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如何預習

  同學們應該知道預習是學習的起步環節,課前預習是提高質量的重要前提,那麼中學生該如何預習語文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中學語文的預習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學習語文的第一步就是預習。預習的好處很多。你養成預習的習慣以後,不但能更好地學習新課,而且還能提高自學語文的能力。有人作過這樣的比喻:掌握好預習的方法,就像獲得一把“金鑰匙”一樣重要。怎樣做好預讀課文呢?

  第一步,粗讀——掃除障礙。

  預習一篇課文,先要粗讀一遍。遇到疑難的字、詞,要查一查字典、詞典,掃除障礙。只有做好這些準備工作,才能通順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岳陽樓記》中,“浩浩湯湯”中的“湯”***shāng***容易讀錯,當“水流大而急”講。“薄暮冥冥”中的“冥”***míng***當“昏暗”講, 這樣就容易理解了。

  第二步,細讀——找出問題。

  細讀就是認真細緻地讀。試著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讀,提出疑難問題。例如,預習《孔乙已》這篇小說,文章為什麼說“孔乙已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人呢?”並在句子下面畫一道線,打上一個“?”號,等上課時,帶著這個疑問用心聽老師講解,那時,會很快明白的。當然,預習時,千萬別忘了研讀每課前的“預習提示”和“閱讀提示”。“預習提示”主要是針對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提出一些啟發性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時提出一些字詞,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去理解和掌握。預習可以使同學們嚐到學習的快樂,上課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也能對答如流了。

  中學語文的預習方法

  簡單的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先弄懂最基礎的知識,再通過做練習和與其他人討論的方式擴充這些知識,最後把他們吸收到大腦裡,也就是記住他們。以下是我以平時學習經驗總結的具體四條:

  首先,要加強對自己的管理力,能夠抵禦各種誘惑,還要對外界的干擾,做到波瀾不驚。比如,上完補習班後是鞏固一下所學知呢?還是玩電腦呢?這個選擇的後者對一些人很有誘惑力。但一定要選擇前者,因為把課上的內容再鞏固一遍可以加深印象,否則又忘了,等於沒學,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

  其次,要給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絕不能把別人的計劃照搬過來。因為你有自己的習慣,別人的計劃化不一定適合你。

  想讓計劃適合自己並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開動腦筋,自己思考了。

  第三,利用週末和假期查詢自己的漏洞。找出自己的弱點,加強練習,直到熟練。一段時間之後,你在這一方面你就會更上一層樓。

  第四,要學會自我評價學習效果。我們不僅要學,在學完了之後還要檢測自己。避免我們對自己滿意,認為自己什麼都會,到過招的時候,才埋怨對方不按套路出拳.

  總而言之,自主學習是一段艱難的過程,一個人如果想要成功,就得從冷板凳做起,嚐嚐痛苦的滋味。到了以後,通過自身的反覆學習,會讓這種程式變得很有趣,更會讓他成為你的一個好幫手。

  中學語文的預習步驟

  1、學期預習

  是指在開學之前,利用假期對下一學期的學習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瞭解,做到心中有數。並聯系過去的經驗教訓,根據自己的特點,想好相應的措施,制訂出學期學習計劃。

  學期預習的做法一般為全冊預習,從整體上了解和熟悉全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和特點。首先,通讀教材,清楚教材的章節數、章節題目和分量;然後明確教材的目的、任務、要求、重點和難點等,從客觀上把握教材;同時做好預習筆記,蒐集參考用書,試做有關練習,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

  2、單元預習

  是指在學習某一單元之前,預先從整體上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明確這一單元的學習目標和重點,思考如何學習的方法。單元預習一般利用晚上的自由學習時間和節假日來進行。

  單元預習的做法一般為單元或章節預習。如果對某科已進行了全冊預習,則可在完成了全冊預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系統地熟悉單元教材內容,明確單元目標和任務;探索單元間的相互聯絡,消化理解重點知識;通過試做課後習題鞏固預習效果;做好單元預習筆記。

  3、課前預習

  是指在老師講課之前,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或其它空閒時間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課前預習一般要求自己去獨立地閱讀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瞭解,並做好學習新知識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