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結課論文參考
積極心理學是當代心理學最新進展之一,它以人類積極力量與美德為研究物件,關注人類生存與發展,倡導心理學研究積極取向,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詮釋心理學,一經提出便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積極心理學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門新興的研究領域,是一門專門研究人的積極的品德、力量以及情感體驗等積極方面的科學,是以積極待人、積極思考、創造積極的精神與態度,提供積極的機會,肯定積極的價值,使它的服務物件在感受積極的過程中學會創造積極、給予積極並最終獲得一種實實在在的積極力量。
積極心理學是針對大部分人的心理狀況來指導人們如何追求幸福生活的學科。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使其獲得幸福呢?
1.瞭解中學生顯著的音樂心理特點
中學生既有別於兒童,又不同於社會上的青年人,而兩者的音樂心理特徵,他們兼而有之。從中學生的年齡特點看,他們正向著成年期發展,可又保留著天真爛漫、幼稚活潑的兒童特點。有些學生不敢當眾唱歌,表現的極其緊張、害怕。明明唱的很好可總是說“我不會,我不會”;還有一部分學生唱歌時面無表情,聲音無力,象在背書;有的甚至不喜歡唱歌,拼命把書遮住臉。這些都是學生不夠自信的表現,這個現象如果不加以重視,不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將會出現惡性迴圈,從而最終導致整個音樂學習的失敗,其帶來的危害不單是音樂學習本身,由於缺乏自信,對學生整個人生的發展都會帶來危害。因此,在學生階段,樹立積極心態是非常重要,它可以使學生對自己能力充滿信心,相信自己的存在價值,相信自己能獲得成功,哪怕遇到困難,也能直面困難,不屈不撓,迎刃而上。
2.教師要有較高的歌曲演唱能力和技能技巧
作為聲樂教師,首先必須具備較強的歌曲演唱能力和歌唱的技能、技巧。這是學生很樂意學習聲樂的必要條件。很多學生願意拜演唱能力較強的老師為師,這是情理之中的。所以作為音樂教師,必須時時汲取先進的聲樂技能技巧為我所有,使自己的聲樂教學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上,能較好地示範具有相當難度的藝術歌曲和聲曲,同時要加強學術交流,廣泛涉獵國內外先進的聲樂演唱方法。這樣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就會積累豐富的聲樂技能技巧,永葆歌唱藝術青春,這樣學生才能對自己的專業老師有一種敬仰之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慾望。
3.教師要學會獲得幸福並關心學生
教師要學會獲得幸福,教師的言傳身教對每一個學生有著強大影響力。教師的心理健康無疑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和保障。我們應將積極心理學的因素注入到教師的心中,讓每一位教師都關注自己和他人的積極面,挖掘出自身的優勢和美德,肯定這些美德,才是獲得幸福的前提。教師在上課時,首先要有責任心和崇高的師德,要用自己的感情去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特別是對條件差的同學,要多關心他們,不嫌棄他們,及時表揚學習上的點滴進步,多鼓勵他們,使他們有足夠的信心,併力求使他們在學習上得到一定的進步。而對那些很自負的學生,首先要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自我反省自己,正確地對待自己。使他們從對立面轉向過來,相信自己的老師。
4.創設良好課堂氛圍,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誘導積極情緒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類進行各種有意識的心理活動或外在行為,都必須依賴自己已有的心理資源。”因此,課堂教學中,注意創設良好氛圍,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誘導積極情緒,對於提高歷史學習質量,提高學生積極品質都是非常重要的。
4.1 培養學生在誠實守信中獲得幸福。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關內容來教育學生。例如:在《好孩子要誠實》的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唱歌,更要讓學生懂得誠實守信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歌曲
《勞動最光榮》等都是 教育學生學會做人的道 理,使人養成誠實、守信、勇敢、講文明禮貌、熱愛勞動的好作風、好習慣,養成好的習慣就是獲得幸福。
4.2 培養學生在養成好習慣中獲得幸福。我們要讓學生懂得勞動,快樂;勞動,幸福。勞動是成功者開啟光明道路的一把金鑰匙。教學中我們要利用《洗衣歌》、《勞動最光榮》這類歌曲,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學生養成愛勞動、不怕髒、不怕累的好習慣。學生有了親身體驗,也提高了自己的認識和勞動興趣。從而體驗到勞動的幸福和快樂!
