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實踐報告論文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載體,抓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最終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人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傾向分析

  摘要:目前,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一方面加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有一定的邊緣化傾向,另一方面也為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傾向提供了機遇。所以,必須採取有效控制措施加以解決,以提升人才培養素質。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傾向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傾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才培養素質的提高。有效控制和解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傾向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對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創新發展,增強教學實效性,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傾向及危害

  邊緣是相對於中心而言的,是事物形態、形狀或現象在時空上相距中心的最大或最遠界線。邊緣化傾向,一是指逐漸遠離事物的中心,向事物的最大或最遠邊界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一種趨勢;二是指在社會中人們的活動、認識、價值觀、社會思潮等向社會主流反向發展的趨勢。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傾向是指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學校的地位、作用、管理和教學中所表現出的與其應有地位和作用呈反向的一種趨勢。

  ***一***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傾向的表現

  1.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擺放不到位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在高校馬克思主義教育和全面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陣地”“主幹渠道”的地位。只有在教學管理中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擺在應有位置,才能更好發揮其在育人中的作用。然而,一些高職院校在實際工作中,過於集中於眼前臨時和突發的日常工作,過於強調專業課地位,在處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專業課程教學、日常教學管理工作關係時,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擺在相對次要地位。在學校的具體教學執行和管理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地位和作用更多的還只是停留在檔案或政策表述層面上,沒有真正落實到學校、教師和學生認識和教育活動中,沒有轉化為具體的現實行為和可感知的效果。

  2.思想政治理論課組織機構不健全

  組織機構健全是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正常開展和發揮作用的重要保證。目前,一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組織機構不健全,主要表現在:一是機構名稱不規範。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的機構名稱主要是依據思政課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地位來命名,一般是“基礎部”“公共教學部”等;二是職能不明確。一些院校思政課管理部門職能被放大,工作業務除理論課教學與研究之外,還有宣傳思想工作、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和學生的群團活動工作等。

  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相對不足

  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身縱向發展看,成績是值得肯定的。但從專業和學科發展橫向比較看,思想政治理論課及相關建設是相對滯後和不足的。

  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現有資源與自身發展需求的相對不足,主要表現為教師數量和教學設施裝置等;

  二是相對於其它專業的教學和建設而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及建設資金的相對不足;

  三是教師的校內津補貼待遇相對於其他專業教師增長相對緩慢和滯後。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投入,劃撥了專項建設經費,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取得長足的發展。但相對於其它專業建設的投入則明顯不足。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傾向的危害

  1.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隊伍積極性的發揮思

  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其教學質量和水平關鍵在教師。然而,一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擺放不到位、組織機構不健全、教學投入和資源配置相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擺放不到位,影響教師對自身價值認同,進而影響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地位的認同。組織機構不健全,讓教師缺少歸屬感,影響了教師教學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甚至產生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教學投入和資源配置相對不足,對教師待遇的改善和提高,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改革和實踐教學開展,對思想政治理課課程建設和教學科研與學術交流等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總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傾向直接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

  2.影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將直接影響育人功能,並割裂專業技能和思想道德的關係,影響和制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真正實現。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傾向的原因

  ***一***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目標認識的偏差

  1.部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矯枉過正

  為適應培養高素質和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高職教育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教育改革,由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向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轉變;由封閉式課堂教學向學校教學主導和企業共同參與的“學習與實踐”合作模式轉變,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目標的確定無疑是正確的,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高職院校卻更多的關注專業技能培養,重才輕德,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課程計劃調整中,縮減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時,甚至在個別高職院校出現取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觀點,這是十分擔憂的。

  2.實用主義的就業導向思想影響

  從學校和教師層面來看,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鼓勵學生考取各種技能證書,對學生就業來說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如果過度關注,無疑會淡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的學校在推進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時,大幅壓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數,放任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高職院校的學生多來自農村,學習的直接目的就是專業技能,然後再找一個好的工作。學生入學時文化分數偏低,學習基礎不好。在他們看來,只有專業和技能對他們來說才是有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可有可無,學不學無所謂。就業時用人單位看有多少技能證書,又不看思想政治課考多少分。因此,學生的這種有用就學,沒有用就不學的實用主義思想是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傾向的認識根源。

