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精選

  備考江蘇公務員的考生想要取得高分,申論範文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

  齊心協力為留守兒童織就一張“安全網”

  數以千萬計的留守兒童“祖國的花朵”普遍面臨著“爸爸媽媽去哪兒了”的困惑,缺乏監護和關愛,很多留守兒童身體羸弱、性格孤僻、學業荒廢。這些難題刻不容緩,戕害著新生代的健康成長,阻礙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壓縮著未來中國的發展空間。加強對留守兒童權益的保護,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需要探索多方協作的留守兒童權益保護機制。

  家庭情感是破解農村留守兒童的基礎。羅曼羅蘭曾說過:“誰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堙埋在陰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組織中的星雲,方在醞釀的宇宙。”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工業化城市化的浪潮拍打著鄉村封閉的堤壩,年輕力壯的農民帶著新生的憧憬背井離鄉去尋找謀生的天地和致富的機會,把鄉村的陰影留給了孱弱的孩兒,千百年來看似堅固的家庭開始鬆了鐵箍散了框架。撕裂的是家庭,流血的是親情,疼痛的是心靈。進城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留守在家中的孩子溝通,讓孩子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親情的溫暖,讓生活有“奔頭”!

  學校教育是破解農村留守兒童的關鍵。傳統文化流逝破敗的背景之下,學校教育是農村文化的重要陣地。教育好留守兒童,這不僅需要從物質上給予他們一定關懷,還需要大量熱愛學生、樂於奉獻的良師從精神上給他們予引導。當前,雖然鄉村教師在工作日勤勤懇懇,答疑解惑,見證孩子的點滴進步。但是在週末、節假日,留守家庭的老人無暇顧及孩子,放任孩子,再加上兒童普遍對網路遊戲迷戀,但是留守孩子心理問題就又反覆出現。以趣味性的文化活動調動學生自主性,提升學生的素養,依託學校的平臺,讓孩子們共同成長!

  城鄉一體化是破解農村留守兒童謎題的根本。農村“三留守”問題本質上是人口的城鎮化不到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是跨區域的、離土離鄉的轉移;隻身在外的青壯年難以在工作地妥善解決住房、子女就業問題,客觀上成農村留守兒童,在監護人缺失的情況下,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出現偏差在所難免。因此,一方面,政府必須儘快改革與戶籍相關聯的城鄉二元結構的各種制度,減少農民進城的“遷移成本”,同時制定和實施優惠政策和配套設施,保障基本公共服務。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治本之策。

  農村是有價值的,農民是有尊嚴的,農業是有前途的。關愛留守兒童,促進兒童心理健康,是一項艱難而長久的事業,希望家庭作為一個溫馨的情感港灣、學校作為一個熱情的成長平臺,政府作為一個博大的保護傘;三者協力以實際行動來關懷留守兒童。

  二

  防止公務浪費

  民間流傳一句話,‘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蔡玲表示,中央”八項規定“要落地生根,必須靠切實有效的監督,防止和遏制”中央強調抓一下,強調過後放一下,出了問題緊一下,形勢好了鬆一下“的一陣風現象。針對多種高檔消費品受寵、公款消費的現象,專家建議,將公務浪費納入反腐體系,加快透明政府建設,同時引入嚴格的成本核算機制,健全行政績效考核制度。

  一、必須加強有力的監督,形成相關制度。

  目前我國對公務人員有很多監督,諸如人大監督、政協監督、審計監督、檢察院監督和上級監督等,但本質上這些都屬於體制內的監督,容易出現監督死角。比較缺乏體制外的監督,即公眾和納稅人對政府的監督。監督是一道”防火牆“,可以約束領導幹部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監督是一套”防毒軟體“,能夠及時發現和糾正領導幹部的缺點,不至於釀成無可挽回的大錯。因此,要使政府的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作,加快透明政府的建設,讓公務人員接受公眾監督,從而有利於剷除滋生浪費的土壤。應把公務浪費納入反腐體系,針對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公款浪費現象制定具體的法律規範,用法律來保障政府定期向社會公佈行政開支專案和費用。