4.3 培養學生在孝敬父母中獲得幸福。孝敬父母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新世紀的學校教育,應該更加註重學生的孝敬教育。我們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孝敬父有意識的滲透到教學之中。例如:在《小烏鴉愛媽媽》的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烏鴉反哺的美德。學會疼愛自己的媽媽。學習《只要媽媽露笑臉》時,讓學懂得媽媽露笑臉自己也快樂!讓學生從中學會感恩。使學生在孝敬父母的過程中 體會到幸福。
4.4 培養學生在關愛中獲得幸福。關愛是生命意識的情感基石,關愛他人也是人人都應具有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抓住音樂課上的每一個契機,讓學生懂得如何更好地去關愛自己與關愛他人。例如:歌曲《咱們從小講禮貌》能讓學生學會禮貌用語,維護公共衛生等等。《對不起,沒關係》讓學生學學會講禮貌、講文明,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和睦相處,通過歌曲的 藝術形象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學生在這種相互關愛的氛圍裡,形成積極 心理力量,也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幸福。
3.改進教學評價,增進積極體驗
積極心 理學認為,增進個體的積極體驗是 發展積極人格和積極力量的一條基本途徑。人的成長是一個探索外界的過程。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科學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給予學生肯定和激勵,增進積極體驗,讓學生獲得內化意義的成長。
總之,積極心理學追求人類獲得幸福生活的內在理念,為我們認識和把握人類自身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維度。將積極心理學理論引進課堂,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態度等都有積極作用,值得今後在教育 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 曹理主編.《中學音樂教學論新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2
淺論中華文化與積極心理學
〔摘要〕中華文化是連續5000年的文化,其生命力的本質在於:能有效地協調個體與個體、群體與群體的關係;既有利於個體的發展,又有利於族群的發展;既有利於當前的發展,又有利於長遠的發展。從而保證了文化的不斷更新,不斷完善,維繫著民族的旺盛生機,使中華民族保持著幸福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保持著不怕困難愈挫愈奮的品質,保持著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德。這些都和積極心理學異曲同工。積極心理學要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形成有中國特色、民族化了的積極心理學。
〔關鍵詞〕文化;融合;力量;幸福
2006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同志在美國耶魯大學就中國文化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中華文明做了精闢的概括,他指出:“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連續5000多年發展至今的文明。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發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深深影響著古代中國,也深深影響著當代中國,現時代中國強調的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社會和諧、和平發展,既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
連續5000年的文化,本身就昭示一個道理:這個文化有著很強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的本質在於,能有效地協調個體與個體、群體與群體的關係;這種文化既有利於個體的發展,又有利於族群的發展;既有利於當前的發展,又有利於長遠的發展。從而保證了文化的不斷更新,不斷完善,維繫著民族的旺盛生機,使中華民族保持著幸福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保持著不怕困難愈挫愈奮的品質,保持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德。這些都是積極心理學要培養的基本品質。胡在講話中將中華文明提煉為:注重以民為本,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注重自強不息,不斷革故鼎新;注重社會和諧,強調團結互助;注重親仁善鄰,講求和睦相處。這些都是積極心理學倡導的重要內容。這也正是我將中華文化與積極心理學聯絡起來的理由。
一、融合性和包容性是中華文化的特點
中華民族是一個民族群的總稱,中華文化也是多種文化的融合。這一特點可以從“龍”的圖形中得以體現。龍是地球上沒有的動物,而在中華民族的心目中卻有龍的圖形和龍的概念。古人沒有文字,抽象概括的能力也相對較低,然而中華民族的祖先們創造了龍,設計了龍的形象,龍是一個九不像的形象,表現出了融合團結的理念,表現了叱吒風雲、騰雲駕霧的力量,鹿角、魚鱗、蛇身、獅鬃、鷹爪、蝦眼、馬齒、牛嘴、狗鼻、公羊須,總之是眾多動物的組合,眾多動物優秀成分的組合。
所以,中華文化不是一個單一的文化,它綜合了五十六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千百年來約定俗成形成共識的是以儒釋道為主的文化,有眾生平等的佛學思維,有陰陽統一的道家哲學,更有講究秩序、講位置的儒家思想。中華民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從而決定了它的包容性,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它會不斷地從世界各種文化中吸取營養,為我所用。
