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精選
準備參加湖北公務員的考生們應該要多看些申論範文,以便熟悉行文規則,做好提高分數的準備,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弘揚創新精神 深化改革創新
“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要深化改革創新、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執行機制,弘揚創新精神、培育符合創新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以這一要求為改革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才能掃除阻礙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體制障礙,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改革只在一個環節或幾個環節搞是不夠的,必須全面部署,並堅定不移推進。我們應當從健全國家創新體系、提高全社會創新能力的戰略高度,通過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讓科技創新居於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只有雙輪驅動、相互協調、持續發力,才能促成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深化改革創新,就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科技體制及其相關體制深刻變革。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必須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點火系,全速發動創新驅動的新引擎。當前,無論是“部門領導拍腦袋、科技專家看眼色行事”的科技決策方式,還是“讓人的創造性活動為經費服務”的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無論是“簡單套用行政預算和財務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資源,還是“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的缺失,都是阻礙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弊端,都必須下決心予以革除。
深化改革創新,就是要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形成服務科技創新的制度合力。企業應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要制定和落實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各項政策,加強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援力度。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學是科技發展的主要基礎所在,應優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學科研佈局,厚實學科基礎,培育新興交叉學科生長點。各地在創新發展中應尊重科技創新的區域集聚規律,因地制宜探索差異化的創新發展路徑,建設若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
深化改革創新,就要以弘揚創新精神為方向,培育符合創新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正如所強調的,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巨集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我們不僅要大興識才、愛才、進才、用才之風,也要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我們不僅要尊重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長規律,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科學家的研究活動,而且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排程權。
從總體上看,今天的中國,在主要科技領域和方向上實現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佔有一席之地”的戰略目標,正處在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兩手抓、兩個輪子一起轉,我們才能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爭取早日建成創新型國家、建成世界科技強國。
二
建設地下空間 打造宜居城市
在佛山買房、在廣州上班,是地鐵連線了兩座城市;在杭州開廠、在上海下單,是地鐵拉近了城市距離;在北京工作、在天津生活,也是地鐵帶來了城際高效。在土木建築領域流傳這樣一句話:19世紀是橋的世紀,20世紀是高層建築的世紀,21世紀是地下空間的世紀。可見地鐵建設是城市未來的大方向。
但是,當前地鐵建設對於城市發展而言依然面臨運營常年虧損、財政補貼過大、執行風險較大、施工影響交通等問題。俗話說:“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於地鐵建設與城市發展而言,必須深究其本。
地鐵建設給城市發展帶來經濟、社會、文化效益。從當前實際情況出現不難發現,加強地鐵建設有利於改善軌道交通,改善軌道交通有利於緩解城市交通,緩解城市交通有利於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有利於打造特殊經濟體系——“軌道經濟”。另一方面,城市各方面的發展離不開地鐵建設。具體來說,宜居城市建設必須考慮出行因素,考慮出行因素必須改善軌道交通,改善軌道交通方向在於地下空間,而利用地下空間最核心是要加強地鐵建設。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的教授對地鐵經濟效益進行了大致估算:“地鐵對GDP的直接貢獻約2000億元”,這對於城市發展而言可謂功不可沒。
城市發展給地鐵建設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援。城市發展給地鐵建設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援。就人力因素方面而言,地鐵建設需要引進高階人才,包括城市規劃、地質勘探、預算分析等方面的高階人才。就物力情況來說,倘若沒有城市在裝置上、技術上、基礎設施上給地鐵建設創造有利條件,就無法開展地鐵建設工作。從財力方面來看,2012年度,全國有35個城市建設軌道交通,估算完成總投資2600億元;2013城軌投資規模有望達到2800-2900億元。這體現出地鐵建設最大支援來自財政投入。由此可見地鐵建設對於城市發展起到了最為重要的決定因素。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城市的美好包括方方面面,其中公共交通就是最重要一環。故加強地鐵建設必須是重中之重。唯有考慮價格因素、消除安全因素,才能讓地鐵更好地拉動城市發展,實現區域協同發展、轉變不合理城鎮化、推進新型城鎮化,最終走入“逆城市化”這一城市發展新方向。
三
加強社會工作可以促進社會和諧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助人自助”為宗旨的社會工作,是這個哲理在職業方面的最好代表。社會工作,是社會和諧的“潤滑劑”。目前,我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面臨的社會矛盾更加複雜,亟需加強社會工作,以促進社會和諧。
馬克思說過,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社會工作的終極目的正是通過外因“助人”,啟用內因“自助”。助人是手段,自助是目標,只有做到自助,才能真正幫到受助物件。近年來,我國社工隊伍迅速壯大,為社會文明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民眾普遍不瞭解社工行業;其次,由於工資待遇偏低、保障不足,本專業學生大部分不願從事這個行業,而在職人員迫於生活壓力、心理焦慮也大量離開。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沒有充分認識到社會工作的意義。加強社會工作,不僅可以化解社會矛盾,而且能完善社會服務。
加強社會工作,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崛起,但社會建設卻嚴重滯後,由此帶來大量的社會矛盾。對於這些矛盾來說,一方面需要政府推動收入分配改革,不斷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另一方面則需要充分發揮社會工作的作用,以彌補政府的不足或低效。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而“清官難斷家務事”。在處理日常矛盾時,社工通常比政府部門更加專業化、職業化,更有優勢。如果能加強社會工作,必然可以將很多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況,阻止其“野火燎原”。
加強社會工作,有利於完善社會服務。政府不是萬能的,無法包辦所有公共服務。對於政府無力提供或無法做好的方面,就需要企業、社會組織、社工行業等來幫忙分擔。這幾年,為了激發市場活力,我國政府大力推動簡政放權,同時積極推動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這為社工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大好機會。而社工行業可以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方面發揮所長,剛好可以承接部分政府職能,完善社會服務。例如,明光社群社工通過幫扶,使王大爺解決了護理家人的困難。王大爺能夠走出困境,正是因為社工提供了幫扶服務。
俗話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社會工作是個無比光榮的職業。對於社工來說,在助人的同時,要努力讓人自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相信隨著社會工作的大力發展和不斷完善,我國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