  二、要引入嚴格的成本核算機制,健全行政績效考核制度。

  現行的行政績效考核制度,只注重工作成績的考核,強調做了多少事,產生什麼效果,忽視了對行政成本的核算,導致官員在工作中只追求結果,不計投入和消耗,這就必然導致公務浪費的產生。應儘快引入成本核算機制,建立既注重政府職能實現程度,又注重納稅人滿意程度;既注重行政結果,又注重行政成本的政績考核體系和賞罰分明的約束和激勵機制,激發和保護政府官員節約和用好公共資源的積極性。把行政費用控制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並把各級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列為第一責任人,接受人大、政協和公眾的監督,強化政府浪費的責任主體和責任機制。提高腐敗行為的被”懲治率“,才能警醒幹部,使他們打消僥倖心理、不敢”冒險“。只有對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堅決查處一個,決不姑息,決不手軟,讓他們承擔昂貴的”腐敗成本“,才能遏制住腐敗現象的滋生。

  三、繼續推進公務卡改革,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斷絕公款送禮的資金源頭。

  對於預算內資金、預算外資金,都應嚴格管理,杜絕大筆的預算資金在體制外迴圈,隨意使用和支配的狀況;健全財務工作責任追究制度,一旦發生動用公款送禮現象,查處相關人員和主要領導的責任;嚴格財務資金管理和報銷審批程式,增強財務資訊公開化、透明化。

  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使得公務人員”不敢腐“更”不能腐“的效果!

  三

  科學規劃城市還百姓幸福生活

  城市規劃指用經濟行政各種方式合理安排城市發展程序,合理調整城市功能,進而促進城市發展;而生活幸福指讓百姓獲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滿足。二者本應是相互促進、和諧共生的關係,但如今,城市規劃過程中暴露的各種問題卻極大地困擾著人們的正常生活,阻礙民眾幸福生活的腳步:建新宅打破城市歷史古蹟完整性,也讓人們的民族認同感缺失;不合理強行拆除民宅引發政府部門與住戶矛盾,給民眾生活造成極大影響.......面對諸多城市規劃弊端,我們應如何化解危機,引導人們在城市發展中體味幸福?

  解決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是當務之急,也是保證民眾物質生活與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的必要手段,那究竟何原因導致我國城市發展中凸現的種種矛盾?有人說是政府盲目追求現代化建設的錯誤思路導致,有人說是城市規劃工作者缺乏必要的人文素養造成。在我看來,缺乏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體系是一切問題的根本原因,打造一個完善的城市規劃體系會消除多個問題導火索,最終推動城市健康發展。對此,政府應從規劃、實施、宣傳三方面入手抓建設工作。

  制訂科學嚴謹的規劃書,讓城市規劃“有章可循”。欲打造完備的城市規劃體系,第一步驟即撰寫一份合理清晰、便於實施的規劃方案。各地政府應事先對本區域自然、人文等各方面條件作充分了解和綜合分析,根據自身財政能力等現狀制定規劃,並將規劃執行過程中對相關民眾的權益維護,將資源的有效利用等因素納入其中。

  培養認真負責的實施者,保證城市規劃“有法必依”。規劃再完美無缺,也要靠態度認真的實施者落實。政府應加強對城市規劃實施者職業技術、思維能力及工作理念的教育培養,保證其建設過程中嚴格按方案執行,要保護即細緻到建築材料、危害修繕等每個環節毫無漏洞,要拆遷即和平溝通、切實維護群眾權益,讓建設合理推進。

  拉開形式多樣的宣傳網,讓城市規劃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在建設過程中應通過博物館展示、多媒體播放來宣傳本城歷史文化習俗、普及相關資訊,並通過創新設計作品展等新穎形式讓民眾意識到城市規劃中保護本地傳統的意義。

  辛巴威有一則諺語說:“一根柴火煮不熟薩雜。”我們齊心協力認真落實規劃、實施、宣傳每個步驟,定能打造科學的城市規劃體系,帶動人們享受城市中的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