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問答題的答題技巧詳解

  問答題在地理的試卷中,是固定的題型,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中地理的問答題答題的技巧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的問答題的答題技巧

  一、明確答題方向

  1.特徵描述

  2.成因問題

  自然環境有整體性和差異規律;因果關係規律;資源環境優勢、缺陷的形成,災害的形成有其內在的原因。注意用聯絡的觀點,地理災害的成因分析尤其應如此。

  ***1***自然環境特點——性質特點的綜合成因分析。

  這類題先定位最為重要。應注意圖表中的數值,在平面地圖中植被型別和農業地域型別,以“水環境”為中心,圍繞“氣候——地形”這一重點的成因因子來分析。

  如:氣候分析可從①氣溫高低:緯度——太陽輻射,洋流——寒暖流,海陸分佈——海陸熱力差異,地形——地勢高低,人——植被破壞和城市熱島。

  ②降水多少:風、壓——環流形勢***西風帶、低壓帶、海風是多雨的***,地形——迎風坡與背風坡,洋流——寒暖流,人——對林、草、湖、溼地的破壞與保護。

  這類題目要排除雷同條件,突出主導因素。這也是近幾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選擇題中、大範圍平面圖中***地圖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緯度因素和風帶、氣壓帶、季風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圖中***多在非選擇題中、小範圍平面圖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陸熱力差異因素和人為因素。

  例1臺灣火燒寮成為我國“雨極”的原因。

  【答案】臨海空氣溼潤,水汽豐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來的冬季風經海洋變性,水汽易達到過飽和。

  【技巧點撥】這是小範圍局地因素所致。

  例2比較舊金山和洛杉磯的氣候特點異同。

  【答案】同:兩者均為地中海式氣候,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因為兩均處於30°~40°N的大陸西岸。

  異:舊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磯長,年降水量較大;洛杉磯比舊金山高溫乾旱季節時間長。因為舊金山受西風控制時間長;洛杉磯受副高控制時間長

  【技巧點撥】這是大地理環境因素所致。

  ***2***地理災害的綜合成因分析:多從“天、地、人”三角度綜合採點分析。

  例3說明淮河夏季洪澇多發的原因和措施?

  【答案】成因:①天***氣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匯水快;下游地勢低平,又曾為黃河的洪泛區,河床高懸。③人***社會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資源,破壞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變淺;圍湖圍灘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調蓄能力。

  ***3***地理事物時空特點成因分析。

  應鎖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氣運動原理、季節變化原理——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河水補給原理最為重要,應注意進行逆向推理。

  氣候的變化、天氣的變化:多從近地面的熱力環流***風壓流原理***進行分析,用“熱***高溫***低***壓***升***氣流上升***雨***成雲致雨***;冷***低溫***高***壓***沉***氣流下沉***晴***乾燥晴朗***”進行邏輯分析。

  如:某地雲雨多,應扣住“大氣運動降溫”——氣流“升空”或向高緯流是什麼原因?某地乾旱少雨,應扣住“大氣運動升溫”——氣流“下沉”或向低緯度流是什麼原因?某地“冷”是如何變冷的?“熱”是如何變熱的?

  例4簡要分析,秋冬季“霜打窪地”的原因?

  【答案】秋冬季夜晚大氣雲量少,大氣逆輻射弱,近地面水汽易達到冰點。夜裡,地面向空中散熱,山頂的空氣比山下的空氣溫度下降得更快,於是下面的暖空氣往上跑,山頂的冷空氣沿山坡往下滑。冷空氣到達山谷或窪地後,不能再到其他地面去,只好老老實實地呆在山谷和窪地中。於是,夜裡山谷和窪地中的冷空氣愈積愈多,氣溫便降得很低。一般窪地要比周圍的平地氣溫低4~5℃。因此,山坡和平地還沒有霜時,谷地和低窪地中就會有霜。如果山坡和平地上有霜的話,那末山谷和窪地中的霜就更重。

  技巧點撥】歸納起來:某地晝夜溫差大的原因可能有:反氣旋控制——晴天多,雲量小;地處內陸,熱容量小,變溫快;天氣系統轉換等。

  海上什麼時候出行多與風浪有關。其邏輯關係為“溫差大***如冬季***→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溫差小***如夏季***→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回答時倒推。

