了艱辛與困難,只有持之以恆的毅力才可以不斷向目標邁進;“不斷超越”也很重要,如果翻閱一座大山就停下攀登的腳步,那將如逆水行舟,阿蘭?約翰遜只是劉翔運動生涯中要翻越的無數“大山”中的一座,只有不斷給自己設定新的目標,不斷挑戰、超越自我,才能有繼續前進的可能。

  我想,這個自傳入選教材一定跟他對學生的教育意義有關,但我備課時提醒自己,這是語文課。於是,我重點關注這幾個方面:

  1.關注重點詞句。對一些關鍵詞,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關鍵詞句在課文中表情達意的作用。

  2.關注資訊提煉。對文中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表達劉翔內心活動的句子,引導學生從大篇幅文字裡篩選最有價值的資訊。在瞭解資訊的基礎上學會概括文章內容,發現寫作順序。

  3.關注讀中感悟。

  4.關注課文的朗讀。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使用恰當的語調等。

  但由於學生預習不充分,在檢查預習情況時,學生大都讀得不理想,其中還有幾個同學讀得太生疏,總是出現錯別字,不是多了就是少了,不是讀錯了就是不認識,還有的把句子也讀破了,根本不要說是讀正確流利了。從這點來看,不讓學生預習是不行的,預習不充分也是不行的。何況這冊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部分就是指導學生如何預習課文,看來對學生習慣的培養很重要,並且能培養成好習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篇二

  這篇課文是講劉翔超越約翰遜的故事,相對簡單易懂,備課時我意識到從題目入手,抓住兩個問題:一、遠方的大山暗指什麼***約翰遜***?二、劉翔如何翻越大山,超約翰遜的?主要圍繞第二個問題展開課文講解。但在備課過程中我沒有很好的理清線索,以至於在講課過程中分解課文,打亂了線索,導致整個課堂看起來很混亂。再個就是語言生硬沒有吸引力,基本功不紮實,例如黑板字不規範、板書不整齊。

  在課文講解過程中,我圍繞劉翔如何超越對手這個問題開展,分別從四點講解:第一,2001年二人初次見面場景,其中抓住詞語“風馳電掣”,讓學生體會約翰遜的速度很快。第二,2002年二人第一次比賽場景,這次比賽主要讓學生體會劉翔的心情,抓住文章中描寫劉翔心情的詞語“遺憾”。第三,2003年二人繼續比賽,感悟句子“但我跟他的差距越來越小,我屢拿第二,而約翰遜總是第一!”發現劉翔是在不斷進步的。第三,2004年5月8日劉翔奪冠,從“13秒06”“打破記錄”劉翔以優異的成績奪得冠軍。這四點聯絡密切,但是我的過渡句幾乎沒有,語氣也很生硬,沒有把學生帶進最後的激動氛圍裡。通過劉翔這麼多年的努力與堅持,終於超越對手,實現自己的夢想。沒有很好的啟發學生認識到前進的路上,是充滿艱辛的,要想成功就必須付出汗水和努力。

  在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我讓學生來了一個情景表演,但是不太成功,一是沒有好好的讀課文,二是沒有很好地理解課文,所以對劉翔、約翰遜、觀眾的心理把我都不到位。說到讀課文,還有一點就是,整堂課我沒有然學生好好的讀過,而且有那麼幾次讀的方式也很單一。縱觀整個課堂,我講的太多,學生主動學的太少,於是針對這樣的情況,我有專門抽出時間向同學們總結了“劉翔是怎麼超越約翰遜的”,並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地複述這四個時間段內容,並且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體會劉翔不懈堅持、挑戰自我,努拼搏的精神。

  篇三

  《翻越遠方的大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以第一人稱口吻真實記錄了劉翔從“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親眼看到約翰遜”到戰勝世界“跨欄王”的經過,這樣的經過就是從起飛到超越夢想的過程,蘊含了“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夢想的可能”的道理。教完這篇課文後,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總體感受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我校提出的“一線四步”模式展開教學。緊緊圍繞劉翔的“努力——進步——成功”為線索設計環節。通過關鍵詞“遙不可及”、“站在山腳下”、“翻越了大山”,逐步引導學生體會到了劉翔成功的兩個要素:頑強拼搏與不斷累積的自信。

  二、反思各個環節

  1、自讀積累環節。

  課前我讓學生積累了有關“志向與堅持”的成語和名言,教學伊始先讓學生彙報積累的情況,教師再提供自己蒐集的成語和名言,讓學生再記憶。教學中逐步引導學生把積累的成語和名言運用到學習中。當劉翔摔倒時用名言鼓勵他,當劉翔成功後用成語讚揚他,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積累與運用能力,同時領悟成功離不開自信與堅持。

  2、導讀達標環節

  “一線四步”模式強調以讀為主線。課堂上,我採用指名讀、默讀、男女生分讀、全體學生齊讀、教師範讀多種朗讀形式,充分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劉翔成功的原因。從而使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得到突破。

  3、讀寫訓練環節

  為了使學生對知識能夠活學活用。課堂上,我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了讀寫訓練題——劉翔能超過約翰遜,這與他堅持不懈的訓練分不開,可是課文中沒有對如何訓練做介紹。因此教學第二部分時,我啟發學生想象劉翔是怎樣艱苦訓練的,使學生把想象與表達結合起來。通過反饋,學生都樂於表達,有幾位學生還能用上比喻修辭手法,把語句表達的十分生動。有的說:“狂風暴雨中,劉翔像一隻搏擊風雨的海燕。”有的說:“烈日炎炎下,劉翔像沙漠中的一株仙人掌。”

  有的說:“寒冬臘月裡,劉翔像傲立風雪的寒梅。”……在表達中,反映出學生對劉翔不畏艱難、堅持訓練的品質已經感悟到了。

  4、閱讀推介環節

  課文講述劉翔如何一步步獲得成功,這與他認定目標、永不放棄、自信堅持分不開。像這樣的人物、這方面的故事還有很多,以前讀過一篇短文——《登山人》,短文就屬於這種型別。好不容易在電腦上找到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把它定為課內閱讀再合適不過了。課堂上,學生讀了短文,瞭解了三個登山人不同的做法、想法,明白了要向第三個登山人學習。這樣,就使學生從中再次受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品質的教育。

  三、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方面,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劉翔成功的第二個要素——不斷累積的自信,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大山,讓學生根據劉翔夢想一步步的實現,完善板書,標示出不同時間裡劉翔所取得的成績與進步,直至翻越大山。在這一系列過程中,究竟能看到一個怎樣的劉翔?學生要感悟一種怎樣的精神?我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對劉翔精神的感悟,用自己積累的詞語來表述,學生表達的詞語都不錯:堅持不懈、不畏艱難、勇於挑戰、敢於超越……

  四、教學準備

  課前我下載了劉翔戰勝阿蘭.約翰遜的比賽視訊,在教學最後一部分“翻越大山”時相機播放,有利於學生體會劉翔成功的不易與成功後的喜悅之情。而《超越夢想》伴奏樂曲的穿插,烘托了課堂氣氛,再一次將課堂推向一個高潮,師生配樂朗讀,此時的學生已不再是學生,教師也不再是教師,全都成為了觀眾,體驗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本課教學也存在著不足之處有待改進。在引導學生想象劉翔怎樣艱苦訓練前,如果播放有關劉翔訓練的視訊,讓學生耳濡目染。這樣,所有的學生都應該有內容可表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