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簡單的圖案插圖圖片

  在教學中,插教材的圖直觀形象,內涵豐富,容易激發學生觀察、想象和說話的興趣。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在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中全面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借用教材插圖個性表達及教學策略。

  









  借用教材插圖個性表達

  課文與插圖之間總存在一定的空間,有的插圖少而文字較多,有的插圖豐富而課文簡潔。利用這類空白,在學文後我經常引導學生對插圖進行再利用、再創造,重新認知,使學生展開創造想象的翅膀,個性化地說“我看到的、想到的”,說課文中沒有的,說與課文不一樣的。我把這個環節稱之為個性說話。

  如教學第二冊《地球爺爺的手》這一課文時,小兔請猴爸爸幫忙摘樹上的桃子,而課文第五自然段介紹了:“猴爸爸沒有回答,也沒有動手,幾個桃子自己從樹上掉了下來。”第六自然段寫小兔就向猴爸爸表示感謝。如果猴爸爸此時真的什麼都沒有做,小兔明明看見不是猴爸爸幫忙的為什麼還要向他表示感謝呢?

  課文中關於猴爸爸的動作沒有任何描述,但插圖卻鮮活地展示了猴爸爸此時正站在枝頭,伸手準備摘桃的情景。這是一個很好的說話訓練點。很多孩子都有過動物園觀察猴子或動畫片中看過猴子的經歷,這幅圖激發起他們濃厚的興趣。於是我便讓學生以“聽了小兔的請求,猴爸爸便……”

  為句子開頭看圖想象說話,果然,孩子們說得很精彩:有的說猴爸爸二話不說,蹭蹭爬到了樹上,伸出手就要摘桃子;有的說猴爸爸用尾巴掛住樹幹,嗖地一聲跳到了桃樹上,準備摘桃子;還有的說猴爸爸看了看樹上的大桃子,抓了抓腦袋,一會工夫就爬到了大桃子旁邊……這種說話,通過對猴子上樹動作的具體描述,把情景進行了具體還原,滲透了教育學生仔細觀圖、善於觀察生活教學目的。只要善於捕捉課文插圖中的空白點,就能發散學生的思維,為暢所欲言提供更廣袤的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重點是培養的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學生是否具有感受、理解與欣賞文字的能力,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學生的說,也就是口語表達。

  運用教材插圖的教學策略

  在中考命題中運用教材插圖,既增強了內容的直觀性,同時也是降低材料難度的一種手法。其實,考生如果能夠充分掌握插圖中隱含的資訊,就可以快速解題。因此,教師如能認真研讀中考試題,並將試題的出題導向運用到教學中,必將促進學生英語知識水平與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筆者以廣東省中考試題插圖為導向,總結歸納出運用教材插圖的幾個教學策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