二、天道的概念蘊含了積極心理學的基本概念
積極心理學是關注力量和幸福的學問,中華文化蘊含著這兩個基本理念,價值先是強調力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永不停滯的動力。千百年來一直成為激勵中華民族不怕困難、艱苦奮鬥、克服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至理名言。
中華民族對“天”、對自然有著敬畏之心,他們敬畏天的永恆,敬畏天體執行規律的強大力量,他們發現月球圍繞地球周而復始地運轉,月圓月缺,潮漲潮落,表現出不可抗拒的規律性;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種秋收、暑往寒來,表現出極強的秩序性;太陽又在銀河系,隨著眾多星體,各有其位、各有其序、有條不紊,不急不緩。究其原因是宇宙天體各守其位,各自遵循自己的執行規律,執行在特定的軌道內,不錯位,不亂序,才保證了宇宙天體的正常運轉,保證其自強不息。
中華民族的祖先,帶著對上天的敬畏,發現了“位置”和“秩序”是天體執行的兩個重要因素。他們堅信人世間也應該有種規律來保證社會的正常運轉。除了社會制度以外,還有社會的倫理和道德。儒學認為人際關係應遵循的原則就像是天體執行規律一樣,是不可違逆的,故而稱之為天理。將人際關係概括為五種,既為“五倫”。也就是作為一個人應該處理好的五種關係:一是夫妻倫,這是五倫的基礎,是保證一個人充滿自信,有力量有幸福感的基礎。二是父子倫,強調父慈子孝,父母要關愛子女,慈愛善良,明是非,辨善惡,以身作則;兒女要尊敬父母,承父志,揚傳統,為父母爭光。三是兄弟倫,強調為兄之道,要關愛弟弟,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以顯兄長之風;為弟之道,要尊敬兄長,表現出謙讓和恭敬的品德。四是君臣倫,也就是上下級關係,講究君待臣以禮,臣待君以忠的相互負責的上下級關係。五是朋友倫,強調朋友間誠信友愛。
在這五種關係中,中華文明特別強調了三個關係的三個主要方面。父子關係中強調了父親的主導作用,即父為子綱。在君臣關係中強調了君的主導作用,即君為臣綱。在夫妻關係中強調了丈夫的主導作用,即夫為妻綱。中華文化認為,這種有重點的五倫關係,像天體執行一樣有著不可抗拒性,順之則安,違之則亂。
其次是幸福感,中華文化強調品德與幸福緊密相聯絡,有德才有幸福“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強調一個人的道德,是力量和幸福的保證,厚德才能載物。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仁者無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都強調了一個人的幸福感與其道德修養息息相關。孔夫子有一個最聰明的學生叫子貢,他曾向孔夫子提出了一個很智慧的問題:“有一言可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意思是,您可不可以教一個字而讓我終身奉行?孔子說,是寬恕。也只有如此才能有博愛,才能行仁道,才能接納別人,關愛別人,從而才有自己的幸福。
三、中華文化的三個傳承渠道與社會支援系統
中國佛教界有一位大師,就是八十三歲高齡的淨空法師,他曾很形象地說,中華文化,靠三個廟傳承下來。一是祠堂,二是孔廟,三是城隍廟。
祠堂是中華民族家庭、家族祭祀祖先教育子孫的重要場所,祠堂中設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特別是為家族立過功,爭過榮譽的先祖,都會以濃重的筆墨寫下光輝的一頁。他們的事蹟和功德就成為教育子孫的最好的教材。祠堂的教育都要求子孫守道德,立大志,光宗耀祖。那些違背道德辱沒家族的人會被家庭家族所拋棄,擺不上祠堂,入不得家墓,成為奇恥大辱,所以祠堂在美德的傳承中發揮了很強的作用。
孔廟是傳承儒家文化,教化國民的場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有尊師重道的光榮傳統。教師在社會中有著很高的地位,講求“天、地、君、親、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師的位置僅次於父母。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在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只有品德高尚、學問精湛的人方可為師,他們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一代代傳承下來。
城隍廟是以因果報應為基本理念,勸導人們行善戒惡的場所。俗語道行善之家必有餘慶,行惡之家必有餘殃,使人們對做壞事的後果有畏懼之心,從而規範人們的行為,引人揚善抑惡。
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看,三個廟堂保證了人的歸屬感和社會支援系統,祠堂使每個人歸屬到自己的家庭、家族,從而保證了最基本的安全感。孔廟,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個靠師生組成的無形的組織,成為另一個社會支援系統,使人有力量感。城隍廟使那些有道德做善事的人們形成一個以志同道合為目標的無形的組織,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這個道理,這些社會支援系統就成為人們有幸福感有力量的保證。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著積極心理學的基本概念,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心田裡,積極心理學要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形成有中國特色民族化了的積極心理學。這樣更容易被我們所接受,使我們感到親切,從而也更為實用,能使積極心理學為民族素質的提高,培養中華民族的幸福感和自信心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