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礎教育相關論文
基礎教育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靈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基礎教育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基礎教育相關論文範文一:試論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創新與發展
【摘要】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是一場全面的變革;以學生髮展為本是尋找課程改革的平衡器,這是課程典範重構的兩個方面。而課程理念的創新又包括創新的學校觀、創新的課程觀、創新的教材觀和創新的教學觀。本文試就這兩個方面的問題作一些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理論;創新;發展
【Abstract】Foundation education new course reform is an overall of change;With student development for should be look for course reform of balance machine, these be 2 of the course model heavy Gou.But the innovation of course principle include again innovation of school view, innovation of course view,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view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view.This text try this two problem make some study.
【Key words】 New course;Reform;Theories;Innovation;Development
在價值變革的引領下,我國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在課程典範、課程理念、課程體制、課程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創新與發展。
1. 課程典範的重構
1.1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是一場全面的改革。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涉及培養目標的變化、課程結構的改革、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教材改革、評價體系的改革等等,是一場由課程改革所牽動的整個基礎教育的全面改革。它不只是課程內容的調整,而是一場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具體說來,有這樣幾點:一是新課程規定了未來國民素質的目標要求,體現了培養高素質人才、為新世紀的發展積極準備的素質教育觀念。二是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體現了育人為本,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諧發展的素質教育觀念。三是突破學科中心,基於“四基”選擇課程知識,體現了面向全體,切實關心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素質教育理念。四是建立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設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這改變了傳統學校只重視“學業智力”,而對其他諸如“社會智力”、“實際生活智力”、“自我認識智力”等“生存智力”均有所忽視的現象,強調對學生進行多元智力教育的素質教育觀念。五是推崇“檔案袋評價”“真實評價”等質性評價手段,體現了多方面評價學生的素質教育觀念。六是調整現行課程政策,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合理設定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課程結構從整齊劃一走向多樣化,從分科走向綜合,體現了給基礎教育注入生命活力需要提供良好政策空間的素質教育觀念。
1.2尋找課程改革的平衡器:以學生髮展為本。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果堅持“學科本位”,忽視兒童身心特點和社會需求、以及各個學科相互配合的整體效應,這樣就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就深刻分析了以往存在的弊端和問題,鮮明地提出: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把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和個性、潛能開發作為核心。
2. 課程理念的創新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離不開課程理念的創新。如果沒有課程理念的創新,課程改革就只能侷限於技術層面而缺乏文化創新的動力。正是這些理念的創新,推動了課程研究,為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喚起了課程改革的生機和活力。
2.1創新的學校觀。學校是學習型組織,是培養人的機構,而不是官僚機構,不是公司,不是監獄,不是附屬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展開,過去的官僚本位、國家本位等僵化的管理體制正在被打破,學校正在成為教育改革的中心。
2.2創新的課程觀。傳統教育中,課程知識多是文字的,這種文字的課程知識主要有這樣幾個特點:組織上的線性和順序性;單向性,課程知識早已安排好,教師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統一程序進行講授;課程知識是圍繞一個主題或側面來進行論述和描寫的。而新的課程觀則強調課程知識要儘量體現超文字的特點。課程不只是“文字課程”更是“體驗課程”。
2.3創新的教材觀。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堅持“教材是範例”的觀點,認為教材要由控制和規範逐步轉向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成為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範例,成為不斷獲取知識、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範例。
2.4創新的教學觀。傳統的教學觀把教學視為是知識傳遞的過程,教學被窄化為知識積累和技能訓練。新的教學觀則認為課堂教學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而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雙方相互交流,在對話中不斷建構知識。
2.5創新的教師觀。新的教師觀認為,教師應由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向批判者、反思者、建構者等轉變。首先,教師要由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變為課程的開發者***尤其是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課程知識的建構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6創新的學生觀。新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有著完整生命表現形態的發展中的人,具有生命的整體性和發展的能動性。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學生,樹立為學生髮展服務的意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思考,尊重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把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3. 課程體制的發展與上述理念層面的創新相伴隨的往往是體制層面的發展,因為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必然是二者的同步變革。在課程管理方面,需要繼續研究課程體制的統一性、靈活性以及有效性等問題,科學地落實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模式,以有效提高課程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適應性。
4. 課程文化的再生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是一項持續不斷的系統工程,注重時間上的全程性與空間上的無限性,營建了一種生活、對話、探究與合作的課程文化模式,實現了課程文化的再生。雖然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創新與發展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其中也還有許多“艱難險阻”需要大家克服,但只要大家共同來呵護這棵小樹,用愛來澆灌,用心來關愛,用汗水來培植,這個創新與發展的春天就一定會來臨。