  如:美英在二戰中沒有在11月而是選擇在6月實施“諾曼底登陸”作戰的原因。——因6月中高緯間的溫差小,氣壓梯度差異小,風力小,風浪小,可減少渡海作戰的非戰鬥傷亡。

  我國首次三大洋科考選擇在2005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東亞與北太平洋間溫差小,氣壓差異小,季風弱,風浪小,可方便、準確科學地取樣。

  河水的補給。對於課文的知識點應知各個典型地區性的主要補給型別,特別是我國各個大區的補給型別。先定地區——南北半球、大氣環流緯度帶、海陸位置。

  根據材料定補給型別。我國東北是春季積雪融水、夏季雨水補給。江南是春雨降水適量、夏季雨水大量補給。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華南是春季鋒面雨、盛夏颱風雨補給。地中海氣候則是冬雨補給。

  季節的演變應注意:6月22日***7月***前後愈往北白晝愈長,北半球晝長夜短。12月22日***1月***前後愈往北白晝愈短,北半球晝短夜長。

  3.分佈規律問題。

  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佈趨勢;要說明該地理事物疊加在哪一個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說疊加在哪一個地形之上。

  “點”狀分佈一般有“眾星拱月狀”,“沿某個方向區域較稀或較密”;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佈方位。如北京市城鎮體系分佈規律是西北較稀,東南較密。上海“寶山鋼鐵廠”分佈在上海市區的東北方向,北臨長江。

  “線”狀分佈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及其稀密特點。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佈特點是沿山麓、盆地邊緣分佈,在鐵路沿線及大河出山口處較密集。又如“我國一月0℃等溫線”分佈,可描述為:東段大致東西走向、近似於與緯線平行,西段大致東北——西南走向、近似於與青藏高原東緣山麓平行。

  “面”狀分佈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佈範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佈方位及大致的面積。如黃土高原分佈範圍是東起太行山、西至祁連山以東、北起長城、南至秦嶺。

  “點、線、面”綜合考慮解答。

  4.評價問題。

  回答此類問題注意兩點:

  第一、根據題目要求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闡述問題;

  第二、從對自然、社會、經濟的發展三方面綜合分析。

  5.推斷問題。

  根據材料,審明題義,迴歸教材,邏輯推理,得出結論,準確表達。

  6.區位問題。

  工業、農業、城市、商業、交通區位問題分析從自然和人文社會兩個方面分析。

  二、重視圖表分析,提取有效資訊

  1.影象表達特點。

  地理影象表達方式有:點、線、面、箭頭、數字、形象符號等,應認真閱讀圖例的文字說明。

  “點”——常表示城市、港口、礦區、工廠、旅遊點等的確切地理位置。

  “線”——有經緯線、等值線***等高線、等深線、等壓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鹽度線、等潛水位線、等太陽高度線、等地球自轉速度線等***、交通線***鐵路、公路、航空、航海、內河水運等***、輸水***氣、煤、電***線、生產網路線、地理要素相關線等。

  “面”——聚落、工業、農業區;氣候、地形、大洋區等***在大比例尺地圖中,點狀地理事物則呈面狀分佈***。

  “箭頭”——①自然要素運動方向***河流流向、地球運動;大洋環流、大氣環流、生態系統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地殼物質迴圈等***;②區域生產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資本、技術、廉價勞動力、產品、市場資訊等***;③工藝流程等;④地理要素運動箭頭。

  2.圖表數量特點。

  統計表格——以縱、橫時空比較為主,應估算勿精算。

  ①同一時段,比較不同地區的發展差異;②同一地區,比較不同時代***或時段***的發展差異;

  ③同一區域,以史為鑑——頌今或警世;④多個區域進行比較,借鑑取經或突出特色。

  扇狀***餅狀***統計圖和三角座標統計圖——以地理要素結構組成分析為主。

  ①判斷地理要素主次關係;②分析成因、進行評價、分析對策。

  柱狀、折***曲***線統計圖——以時間和空間對比分析為主

  折***曲***線圖用來顯示某一變數是如何隨另一變數而變化的。只有當變數是連續性資料時,才能用折***曲***線圖。折***曲***線圖是一種十分有用的工具,因為折***曲***線圖還能用來預測一些實驗中沒有測量的資料。

