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精選

  優秀的申論範文閱讀對備考天津公務員的考生來說至關重要,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底線思維內含高線追求

  當前,經濟轉型升級任務繁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日程緊迫,亟須各級領導幹部以只爭朝夕的精神開拓進取、幹事創業。但是,少數領導幹部卻為官不為、消極懈怠,推一推動一動,不推就不動,還狡辯說這是“堅持底線思維,守住不犯錯誤的底線”。實際上,這是對底線思維的極大誤解。須知,底線思維是我們保持定力、彈好鋼琴、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的重要思維方式,而不是抱殘守缺、不思進取的擋箭牌。底線思維立足於守底線,但追求的是達高線。

  底線思維是一種擔當思維。有人以為,守底線就是不犯錯誤、不捅婁子,進而信奉寧可不做事也不能惹事、出事。不錯,底線思維要求講紀律、守規矩,為人做事不越紅線、不碰高壓線,但並非束縛人的手腳,讓人膽小怕事、不敢擔當,而是讓人保持定力,搞清楚什麼是真正重要的,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不計較個人得失,勇於擔當奉獻。同志多次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不迴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這告訴我們,堅持底線思維,不是遇到問題繞著走,而是強調做工作要有預案、對險情要有準備,進而遇事不慌、臨危不亂,積極主動工作,有效應對風險挑戰。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5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最硬的底線。如果沒有擔當精神,不敢較真碰硬,不深入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搞清楚貧困底數、致貧原因,採取精準管用的辦法、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推進脫貧攻堅,怎麼能實現脫貧目標?又怎麼能守住建成全面小康的底線?

  底線思維是一種進取思維。有人以為,守底線就是看好攤子、守住地盤,不要冒風險、找麻煩。不錯,底線思維要求堅持原則、實事求是,不盲目冒進、投機取巧,但並非墨守成規、不思進取,也不是消極應付、信奉無錯就是功。底線思維明確能接受的最壞情況,是為了防患於未然、求得最好的結果。底線思維注重對危機和風險等負面因素進行管控,而不是降低標準、無所作為。守底線,是為了補短板、過險灘、衝高線。今天,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轉型升級挑戰,最考驗領導幹部勇氣與智慧的就在於能不能看到風險、會不會破解難題、敢不敢爭取最佳。實際上,底線光靠守是守不住的,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未來5 年經濟年均增長保持在6.5%以上,各地相應確定了經濟增長目標。怎樣實現這樣的增速?在經濟新常態下,靠慣性思維、陳舊體制、過時辦法、傳統產業顯然是不行的,必須貫徹新理念、形成新體制、運用新辦法、發展新產業。也就是說,只有積極進取、改革創新,才能達到發展目標、守住增長底線。正所謂“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底線思維是一種開放思維。有人以為,守底線就是隻掃自家門前雪、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要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雖然“世界那麼大”,但是和我沒關係。不錯,底線思維要求明確警戒線、臨界點,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但並非閉目塞聽、閉關自守,而是要準確判斷國內國際各種風險挑戰,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各種資源和條件,海納百川、開放包容,防範風險、借力使力,在參與競爭中增強競爭能力。就拿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來說,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大趨勢下,自我封閉起來顯然是行不通的,那樣只會釀成更大風險。須知,只有建成經濟強國、金融強國,才能更好維護經濟安全、金融安全;而要建成經濟強國、金融強國,必須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可見,正確的做法是在開放中增強自身實力和抵禦風險能力。對於一個地區的改革發展來講,道理也是如此。

  二

  傳統文化止於獨行盛於大眾

  當眾人被“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撩撥起續詩的興致時,有人卻嗤之以鼻:“參加接龍的很多人對詩的用韻一竅不通,折射出大眾對真正傳統文化的外行。在任何時代,真正的詩人都是寂寞的,詩歌都是小眾的”,使不少網友“詩情酒興漸闌珊”。

  這一觀點體現出當今一些人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存在的一大弊病:總是端著架子,否認群眾基礎,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高姿態,充分顯示其狹隘性。而這,也恰恰是他們相對落寞的原因之一。傳統文化的發揚,當有“大足以容眾”之胸懷,有“海納百川”之氣度,而不能在自我設限中孤芳自賞。

  那些文采斐然、炳炳烺烺的詩歌流傳至今,固然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結晶,但我們不能因為只看到絢爛奪目的金字塔尖,就忽略歷史中已被風化埋葬的金字塔底的大量作品。從某種角度看,那些在歷史長河中淘洗沉澱無痕的平庸之作,何嘗不體現了詩歌所擁有的廣泛群眾基礎?事實上,當吟詩作賦成為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文人特定的炫耀手段,文化創作才能具有活力,湧現佳作。

