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化學教學相關論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化學教學應該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唯有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教學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化學教學相關論文範文一:讓化學教學更精彩
化學教學,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現今社會,人們對化學的需求更加迫切,搞好化學教學迫不及待。要想搞好化學教學,就要在有效教學上下功夫,向最短的時間要效益,啟用所有能夠啟動並且益於教學的手段,讓化學教學更精彩。
新課理念下化學的有效教學可以著手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採取興趣化教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培養學生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編寫風格及新課標的理念,都需要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常見的教學方法有:
1.實驗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可通過做一些生動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2.設疑法。“學則須疑”,可通過設疑引發學生興趣,然後經過討論分析,明白道理,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3.競爭法。學習需要營造競爭的氛圍,使壓力變為動力。例如在進行元素化合物教學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化學方程式背默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開展課外活動法。可通過製作教具、模型,舉辦化學講座、化學課外實驗、化學競賽、化學晚會、化學牆報、化學展覽會,參觀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進行社會熱點問題的調查,撰寫化學小論文等等活動,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有理有趣。這些活動能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採取生活化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
1.要進行角色轉換,重新給教師和學生定位,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學會傾聽,欣賞和關注每一個學生。
2.讓學生走進生活,彌補課堂傳授間接經驗的不足,多組織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使理論聯絡實際,學以致用。
3.致力於人文關懷,關愛每一位後進生,要關心幫助他們,以達到共同進步。
第三,採取資訊化教學。當今社會正處於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則必須實施資訊化教學。資訊化教學策略的最終目的是學生不再是資訊簡單機械的接受者,而要讓學生成為資訊的運用者,在互動的資訊中將知識進行重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而實施資訊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
1.內容不再只侷限於化學課本內容,要緊跟化學發展研究的步伐,讓學生及時瞭解世界上的化學發展動態和化學研究新的成果。
2.形式不再侷限於口授耳聽,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辯論、採訪、上網、觀看有關化學知識的影片和參觀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等等,這些形式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激發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 3.授課者不僅是教師,也可以是工程師及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保?蛘呤薔哂蟹岣恢?逗褪導?娜耍??嵌伎梢願???髯ㄌ?a href='//' target='_blank'>報告,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第四,採取探究性教學。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通過實驗親身經歷和體會科學探究活動,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要注意以下五點:
1.樹立新的課堂觀和學生觀。探究性教學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觀念,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關注學習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態度的培養。科學探究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學習目標。進行探究性教學時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尋找規律。化學反應規律是前人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的科學結論,教學時如果不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不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幾個結論如何能讓學生記住呢?即使學生機械地記住了也不能運用。要讓學生經歷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維和推理中誘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
3.在實驗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獲得體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由於實驗者或實驗條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實驗產物也不相同,如果對實驗後的產物進行研究,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發揮學生潛能,進一進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開展化學課外活動,能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實驗操作基本技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有利於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因而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心理特徵、知識層次和能力要求,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廣闊空間。
5.開展專題研討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專題研討式教學,體現了化學教學探究性、實踐性的特點。在教學中可設定一些新穎、活潑、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自學、討論、查閱資料,提問、質疑和嘗試解決問題,安排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允許學生各抒己見,並且答案是開放式的而不唯一。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新精神。
化學教學相關論文範文二:化學教學方法初探
國民素質的提高,創造性人才的培養,主要依賴於教育,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基礎教育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以考試為主要手段,以升學為主要教育目的,造成學生高分低能,嚴重脫離生活、生產實踐,缺乏創造性。基礎教育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關鍵階段,中小學教師肩負著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重任,因而中小學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理論,現代教學手段,改變以應試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為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的發展打基礎,為國家培養出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改革教學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目前課堂教學基本上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的講授法,很多學生也樂於用這種被動接受的方法學習,這樣的方法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眾所周知,當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一個人在學校所學的知識,不可能夠用一輩子,如果沒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識、新技能。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認知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自學方法的指導和自學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通過學會達到會學。自學能力是一種比較綜合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綜合。