  ①揭示時空分佈特色、時代進步表現;②說明時空差異原因。

  等值線統計圖——以區域空間差異比較為主。

  ①從數形狀態分析區域特點:注意其疏密、平曲、開閉、趨向,數值標準及單位。相鄰兩根線的關係是難點,應特別注意。②分析成因及評價。

  直角座標統計圖——以兩兩地理要素相關特點分析為主:應從特殊位相入手。

  ①找峰值和谷值的座標位置及變化趨勢;②分析成因、評價影響。

  3.地圖功能特徵。

  地圖依功能可劃分為:

  “區域分佈圖”——以區位分析為主:

  ①掌握好區域空間定位方法,取得解題“入場券”;②把握區域地理特徵,識記地理事物分佈位置;③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氣候、水文、地質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場、交通運輸、勞動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間分佈特徵及其空間區位聯絡;④評價區位優勢或劣勢,說出整治開發的對策。

  “概念圖”——概念圖在對一些概念較多的主題進[行整理時是十分有用的。概念圖從總的概念出發,逐步展開,顯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個個小概念的。這樣整理之後,各個概念之間的關係就更清晰易懂,也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了。如教材中的“交通運輸網中的形式和層次圖”。

  ①抓住線條和箭頭的含義;②類比概念的相關聯絡或本質差異。

  “原理圖”——說明地理事物的成因。

  ①緊扣符號含義及地理要素間的聯絡,緊扣其物質流和能量流。②分析該事物的影響。

  “景觀圖”——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徵為主。

  ①描述地理事物的區位、季節變化、階段變化。②分析地理事物外貌特色的形成原因。

  “統計圖”——說明地理事物時間發展狀態、空間演變規律、空間差異為主。

  “聯絡圖”——反映各種地理事物間的邏輯關係為主。

  ①抓住核心內容和根源等分析其關係。②分析地理環境整體性和意義。

  “流程圖”——反映生產工藝流程。流程圖能夠幫助理解某組事件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發生的。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過程的各個階段,或某一程式的各個步驟。建立流程圖時,首先把每個事件簡要地寫在方框內。然後,把最先發生的事件排在最上方,第二發生的事件排在其次,依此類推。最後,把各個事件依次用箭頭連線起來。

  ①熟悉工藝流程,認識該產品的上、下游聯絡。②分析區域經濟結構特點及影響。

  “漫畫圖”——以環保主題為主。

  ①抓住與常規思維異常的形象、文字來說明漫畫主題。②多為可持續發展類。

  韋恩圖:韋恩圖是用於顯示事物異同點的方法。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互相重合的圓組成。每一個圓代表一個特定的概念或觀點。概念之間的共同特徵***相似點***寫在兩個圓重疊的區域內,各自的特徵***不同點***則寫在相應圓中重疊區域以外的部分。目前高考中較少見。

  三、學會審題

  審題過程及內容:①審材料;②審設問;③審題分。

  1.定範圍——確定考的哪部分知識要點。

  2.定方向——確定考“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問中的哪一問。

  3.定中心——確定試題要求考什麼。

  4.定性質——從分數分配上確定答題要點。

  5.定方法——確定答題方法是歸納法還是演繹法。

  四、表達準確

  文科類主觀題一般是滲透思想觀點的完整短文,答題時,要有概括有說明。用地理語言回答問題,言之有據,無廢話,不離題;在語言使用上,要用直觀、明確、精練、科學化的語言,用詞用句可多借用教材。

  五、答題規範

  “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是規範答題的宗旨。有條理,分點答題,形成“知識鏈”,做問答題首先要了解答題的步驟,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問幾個問題就分幾節寫。可根據題目的給分來組織答案,一般一個要點是2分或3分,這樣如果是8分的題至少就得答出四個要點。答題一定要規範化、序號化、段落化,字跡工整,反映思維的邏輯性,卷面整潔,從形式上達到卷面的完美,因為清晰的卷面能贏得閱卷者好感,也許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穫。

  六、答題步驟

  1.讀懂題意:考生首先必須能夠讀懂題意,找出關鍵詞,把握試題的中心含義,以及試題作答要求,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圖示: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很大一部分是與圖相關的。因此,學生應該對各類地理影象、圖表的特點和作用認真掌握。在答題時認真看清影象、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準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資訊。並要注意將影象、圖表資料與文字資料有機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

  3.注意聯絡: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因此,在答題時應該注意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絡,同時還要關注跨學科之間的聯絡,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絡等。

  4.準確表述:對試題進行邏輯分析後,要進行答案的構思,並能夠用準確的語言將答案表述清楚,這也是考試中的重要環節。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高中地理的解題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