  從《詩經》中的不少作品採自民間,到白居易寫詩但求“老嫗能解”,再到“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詩詞的興盛從來不是小眾的,而是在讓普通百姓怡情養性中根植了其勃發的生命,正所謂“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那些傳世的佳作,恰恰是文人賢士從普通百姓中汲取養料,佐以自己的才華而揮就的。詩歌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詩歌從來不排斥普通百姓對它的唱和吟詠與逸興遣懷。

  作為“戲曲之母”,崑曲經歷時代的變遷而一度奄奄一息。戲曲工作者們意識到,崑曲從家喻戶曉走向沒落,不是因為崑曲名家的離世,而是因為崑曲在大眾市場中找不到一席之地而漸失群眾基礎。於是他們開始引入歌劇、交響樂等流行元素,打造青春版《牡丹亭》,吸引更多受眾,而不再曲高和寡。當崑曲再次走進人們視野時,也走進了新的時代舞臺,臺下仍是一群不懂得“良辰美景”“似水流年”的痴情戲迷,臺上是大師在演繹傳統的精髓。這時我們懂得,沒有一個文化可以將自己封閉起來,沒有一個文化有資本篩選受眾群體,多一分包容,多一分謙遜,才能換來更長壽的生命和更精彩的未來。

  以精英品位為藉口故步自封,最終只會日薄西山,上演一群聖賢大師在文化的墓碑旁落寞弔唁的悲劇。唯有敞開胸襟,接受不同文化水平的智慧,才能得到繼承與發展,促成文化繁榮進步。時代需要包容,傳統文化亦需包容。無論何時何地,傳統文化止於獨行,而盛於大眾。

  三

  讓更多百姓共享網際網路發展成果

  在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在網際網路上可以找到任何你想找到的東西,越來越健全的網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實惠和方便,網路已經走進千家萬戶,走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網際網路時代已經到來。網際網路給百姓帶來的變化,從我們生活點滴中就能管窺一豹。微信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新增好友關注公共主頁;通過“網際網路醫院”,人們可以選擇全國的醫生看病;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可以為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與居家服務,請點選一下手機支付寶付款碼就支付了所購商品的費用。

  在過去20年當中,網際網路在中國農村地區的發展以及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全國300個鄉鎮,實現了全面的網際網路覆蓋,15萬個行政村實現了網路的接入,覆蓋率達到了93%多。與此同時,一些地區淘寶村的出現,標誌著農村經濟和電子商務實現了歷史性對接,顯現了資訊化、服務業引領傳統農業進入跨越式發展的勢頭。這將迅速改變傳統的經濟空間佈局,讓一直處於弱勢的農業、農民、農村,有機會以較低的成本參與全國和全球市場。

  指出,我國正在實施“寬頻中國”戰略,預計到2020年,中國寬頻網路將基本覆蓋所有農村,打通網路基礎設施“最後一公里”,讓更多人用上網際網路。可以說,移動技術和智慧手機的普及,在技術層面上讓鄉村不再處於邊緣地帶。但農村網民數量的迅猛增長並不能掩飾城鄉的橫向差距。而且在某種意義上,網際網路對生活滲透越深,數字所造成的人類鴻溝也越寬。據媒體報道,在上海同一個遊玩景點,網友價格只需要1元,而在景點門口實地購票價格卻是40元,價格相差40倍。即將到來的春運,如果不會玩APP,一些人甚至連火車票都買不到。因此,除了要繼續縮小城鄉網際網路接入的數字鴻溝外,更要重視城鄉網民在網際網路應用方面的差距。如何提供更深層更多元的網際網路應用和服務,如何激發農民的網路需求,如何教會農民正確的運用網際網路,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

  風險意識也需要普及。隨著撲面而來的網際網路技術,移動網際網路金融也開始上山下鄉。一些村子裡的化肥代銷點搖身一變成了某P2P的駐村辦事點。面對數倍於銀行存款利息回報的誘惑,很多淳樸的百姓根本沒有意識到背後的金融風險。事實上,金融安全已經敲響了警鐘。不少P2P平臺魚龍混雜,***、金融欺詐的案例屢屢出現,“跑路潮”“倒閉潮”的問題一再凸顯。

  令人欣喜的是,國家的治理者已經著手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網路基礎設施“最後一公里”的打通,隨著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資料戰略、“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不斷推進,隨著依法上網、依法辦網、依法用網的意識深入人心,將有更多的中國百姓共享網際網路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