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心理學結課論文

  變態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其課程教學存在理解困難、理論脫離實際等問題。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變態心理學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提高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變態心理學教學質量的探討》

  [摘 要]變態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其課程教學存在理解困難、理論脫離實際等問題。根據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特點,對變態心理學教學方式、考評體系、實踐教學等教學環節進行改革和探討,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變態心理學教學質量,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臨床心理學專業人才。

  [關鍵詞]變態心理學 教學質量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0-0096-02

  變態心理學教學存在內容抽象、空洞,缺乏特徵性等問題,缺乏臨床實踐的在校生難以掌握各類精神心理疾病的臨床表現,學生普遍反映本門課程學習難度大,各種概念及相關疾病臨床表現難以理解,部分精神心理疾病臨床症狀類似而難以區分。多數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招收文科生或文理兼招,其專業培養方案缺乏系統的診斷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等醫學科目的教學,學生相關醫學的基礎較差,雖然通過系統的變態心理學理論教學能夠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相應精神心理疾病發病原因、臨床表現、診斷標準等理論知識,但學生難以將理論聯絡實際,對於部分精神心理疾病難以理解,甚至部分該專業畢業生難以在實際工作中識別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使本門課程知識的掌握存在表面化傾向。提高變態心理學教學質量,對於培養優秀的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至關重要。本文結合筆者近年來從事變態心理學的教學經驗,探討適用於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變態心理學的教學方法,以期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本門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應用PBL教學法,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PBL教學法***基於問題教學法***是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首創,包括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論證假設、總結的五段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通常以小組進行,以問題為中心,要求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具有激發學生創新性、主動性等優點,目前在各學科教育中已廣泛應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根據變態心理學教學章節的特點,選取部分較難掌握的疾病或重點內容,如精神分裂症、癔症、廣泛性焦慮等,在授課之前佈置相應的病例並提出相關問題,如該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發病原因、與相似疾病的鑑別診斷、相關干預方案等,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分組討論,以書面作業或在課堂中回答這些問題,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完成相關資料的查閱,問題討論也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其良好的團隊合作與交流能力。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授課教師針對病例予以適當講解,以加深學生對各類精神心理疾病的理解。PBL教學法不僅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變態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將之前部分科目的相關知識進行很好的連結。如掌握情感性精神障礙內容需複習普通心理學課程中關於心境的含義,完成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相關問題需瞭解發展心理學的部分內容,理解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的社會康復需結合健康心理學的相關知識。

  二、加強課堂案例討論,強化學生對各類精神心理疾病的理解

  變態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部分精神心理疾病過於抽象使學生難以理解,如人格障礙與普通人相似使學生很難區分,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因學生缺乏臨床實踐難以掌握其妄想、幻覺、情感淡漠等臨床特點。只有將各類精神心理疾病的臨床表現、發病原因、典型症狀與具體案例相結合,避免單純的理論講述,才能使學生充分了解該病特點。因此,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習內容;在臨床案例教學時,增加案例討論學時數;根據案例分析其臨床症狀並完成課後相關作業,以增強學生對精神心理疾病的感性認識和學習興趣。

  三、藉助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在具體的變態心理學教學過程中,對於部分不易掌握的章節可以通過運用學生感興趣、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如電影教學、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避免填鴨式或純理論教學影響學習效果。如精神分裂症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精神疾病,在本門課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學生缺乏臨床實踐,較難理解該病幻覺、妄想、智力等方面的臨床表現及特點。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可以選擇觀看電影《美麗的心靈》的部分內容,通過分析影視作品中納什的特點,結合教師講解,幫助學生理解該病的幻覺、妄想的臨床表現。同時,影片中納什在服用藥物過程中出現的思維活動緩慢、情感表達異常、性慾下降等特點,也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抗精神病類藥物的不良反應,瞭解康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會康復的意義。在孤獨症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缺乏孤獨症臨床經驗的實際,可以通過選取觀看電影《雨人》的部分內容,結合雷蒙的特點,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kanner三聯徵***社會交往障礙、語言交流障礙、興趣範圍狹窄及動作行為刻板***”的臨床表現。對於部分較為空洞的教學內容,如人格障礙,可以結合某些歷史、文學著作中的人物;講授偏執型人格障礙可以結合《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講授衝動型人格障礙可以結合《水滸傳》中的李逵;講授強迫型人格障礙可以結合歷史中的諸葛亮。通過介紹這些人物的相關事蹟幫助學生掌握人格障礙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標準,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於部分心理疾病,如神經症,可以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要求學生分組模擬精神心理疾病的臨床診斷過程,通過親身參與感受,瞭解相關心理疾病的特點及問診注意事項,加深學生對各類精神心理問題的理解。

  四、改革考核模式,提高知識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注重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題目主要由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論述題組成,這種考核方式存在死記硬背、內容偏多、不重視實踐操作技能掌握及學生易作弊等諸多弊端。變態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質的學科,其考核應注重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贛南醫學院自開辦應用心理學專業以來,變態心理學考試試題全部由案例組成,要求學生針對案例進行分析,解決相關問題,以考核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同時,將變態心理學科目成績分多次考核,將在PBL教學過程中的發言情況、平時案例分析及討論情況、課程論文、病例情景模擬等內容作為成績的一部分,考核學生平時對各類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實際應用能力,鼓勵學生認真思考、總結,達到教學目的。   五、合理安排實踐教學,強化理論聯絡實際能力

  傳統的變態心理學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缺乏課間見習,使學生難以將理論知識應用於臨床實踐。因此,對於某些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神經症、抑鬱症,或綜合醫院常見的心理問題,如軀體形式障礙、腫瘤科患者身心問題等,應儘可能安排精神科或綜合醫院心理衛生門診的課間見習教學。學生通過查閱病歷、觀摩問診、案例討論、詢問病史等臨床活動,結合心理測驗及相關心理治療等工作,瞭解各類精神心理疾病的分類、診斷標準,提高問診、詢問病史、精神檢查、輔助診斷、常用心理測驗量表使用等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以達到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和解決實踐問題能力的目的。

  六、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重視人文精神培養

  目前,我國重性精神病發病率有下降的趨勢,而情感性精神障礙、神經症、應急相關障礙等與社會心理因素相關精神心理疾病發病率逐年增加。因此,變態心理學教學需要適應時代要求,將課程重點內容向神經症等傾斜。同時,由於歷史和社會文化原因,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容易受到社會歧視,在就醫過程中更需要心理治療工作人員的支援、鼓勵和理解。因此,在具體的變態心理學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如增加變態心理學發展史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在歷史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瞭解人文精神在變態心理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變態心理學、精神病學等學科逐步建立在人類發展史上的意義。通過相關的介紹,提升學生人格的整體境界。

  綜上所述,通過對變態心理學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豐富教學內容與創新教學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變態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提高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對心理測試與評估、發展心理學、心理治療學等相關科目的掌握和理解,能夠初步識別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優秀的臨床心理工作人才打下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 劉新民.變態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2] 王紅星,蔡焯基.提高醫學生精神病學臨床教學質量的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2***:202-204.

  [3] 潘俊.關於高職高專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大學教育,2012,***8***:108.

  [4] 郭慧榮.《精神病學》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原則與程式[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4***:117-118.

  [5] 章家恩,駱世明,葉延瓊,等.生態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實踐――以華南農業大學生態學專業為例.[J].大學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