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心理學結課論文

  應用心理學專業是一個應用特色明顯、實踐性要求突出的專業。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決定了專業實踐能力在大學生專業素養培養中的核心地位。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對高校應用心理學的實踐進行研究》

  摘要:實踐是高校應用心理學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對高校應用心理學的教學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主要針對高校應用心理學的實踐相關內容,對高校應用心理學的實踐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校 應用心理學 實踐

  一、地方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常見問題分析

  1.實習領域較固定,全面實習受限制。目前本專業學生實習領域涉及人――人互動及人――機互動等眾多情境,比如監獄、醫院、學校、企業、工廠等多個領域,但存在的問題是,每一名學生通常只能去一個實習單位集中實習一次,而不同單位情境下的專家們組成的實踐共同體共享不同的文化與潛規則,因此這種實習地點安排形式並不能為學生專業實踐素質的全面訓練提供充足機會,也不能讓學生對本專業各種可能的實踐情境的文化與潛規則形成初步的認識。

  2.實習時間安排較固定,全程實習不鮮明。實習程序中的主要問題是全程實習執行深度不夠、統籌不力,比如課程實習計劃缺乏統籌監管,有的專業技能在不同課程裡獲得多次訓練,有的卻很少得到訓練。另一方面,課程學習與實踐學習較為脫軌,課程學習結合實踐技能的內容相對不足,而實習階段對各專業課程所涵蓋的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也是顧此失彼、不夠全面。故此,需要有機整合課程學習與實踐實習這兩種基本實習形式。

  3.實習組織不給力,缺乏有效全面的指導。目前實習指導的師資投入偏少,指導質量難以保證,導致學生實習過程呈現出較為鬆散和缺乏指導的特點。自主實習的情形相對更差,有的實習生甚至根本沒有明確的指導老師,導致實習過程比較盲目低效。另一方面,實習計劃性不強,許多學生都被實習單位的日程安排牽著鼻子走,或者實習單位提供了充分的實踐自由而學生自己卻沒有有效的實習計劃安排,整個實習過程流於觀摩見習。

  4.實習多為見習,深度實習不足。課題組走訪調研發現,有的單位的實習生幾乎等同於勤雜生,有的單位的實習生又不能勝任任務,這些情況說明要促進學生有效實習,既需要與實習單位積極進行協調,也需要加強日常課程中的實習訓練。

  5.實習評估過於主觀,系統性不足。實習評價是實習質量的有效保障,而實踐學習質量如何又關係到大學教學質量整體的好壞,因此制定科學有效的實習評價機制至關重要。鑑於以前的實習評價較為粗糙、單一,加之監控不嚴,實習評價實際上淪為一種表面形式,而沒有起到更有效激勵學生的作用。我們認為實習評價機制應採取多元評價會診、主客統一、重在過程的模式。

  二、地方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索

  1.課程實習與集中實習多次銜接、相互促進。在課程實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凝練問題、形成計劃,然後直接到真實的專業實踐情境中實施計劃、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改善集中實習過於盲目與被動的局面,提高全程實習的成效。操作上,鼓勵學生在課程學習與實踐中提出問題,形成實習計劃,通過教師指導評估,優選出一定數量的優秀實習計劃,繼而組織這部分學生到實踐情境中進行實習。這一過程可以一門課單獨完成,也可以幾門課組合進行,總之集中實習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多次進行。

  2.虛擬實習與實地實習彼此結合,交叉遞進。以模擬實習為發端。虛擬實習能夠促進學生熟悉相關情境下專業問題的解決思路與過程,診斷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狀況,初步訓練應對困難與干擾的隨機應變能力,初步培養專業實踐的情感等多方面專業實踐素質的生長。具體的虛擬情境可以依課程而設定,比如模擬心理諮詢、模擬人才測評、模擬廣告心理效果評估、模擬產品顧客滿意度評估等。以觀摩見習為延伸。觀摩見習是虛擬實習向實地實習的延伸,也是為實地實習做的第二次必要準備。只有有了虛擬實習的基礎,觀摩見習才不至於走馬觀花,也只有通過觀摩見習這第二次準備,實地實踐才能水到渠成,減少實習生的盲目性與畏懼心理。觀摩見習過程中,鼓勵實習生與實習基地人員充分交流互動,以校內學習與模擬實習過程中準備的問題為話題,與專業實踐共同體成員探討這些問題的生態意義、實踐價值與可行性,爭取達成共識,為進一步實地實踐的展開奠定基礎與獲得支援。以實地實踐為歸宿。學生在實地實踐過程中需要由一名專業學生轉變為一名專業實踐共同體成員,這種轉變不僅是專業實踐技能的提高,同時也是在獲取職業認同感與歸屬感以及職業價值判斷等職業個性心理。技能的提高是有形的,可以在教師指導與學生訓練中逐步實現;而職業個性心理相對隱蔽,通常人際互動在其養成中擔當重要角色,因此營造積極、有魅力的實習氛圍也是培養實習生專業實踐素質的重要途徑。

  3.實習指導堅持充分互動,多元協作。教師集體參與。不同的人對同一情境可能產生不同的體驗與認識,這要求更多的教師參與到集中實習指導過程中識,可以首先讓多位教師與實習基地建立密切的合作,即先“老師實習”再“學生實習“,這樣可以改變有的指導老師科研精深、實踐不足的現狀,從而提高實習指導質量。而且,現代通訊手段的普及使得師生互動可以遠端進行,教師可以在不妨礙日常教學的條件下實現對實習生的有效指導。師生共同實習。我們認為,教師旁觀式指導,不如師生共同合作實習,初次實踐可由教師設定較完美的實習計劃,然後設法逐步引導學生形成共識,並付諸實踐。該模式可以同時提高師生的實習積極性與投入性,並符合真實專業實踐情境中的工作模式,具有更高的生態效應。

  4.實習評價堅持多元評價、主客統一,重在過程。評估指標。評估組老師結合實習質量評價表進行較為客觀性的打分。鑑於該模式下的實習是問題解決式的,實習報告也是對專業問題解決過程的回顧與總結,甚至可以直接完善成為學生的畢業論文,從而實現實習與完成畢業論文的有機銜接,因此對實習報告及其形成過程的考評借鑑本科畢業論文與設計的評價指標體系,並做相應補充完善,做到參考標準系統、明確、統一。過程性評估。實習之初,重點評估實習計劃,考查實習計劃的可行性與合理性;實習之中,監督檢查是關鍵,學生需要填寫中期總結報告,彙報實習進度、查詢存在的問題、調整下一步實習的計劃;實習之末,實習總結匯報與評估是成果,學生提交實習總結報告,並對評估組老師及相關部分負責人進行彙報,評估小組綜合意見對每位實習生形成最終的成績評定結果。

  參考文獻:

  [1]韓豔萍.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思考[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