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課論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直以來都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在不斷髮展的同時為高校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了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說是高校素質化教育方針覆蓋落實的基礎,尤其是在目前我國物質、精神文明嚴重失調背景下,許多不良社會風氣直接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之中,如享樂、拜金主義等,大學生作為最早接受該類思想的人群,如若不能在合理時間範圍內給予思政理論滲透和行為糾正,受到現實影響而產生人格扭曲的機率就會大幅度上升。筆者的核心任務,便是在深刻強調新時期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的現實意義基礎上,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日常思政教學中的問題加以客觀驗證評估;同時結合自身已有實踐經驗進行全新指導方案制定實施,希望藉此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合理培養提供些許指導性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論;教學改革;探究解析

  1前言

  自從我國建立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後,有關人才技能、素質多元化培養要求日漸嚴格,至此學術型、應用型本科院校相繼創設,因為當中關於人才培養方向不是十分一致,因此後期實際招收學生也存在本質性差異。單純拿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結果為例,學術型院校教學質量明顯略勝一籌,這和應用型高等院校學生過分關注實踐操作現象有著直接性關聯。由此看來,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論課程教學模式,加以改革除錯,絕對是迎合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訴求的標準途徑。

  2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活動的必要性論述

  首先,主動迎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特徵的行為模式。長期以來,應用型本科院校將實用性作為課程教學核心動機,在面對思政理論課程時,如若教師單純地進行理論灌輸,根本無法令學生清晰掌握該類課程重點。以我國經濟體制選擇結果為例,主講教師有必要及時聯絡當下時代背景,進行學生身心特徵客觀鑑定,闡明黨為何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理念,根源在於既有社會生產力的匱乏結果。學生主動結合時代背景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觀察解析過後,便可更加細緻地解析政治理論課程內部蘊藏的一切應用價值。其次,為貫徹落實黨的一切先進領導思想,做足準備工作。社會主義發展步伐全面加快,學生作為繼承發展主體,接受思政教育過後,能夠更加完整地觀察認證基礎國情,將其內心愛國主義、社會責任感等情懷全面啟用,為今後社會繁榮貢獻合理數量的支撐引導力量。最後,為學生身心健全化發展結果提供保障。社會現象映射出的便是一類普遍思想素質問題,相對地,思政教育的核心功用,便在於針對應用型高校學生思想加以精確化指導維護,確保其在學習、生活、崗位實習中自覺抵制一切不良風氣。至於過往單調的鴨架式灌輸教學方式,根本無法順利貫徹此類指標,而將思政理論教學透過特殊載體改革執行,不單單能夠將教學中過於抽象的知識要素轉換為生動具體的表現,降低實際教學難度,同時更為學生人文素質提升奠定基礎。

  3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實施全新思想政治課程改革方案的相關問題解析

  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主流渠道,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協助功效,可以認定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徑。教學改革過程中的關鍵性問題主要如下所示:

  3.1教學原則方面

  首先,引導性原則。歸根結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作為一類引導性思想內容,時刻彰顯社會主義共識,目的是令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思想品質全面改善,進一步落實黨的一切領導方針。其次,人文性原則。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論和人文教育工作,長期維持相輔相承關係,尤其是在現階段我國高校教育機制改革背景下,人本服務性教育理念得以大力認證推廣,不管是純理論或是實踐性教學引導模式,都必須全面遵循高校學生個體主觀能動性。而思政人文教育主要是在思政理論之上發展而來,而實際地位要高於思政理論教育,對於時代多元化發展前景,產生較大影響效用。由此看來,人文性在思政理論課程中的主導地位也是不容小覷的。最後,包容性原則。任何一項科學或是富有教育價值的思想,都需要藉助可持續發展路徑予以推廣覆蓋,在此期間,涉及思政理論課程原有的包容性特徵得以有機呈現。特別是對於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講,思政理論課程包容性主要表現在其餘課程的適用、統一性層面上,如面對管理應用型專業課程時,思政理論會順勢轉換為人文教育工具,包括企業文化體制建設、職員使命感培養等。具體來講,這裡強調的包容性,是現階段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論教育事業系統化延展的必要支援條件,相信日後也會更加迎合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教育特色。

  3.2教育管理改革舉措方面

  第一,教研活動同步執行,確保儘快建立起專業化教學指導團隊。教育不單單限定在理論、實踐指導細節之上,同時更要求教師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徵和時代發展訴求,進行各類先進思想吸收,最終進行既有教學方案改革完善。特別是對於廣大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講,想要快速完成思政教育理論課程科學化改革任務,就必須盡心竭力地在較短時間範圍內組織一類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質同步完善的教師團隊,再就是自覺處理好內部思想政治學術研究等事務。實質上就是長期推行教研同步執行理念,保證教學隊伍中各類成員完成特定指導計劃基礎上,藉助學術研究渠道,大幅度提升自身專業教學管理水準,最終成功組織一類專業化指導教師隊伍,真正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論教育質量提升提供堅實保障。