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具體化為兩個方面:一是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二是著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訓練。閱讀能力是自學能力的基礎。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沒有閱讀能力,不能正確理解書中的字、詞、句的含義和化學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會使用教科書,也缺乏閱讀教科書的興趣。這種學生即使在課堂上聽懂了,但不能從閱讀教科書中去深入理解和鞏固,很快又會模糊和忘記。所以教師應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教材與課堂教學相配合,既起到課前預習的作用,又能使自學成果在課堂上及時得到驗證,從而增強學生自學信心和自學樂趣。
例如,物理性質讓學生閱讀自學,物質的用途可引導學生結合化學性質,聯絡生產和生活實際總結得出氣體的實驗室製法,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再討論,共同設計,得出方法、步驟、裝置等。在進行有機化學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實驗室製法的教學時,可採取上述方法。因學生已學過HCl、Cl2、O2、H2等氣體的實驗室製法,已掌握實驗室制氣體的方法,在此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學生自然能夠得出製取以上三種氣體的方法、步驟、裝置、收集等知識,達到使學生自學的目的。
知識固然重要,但科學的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掌握了科學的方法無異於拿到了開啟知識的金鑰匙。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自學,還須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訓練。教師應指導學生形成閱讀習慣,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讓學生從教師的引導、啟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內在實質。如設定懸念、反覆比較、養成在閱讀中思考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給學生擬定閱讀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閱讀過程要求學生勾畫重難點,歸納整理,比較分析,抓住概念的關鍵詞,記下原理、規律和疑難點,藉助圖表整理同類知識,由孤立到聯絡,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識點,串成線、連成面、編成知識縱橫網路。例如,在講授元素化合物知識時,告訴學生,每一族學習一種代表元素的知識,再推及到同族其他元素,並找出同族元素結構、性質的異同點,以及聯絡與區別;同時還應增加課堂討論與練習時間,將有助於學生動腦動手,可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儘可能為學生提供和創造參與的機會,強化學生的參與行為。 在化學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有利於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還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接受新知識、新技能,適應社會需要。
葉聖陶指出:“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學生能自學自勵,出了學校,擔任工作,一直能自學自勵,一輩子做主動有為的人。自學能力是作用於學生終身的發展性能力,是學生繼續學習和深造所必備的能力之一,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去實踐,去努力,其結果是使學生受益”。
二、加強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動手和動腦能力
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多講習題,減少實驗,甚至不做實驗,其結果是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差,不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不利於學生未來的發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離不開實驗事實的探討和論證。在中等教育階段,化學實驗對於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在認真做好教材要求的學生實驗的前提下,加強學生選做實驗的容量及演示實驗,通過實驗引入概念,得出規律,檢驗假設,發展思維,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和能力。例如,在講解金屬鈉的化學性質時,可增加一個實驗:取一小塊金屬鈉投入到盛有CuSO4溶液或Fe2SO43溶液的小試管中,會有沉澱生成,這種現象必然引起學生的好奇,思維開始活躍,產生積極的探究慾望。
將某些演示實驗簡單的試管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開放實驗室,鼓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自主操作實驗;還可安排一些家庭實驗,如學習原電池知識後,佈置一個課外作業: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簡易原電池,引導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變成實際應用。這樣就迫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設計實驗,去創新。還可以將一些實驗設計成探究實驗,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讓學生去做,這樣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教育科學實踐證明:化學實驗教學在完善學生學科素質、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訓練學生創造思維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傳統的教學手段是黑板粉筆、幻燈投影片,這些手段簡便快捷,隨時可以按照課堂情況書寫內容,易學易用,經濟高效。但有侷限性,表現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現化學中的微觀問題,且容量小。而多媒體技術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以電視、錄影、實物展示臺等現代媒體與計算機結合的多媒體教育手段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個別學習環境,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計算機的模擬功能可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靜止的內容動態化,便於學生獲取準確深刻的直觀感知,從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認識,如“電子雲”概念很抽象,教師用語言、掛圖均不易表達清楚,採用多媒體模擬技術模擬“電子雲”,學生可以直觀地感覺到電子出現的“機率”大小,從而理解“電子雲”的概念。用多媒體展現有機化學中一些分子的立體結構和取代反應、加成反應的歷程,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這些難以理解的問題。
以及化工生產過程和迴避不做的有毒的、危險性較大的實驗,均可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現給學生,以彌補其缺乏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講解化學計算題時,利用計算機的存貯功能進行一題多解、多題一解,加強了學生分析、比較、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傳統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改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用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術改革教學方法是極富發展前景的探索和促進教育現代化的活動,它的宗旨和任務就是促進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為國家、為民族培養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為21世紀的經濟競爭、科技競爭、軍事競爭和綜合國力競爭服務。探索教育現代化、探索教學改革,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責任和使命,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教育創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