  3.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專業人才培養中作用不突出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的各種專業技能培養是衡量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指標。高職院校把資金、資源、師資等集中到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上來,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中雖佔有學時,但在對學生技能培養上,卻不能像其它專業課那樣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一些專業課老師認為可以壓縮,甚至不要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專業關係不大,對自己個人的專業發展及未來就業作用甚微,甚至毫無作用。當然也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身學識水平不足,人格魅力缺乏,教學方法單一等等原因。

  ***二***市場經濟下功利化的社會價值取向

  市場經濟是利益競爭的經濟,競取利益必須依靠人的智慧和能力。有了智慧和能力才能獲得更大的物質利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社會成員對物質及金錢利益追求的慾望被不斷得到釋放,大學生也不例外。“一部分人迷失在物質享受的消費文化中,失去了精神價值的依託和信仰。青少年在多元衝突、急劇變遷的價值生態中,經由正確的價值觀指引順利完成社會化的難度日益增大。”[2]因此,形成了高中學習為了考大學,大學學習為了找工作,找工作為掙大錢的功利化社會價值取向。這種功利化的社會價值取向迫使學校培養技能人才,追求就業率而放鬆或忽視思想道德培養,反映到學生的學習上,就勢必影響學生更多的關注對專業課的學習,而放鬆甚至放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

  三、改變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傾向的思考

  ***一***在更新觀念中完善政策保障機制

  在更新觀念中完善政策保障機制是改變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的有效策略。

  第一,認真學習並貫徹落實國家關於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的政策要求,進一步提高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並使之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和管理行為,正確處理好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教學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關係。

  第二,制定具體可行的規章制度,營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外部環境,建構思想政治理論課正常執行機制和保障機制。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功能,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要求出發,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專業建設與教學科研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相關執行機制,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用的發揮和實現。

  ***二***建立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評價體系

  目前,高職院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還沒有相對完善的科學評價體系。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特點、培養目標、教學方法等都具有不同於其它專業學科的特點,必須採用與之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評價體系建構中要體現三個方面。

  第一,對教師而言,要把學術與科研成果的量化考核和課堂教學的效果結合起來,把管理部門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結合起來。第二,對學生而言,把掌握理論知識的課堂評價和日常學生行為評價結合起來,把教師評價和學生個人自我評價結合起來。

  第三,在總體評價上,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求和學生表現結合起來,把學校評價和社會評價結合起來。

  ***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作用

  以人為本是教育的本質體現,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在本質要求和價值追求,也是評價和檢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最為重要的核心標準。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為本,不把學生當成隨意加工和處置的物件,充分尊重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主角,調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感受知識、理解並接受知識,從而達到真正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政治覺悟,形成認識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目的。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就是要不斷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把單調枯燥的理論表述轉化為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把單一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優點和特點,把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導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領作用。同時,更重要的還要研究受教育物件———學生,研究學生個體思想政治觀念及行為形成的內在規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鄧豔,朱方長.教育的理想與人的發展[J].教育導刊,2004***11***:12.

  [2]楊威,張會靜.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功能的時代困境與實現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19.

  範文二:思想政治教育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摘要:本文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出發,闡述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問題,分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並提出了對策。對新時期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的不斷重視,各高校已經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到學校的發展規劃之中。一、高校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得到改善。二、高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逐步加強。三、高校校園文化活動蓬勃發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對高校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也對國家的未來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探究當前我國高校校園文化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至關重要。

  1.高校物質文化建設過於強調形式,不能彰顯精神文化內涵。有的高校把高校物質文化的建設和意義看成是建幾棟漂亮的高樓,增添若干先進的硬體設施,津津樂道其數量、質量和外形。這種脫離了高校精神文化內涵,單純的高校校園物質建設就失去了其文化建設的意義。

  2.高校精神文化建設與時代特徵不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網路技術的普及,今天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理想觀念多了些功利色彩。同樣令人擔憂的是,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並沒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自身學歷的提高而得到改善。一些學業優秀的學生缺乏愛心、責任心,更不用說社會責任感了。