  第二,加快思政理論和實踐交流專案融合效率,穩固課堂教學實用性價值。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核心特徵便在於實用性,因此內部思政理論課程必須結合實踐專案予以綜合佈置。如在社會責任感教學期間,教師不單單要令學生記憶社會責任感內涵,同時要督促他們積極參與相關社會公益活動,在其中自然貫徹體現這部分概念。學生經過一系列義務勞動過後,包括向敬老院、孤兒院獻愛心,去街道打掃服務等活動,從中獲取真實的情感體驗並獲得社會全面尊重,至此該類群體會對自身有著更深層次地認知評定結果,最後便可形成足夠健康且積極向上的思想。

  第三,自覺營造和諧的文化交流氛圍,時刻彰顯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綜合教育特徵。校園文化可以說是高校師生形象、精神風貌的直接體現,儘管說應用型本科院校時刻將注意力投射在學生實用性教育事務之上,但是脫離校園文化適當薰陶感染,整體教學管理進度也會產生不良滯後危機。這和我國思政道德人文性追求現象關聯極深,在面對校園文化環境建設途徑方面,主要包括校園廣播、文化宣傳欄、服務核心主題班會等,都可以令學生在助人為樂實踐中獲得思想滲透感染,自覺抵制外部一切不良風氣,在今後諸多社會挑戰中樹立起科學的自我發展思想和生活態度。另一方面,集中一切科技、經濟手段完善既有實踐考核機制。公佈實施實踐考核評估機制,是新時代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論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須知,過往單調的筆試方式,已經難以迎合社會新型綜合人才培養管理訴求。在此類背景影響作用下,為了進一步啟用高校學生思政理論課程學習的主動積極意識,順勢全面彰顯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類發展特色,作為現代專業化高校思政理論課程指導教師,有必要更加靈活地將實踐交流專案和課堂模擬情境有機融合,共同作為最終個體素質考核的核心鑑定單元,鼓勵學生在相關課堂情境和外部實踐活動中,主動表現出服務社會的價值理念。

  4結語

  綜上所述,對於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群體來講,涉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本身存在一定的難度,一旦說教師無法加入新奇元素,啟用學生主觀能動性,便很容易在課堂之上衍生出諸多不良抵制現象。由此看來,新時期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論教學,不單單要適當地將注意力集中投射在抽象理論內涵拆解層面之上,同時要配合多元化實踐交流情境與社會公益活動,對學生身心進行全面的滲透影響。長此以往,使得他們儘快樹立起為社會、他人服務奉獻的心態,不斷努力學習,最終成為國家社會可持續發展所需的素質、技能型特色兼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鋒.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必要性[J].教育與職業,2013,25***23***:133-156.

  [2]吳建興.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模式改革研究——以常熟理工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模式改革實踐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14***10***:123-136.

  [3]胡大偉.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轉型發展論[J].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4,17***3***:87-94.

  [4]程桂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2***3***:77-86.

  範文二:價值觀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辯證研究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屬於政治範疇,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密切的聯絡。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政治形勢瞬息萬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俱進,在教育中不斷融入新的內容。本文通過分析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辯證關係,提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武裝大學生的思想,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方向

  ***1***夯實大學生價值基礎,提高大學生思想認識。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是當代大學教育的重中之重。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展迅速,經歷著深刻的變革。社會環境越來越複雜,必須要有核心思想的引領,否則社會思潮必定混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是引領社會思潮的重要理論,進行國家建設必須一以貫之。另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是科學的、先進的思想,在大學生的政治教育中進行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核心價值觀反映著時代的要求,大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必須要明確時代發展潮流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就可以實現這樣的目標。

  ***2***高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旗幟,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主題,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精神旗幟。這面旗幟引領著社會思潮,引領著大學教育的發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

  第一,馬克思主義思想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先進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科學的思想。針對大學生的教育首先必須開展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開展大學生教育活動時針對這方面的教育必然不能忽視。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體現著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大學生必須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併為之奮鬥終身。

  第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當代大學生必須擁有的精神,這樣大學生才能保持昂揚向上的姿態。

  第四,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人們道德實踐的評判標準,大學生應積極用社會主義榮辱觀評判自己的行為,時刻以此警示自己、嚴格要求自己。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增添內容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促使大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與時俱進,不斷與時代、與社會接軌,永遠保持生命力。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可以分為理念創新、理論創新、內容創新、目標創新四個方面。

  第一,從理念創新、理論創新來講,政治具有穩定性,也充滿變化。核心價值觀所貫徹的理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大學生擁有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對社會發展中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強,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在不斷與時代接軌的同時,又可創新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從而推動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創新。

  第二,從內容創新、目標創新來講,當今社會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政治層面也是如此,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要不斷髮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為核心價值觀內容的豐富做出貢獻。

  3.結語

  總而言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有密切的聯絡,必須準確把握二者的辯證關係,以促進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銅學,仇小梅.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及其實踐——以懷化學院物信系宿舍管理陽光臺為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2]王力塵.加強大學生思政部落格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