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巨集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範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裝置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物件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四)更新教學思想

  教學班是一個由學生組織,教師和學生互相支援、互相學習的學習環境。教師的任務在於幫助學生認識學習物件,明確學習任務,確立學習目標,組織學習活動,創設學習環境,傳授獲取知識的方法。

  (五)探索教學方法

  1、激趣法

  沒有興趣就沒有求知慾。當學生初學英語時,興趣都很濃厚,但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逐漸遇到一些困難,如單詞記不住,語音、語調掌握不準等,學生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學習成績也隨之降低。

  在這個關鍵時刻,一方面,我幫助學生在認知領域學會動腦,傳授可供思考的知識,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同時,採用新奇而“刺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維持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在情意領域裡,我幫助學生了解學習材料,明確學習目的,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性認識。同時,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的目標體系,指導他們尋求達成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鼓勵他們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克服困難,磨練意志。

  2、創設情景法

  任何人的學習活動都是從特定的背景中走出來,進入學習狀態的。這個背景就是學習者和周圍的環境、人群之間的關係。初中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影響他們進入學習狀態的因素更是多種多樣。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設情景,吸引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保證他們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昂揚、奮發、進取的心理狀態。

  3、活動育智法

  首先,我通覽全學段英語數學教材,精研課文,然後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訓練體系,分單元設計活動內容、活動形式。如開闢“每週10題”的英語學習專欄,選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練習題或短文,供學生自學,以鞏固新知,拓展知識視野。

  這些活動,既與教材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訓練體系相配合,又相對獨立形成一個活動課體系,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如此安排,克服了課外活動的盲目性、隨意性,提高了活動效果,真正使課外活動成為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英語教學在初中各科中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設計課堂教學,積極組織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圖文並茂、生動形象與生活實踐密切聯絡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利用實物,誘發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每課的具體內容,設計一些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其素材來源於現實生活,內容力求新穎別緻。通過遊戲,將教學內容在輕鬆的氣氛中自然地呈現出來,使學生達到了理解記憶的目的。同時,也使學生由此產生興趣,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

  創設情景,增強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設引人入勝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學就餐的對話時,我事先準備了牛奶、麵包等,上課時把講臺當成餐館的櫃檯,將準備的東西放在上面。先是教師扮演營業員,學生扮演顧客,把對話表演出來;反覆幾次以後,教師再用學過的表示吃、喝的單詞套用句型,讓學生兩人一組扮演角色表演,表演的過程就是鞏固操練句型的過程。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增強了教學的情景性、直觀性,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在這一關鍵時刻,一方面,我幫助學生學會動腦,避免死記硬背;另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習材料,明確學習目的,指導他們尋求一個個達成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鼓勵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克服困難,由淺入深,一個個實現目標。

  新舊聯絡,啟發興趣。在英語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易忘。對於這種現象,就要求教師注意新舊知識的結合,只要能和學過的單詞或知識點聯絡上,就儘量讓他們做比較。這樣,學生既很有趣地學會了生詞,又鞏固複習了已學過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