  3.校園文化活動重形式輕內涵。當前,一些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多用於企業,廠家的校園宣傳,分散了大學生的思維。現在一些高校文化活動主要以娛樂為主,層次較低,不能起到對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是物質文化建設與精神文化建設相脫離。目前部分高校在校園建設中,只是單純的進行大學物質、環境建設,離開了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設,使得物質文化建設與精神文化建設相脫離,也使得校園自身的文化功能無法彰顯。二是精神文化建設缺乏深層次研究。一些高校的校園文化精神的研究僅僅集中傳統文化、校園自身文化等的研究上,路徑較窄與實踐結合不夠,方法上不夠創新,既沒有與時代精神的發展相結合,又缺乏系統性、創新型。三是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力度不夠。高校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良好的校園文化精神,校園文化活動僅僅停留在物質上是遠遠不夠的,要發揮活動的引導性。通過對高校校園文化在物質、精神、文化活動方面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不難看出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由此,下面我們主要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來提出建設高校校園文化的對策。

  四、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策

  一是建立宜人的校園環境,營造舒適的學習氛圍。第一,科學合理規劃,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即做好綠化美化工作,使校園的山水園林等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用優美的校園景觀激發大學生的愛校熱情,陶冶大學生關愛自然、關愛社會、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第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校園環境建設的要求,營造大學生成長的良好氛圍。校園內各項建設始終都不能影響師生員工的學習、工作、生活。高校還要立足於本校的實際,注重自我特色的體現,將學校的辦學特色,社會發展的時代特色和國家特有的民族特色融入到各個物質設施和場景中。第三,加強校園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高校要加大教學硬體設施的投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採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可以運用投影儀、幻燈片、多媒體等,這能很好地將教學內容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起來,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此外,在課堂之外,學生還可以利用電腦、網路等現代學習手段,快速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進行適合自己知識結構的創新實踐活動。第四,加強校園網路資源的建設與管理,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二是培育特色的校園精神,提升校園文化品質。首先,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領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要使我們的大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通過高校精神文化建設進一步培養具有良好道德修養和高尚的思想品質、掌握國家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專業本領和豐富知識的優秀人才,使大學生能夠與祖國共同成長、與時代共同進步、與人民共同奮鬥,這對於確保實施科教興國及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所以,高校必須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引導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增強他們在政治上的判斷力。

  其次,總結、整理和提煉高校自身的歷史與文化傳統,充實高校精神文化建設。無論高校建校時間長短,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發展歷程和優秀傳統文化,而高校精神文化的建設,就是要挖掘本校的自身特色,緊隨時代先進文化發展的潮流,著眼於社會大局,傳承和發揮學校傳統與優勢,發揮自身的潛力與特長,突出學校辦學理念及在精神文化的薰陶下師生立身行事上的個性體現。最後,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構建高校精神文化建設的平臺。第一,凝練精神,激勵創新,發揮大學精神的指引作用。高校作為文化的生產者和傳承者,通過更新教育觀念、價值觀念、改變思維方式,實現文化的再生產。第二,轉變理念,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個性發展。在教學中,高校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發揮他們的創新潛能。第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創新服務管理理念。高校各級管理人員要善於聽取學生的意見,不斷提高服務管理水平,為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提供便利條件。他們還應瞭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學生進行深入細微的思想教育工作,認真組織有利於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各項活動。三是開展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廣闊精神的成長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為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搭建廣闊的平臺,而且有助於培養創新型人才。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第一,根據育人目標開展活動。

  隨著經濟全球化,資訊全球化,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對高校人才素質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應首先著眼於積極舉辦學術科技活動,不斷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如舉辦“電腦程式設計比賽”“物理建模大賽”“部落格論壇”等,用這些符合科技發展潮流的活動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為大學校園創造濃厚的學術氛圍。第二,強化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影響。首先,通過校園文化活動調動大學生的求知慾。其次,通過校園活動強化大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高校應重視校園活動的實踐功能,促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來,從而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強化育人成果。最後,通過校園活動幫助學生調節心情,提高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

  [2]羅國傑.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張耀燦.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