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

  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方面具有理論教學無法替代的功能和意義。當今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不僅限於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素質,更要求人才在思想政治素質方面具有較高的水平,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在幫助學生培養這方面素質上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改革是勢在必行的,在改革中,教師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主要通過尋求對策,解決這些問題,積極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課改;問題;對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已經進行很多年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效甚微。究其原因,處於主導地位的教師存在著很多問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待課改的態度總體是良好的,呈現積極、健康、向上的態勢。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在部分教師當中還存在各種思想政治問題和薄弱環節,只有解決這些問題,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可靠、立場堅定、態度鮮明、觀點正確的教師隊伍,從而適應課改形勢發展的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主觀不認同,存在不安全感

  首先,職業角色認同感低。在高校中,由於大環境的影響,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枯燥難懂,無論怎麼改革學生也難以喜歡,教師的社會地位也難以提高,致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其職業角色認同感非常低。

  其次,懶於改變慣性。人們都習慣自己原有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由慣性而產生惰性,從而阻礙變革。教師都有自己的“舒適地帶”,有自己熟悉的活動範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經驗等,甚至不用備課也能對上課方式、方法和內容駕輕就熟,這使其覺得輕鬆和愉快,有這樣的捷徑可走,在人的惰性的支配下,教師就會抵制課程改革,而停留在自己原有的“舒適地帶”。

  最後,信心缺乏導致無安全感。人們面對新生事物時由於缺乏信心而產生不安全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課改的不安全感來自於人對未來不確定事物的恐懼,不清楚在發生巨大變化的課程體系中能得到什麼,而會更加擔心失去即得利益,因此也會參與課改但由於心態問題而表現出表面積極而實際消極的狀態。

  ***二***客觀上能力不足

  開展課程改革,就要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知識的儲備。思想政治理論課其實是政治理論性很強的課程,要上好思政課,不僅要求思政課教師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求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專業素養要求其實比一般教師要高。但是,有不少思政課教師是從學校黨政機關和相近專業抽調出來的富餘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訓練,難以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學改革任務。

  ***三***高校政策支援不夠,缺乏資金

  學校為了響應上級政策,開展課程改革,只是要求教師進行課程改革,卻沒有在政策上真正給予支援。教師要進行改革,打破常規,就要有必要的經費支援,如課程研究的確要花費金錢:如材料、顧問、合作、印刷、裝備、參加會議、調研等都需要資金。由於資金的缺乏,導致教師無法真正進行課程改革。

  ***四***教師培訓進修機會少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進行改革,首先教師要進行學習,自我提高。但是,很多高校認為這門課,不能馬上帶來看得見的經濟效益,缺乏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訓,即使參與培訓進修,時間也較短。從整體上看,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素質提高,還是投入不足、激勵不足、力度也不夠。

  二、改進的對策及建議

  ***一***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首先,要不斷學習,充實知識。學習是提高技能和境界的過程。思政課是內容磅礴的一門課,在研究上除了講“專”和“深”之外,講課的內容還要力求豐富,講“博”和“廣”。除了要研究經典的著作之外,還要涉獵各類學科和知識,隨時關注時事政治和重大事件,保障教學內容的前瞻性和透徹性。同時,還要注意圍繞課程內容精心蒐集資料,結合理論精心運用資料,運用資料來恰當地解釋理論,並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理論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做到“以理服人”,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探索啟發式教學、參與式教學、專題講授、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通過研究與比較確定哪些教學方法更符合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不同教學方法的運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的內在動力,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再次,參加各種教學比賽,增強競爭能力。高校每年都會定期舉辦各種教學比賽活動,符合條件的思政課教師應積極大膽的參與。通過參加比賽活動,不僅可以開闊視野,也能向他人學習,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促進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培訓,改善其知識結構

  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改革,就必須重視和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培訓,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訓體系,不斷改善教師的職稱和知識結構,使教師不僅在數量上,更為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知識結構、實踐能力與教學水平等方面都能夠適應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的要求。

  加強職業培訓,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社會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要想適應新形勢、新情況,使思政教育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職後培訓就是必不可少的。針對高校的實際,在思政課教師的職後培訓方面,應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視學歷進修和培訓,鼓勵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通過脫產、半脫產、在職等形式進修完成學業,提升隊伍的學歷學位層次。

  二是開展社會實踐,並逐漸形成制度,要創造條件讓思政課教師參與社會實踐考察和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開闊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最大程度地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和理論素養。

  三是開展校內培訓,各院校應定期組織思政課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和研究,如定期組織備課會和研討會,促使思政課教師及時更新知識、交流經驗、提高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同時還可以聘請重點大學的思政課專家、教授到學校講學或指導科研工作。

  四是加大對中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和選拔力度,對於一些道德品質好,業務能力強的中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中應大膽起用、重點培養,使他們的業務素質“更上一層樓”,改善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隊伍人才“斷層”的局面。

  ***三***加大支援與投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教師素質的高低,不僅取決於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水平,而且也取決於教師的科研能力。從思政課教師自身來說,除了要紮紮實實地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外,還必須有計劃地博覽群書,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多參加社會實踐,關注學術前沿問題,不斷加強學術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同時儘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學歷水平。從高校來說,應合理安排思政課教師的教學任務,使其有時間和精力從事科研,並要定期聘請專家學者進行學術講座,使教師瞭解學術前沿和熱點問題。同時引導教師研究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和社會現實問題,鼓勵教師大膽探索學科前沿問題,採取切實措施,增加教師發表科研成果的園地並加大對科研成果獎勵的幅度。

  總之,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應立足於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這支隊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取得新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