基礎教育相關論文範文二:基於創新教育改革基礎上的課程整合與課堂教學
【摘 要】隨著整個社會資訊化程序的加快,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愈來愈渲染著濃郁的網路資訊環境的特色。筆者在此大環境下,基於創新教育改革框架下探討了學校各學科課程整合與課堂教學的論題。
【關鍵詞】網路資訊環境 創新教育改革 課程整合 課堂教學
近年,憑藉網路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迅猛發展,在我們人類社會的眾多領域中引發著各種日趨深入的變革,從而加速了人類邁向資訊社會的步伐。面對逐步深入的社會資訊化程序所提供的機遇,我國教育改革的走向以及在此背景下的學校各專業各學科課程整合與課堂教學無不被賦予了網路資訊環境的內涵。我國教育發展與改革如何迎接資訊化所提出的新挑戰,如何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所提供的巨大潛力構建21世紀的教育發展模式,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巨大課題。
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普通教師,筆者的肩上也擔負著在學習和教學實踐中遵循資訊科技發展規律、積極融身於創新式教育改革、努力探索課程整合與課堂教學方法的重任。筆者主要擔任河北工程大學計算機資訊檢索課程的教學任務,以及河北科技大學工程碩士資訊檢索課程外聘教學工作。這門課程與現代網路資訊科技的發展息息相關,彰顯了資訊網路技術與環境對本門課程的影響和迫切要求。
1 網路環境下我國教育改革發展
1.1我國網路環境概況
2008年7月,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在京釋出《第22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根據報告,截至2008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了2.53億,首次大幅度超過美國,網民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網際網路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於全球平均水平***21.1%***。中國網民中接入寬頻比例為84.7%,寬頻網民數已達到2.14億人,寬頻網民規模世界第一。同時,CNNIC宣佈截至7月22日,我國CN域名註冊量也以1218.8萬個超過德國.de域名,成為全球第一大國家頂級域名。這三項重大突破令世界矚目,網際網路大國規模初顯。報告也表明,我國網際網路發展日趨成熟,網路媒體、網路商務等網際網路深層次應用比例大幅提升。目前中國的國際出口頻寬已經有493,729Mbps。學生比例約為23%。
1.2我國教育改革發展
資訊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我國近年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提供了多年難得的歷史機遇。面對機遇,我們要做的就是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培養適應21世紀現代化事業需要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
在網路資訊環境下,我國教育改革與創新也被烙上鮮明的時代特色。我國教育改革與創新必須遵循資訊科技發展規律、積極勇於創新式教育改革、努力探索課程整合與課堂教學方法。
1.3教師角色的轉變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隨著社會發展對教育教學要求的提高,對教師專業化的探討達到了空前高度,“教師即教育者”也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普遍認同的理念和努力追求的目標。教師作為有自己特定思想和認識能力、思考能力的人,應該結束長期被動的“教書匠”形象,代之以積極主動地“教育家”形象。在此趨勢下,由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也開始注意探求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道路,並出現了可喜局面。向科研要素質,做一個研究型教師、專業型教師的倡導,已成為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特徵。教師的教育研究已逐漸成為社會要求,也成為群體自覺。
2 網路資訊環境下基於創新教育改革基礎上的課程整合基本策略
在網路環境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資訊、知識已經為社會中的基本資源,資訊產業成為社會中的核心產業,資訊素養已成為資訊社會中每個公民必須的素養。課程整合具有非凡的意義,即培養學生獲取、加工和利用資訊的知識和能力,打好紮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是一個複雜的工作體系,需要構築一個既考慮長遠發展又實際可行的策略。具體可以如下:要利用資訊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創設情境***包括自然、社會、文化、各種問題情境以及虛擬實驗環境***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利用資訊化學習環境和資源,藉助其內容豐富,多媒體呈現,具有聯想結構的特點,培養學生自主發現、探索學習能力;利用資訊化學習環境和資源,藉助人機互動技術和引數處理技術,建立虛擬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探索精神和科學的研究的方法;利用資訊化學習環境和資源,組織協商活動,培養合作學習精神;利用資訊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創造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述觀點思想,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利用資訊化學習環境和資源,藉助資訊工具平臺,嘗試創造性實踐。培養學生資訊加工處理和表達交流能力;利用資訊化學習環境和資源,提供學習者自我評價反饋的機會。通過形成性練習、作品評價方式獲得學習反饋,調整學習的起點和路徑。
3 網路資訊環境下基於創新教育改革基礎上的課堂教學
在網路環境下,由於教師、學生和家長這幾方面均愈來愈能方便的使用計算機網路,在課堂教學多媒體化、數字化之外,完全可以也有必要利用網路平臺來輔助正常的課堂教育教學。這樣學生家長還可以通過網路平臺更深入和更有效地配合學校的教學活動。
計算機的互動性,給學生提供了個別化學習的可能,學習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完整呈現學習內容與過程,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並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所構造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可逐步擺脫傳統的教師中心模式,學生由傳統的被迫學習變為獨立的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動獲取知識、處理資訊、促進發展的成效。
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等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不僅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變著教育和學習方式。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越來越離不開資訊科技的有效運用。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探索,辛勤耕耘,積極把資訊科技引入學校教學的課堂和課外,我們一定會做的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李新等.網路課程評價指標體系的比較分析.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2]王琨媛等.理想信念教育的現狀及對策思考.經營管理者,2008,7.
[3]李海靜.現代資訊科技與中學歷史課程的整合[D].首都師範大學,2005.
[4]邵正喜.淺談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常州資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4***.
[5]胡啟國等.基於群策AHP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綜合評判.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6]遊曉霞.論大學英語大班多媒體教學結構設計.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7]趙強等,提高《金屬工藝學》教學質量的探討.社會科學戰線,2006.
[8]張玉梅.大學英語精讀課師生互動性及對策研究.科技資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