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色鹿教學反思
《九色鹿》是一個民間故事,寫了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遠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後受到了懲罰。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本課主要是針對故事中的兩個重要角色進行分析,讚揚九色鹿捨己救人和勇敢善良的高尚品質,譴責了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見利忘義的可恥行為,揭示了真善美必將戰勝假惡醜的主題。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通過“你覺得九色鹿是一隻怎樣的鹿”、“調達是一個怎樣的人”、“國王是一個怎樣的國王”三個問題展開,對三個重要角色進行分析,其中又以九色鹿和調達的分析為主。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由此可見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之大。“讀”是教學的主要活動,也是學生品味,語言的主要方法。在第二段教學活動中,我注重花時間讓學生與文字直接對話,重點感悟、朗讀詞句,分角色朗讀,說話練習,體會九色鹿的勇敢、善良、不求回報,調達對九色鹿救命之恩的感激、鄭重發誓。
通過靜心默讀,圈圈畫畫,看看“九色鹿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學生從“波濤洶湧”“奮力掙扎”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調達在奮力求生。從“立即”“縱身”這些詞語中想象九色鹿毫不猶豫、奮不顧身救調達的情景,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勇敢。通過課堂教學,我發現學生的思維很活躍,他們把自己的生活經驗都結合了進來,對詞語的理解已不僅僅侷限於字面了
2、彰顯學生個性,提高思維能力。
結合課文教學目標,通過對課文留白處的充分挖掘,教學過程中採用各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如分角色讀九色鹿和調達的對話;演一演調達的鄭重起誓;想象說國王斥責、重罰調達、下令保護九色鹿的話,體會國王慚愧的原因。在交流“面對此時的調達,九色鹿非常氣憤,它想到了什麼?”時,學生們說:“九色鹿想到當初救調達的情景。”“九色鹿覺得調達感激的話語還在耳邊迴響。”“九色鹿想到調達當初發下的可是重誓、毒誓啊!現在他竟然背信棄義。”
“調達為了金錢竟然出賣自己,真是‘見利忘義’!”“調達還帶領軍隊來加害我,他不但沒有知恩圖報,反而恩將仇報!”……學生們飛揚的個性得到彰顯,孩子們思維的火花在閃爍。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學中,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與文字、同學的交流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內化語言。
3、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自導自演課本劇為合作學習搭建了一個平臺課堂中卻沒能進行。
篇二
《九色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後受到了嚴懲。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採用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並在此過程中初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課堂上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閱讀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文字、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字,理解課問中的重點詞句,從而明白道理,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在課堂上,在重點詞句的理解這一環節,我還顯得有些操之過急,對學生的引導還不夠到位,今後還要在這方面多下工夫。
同時我還有兩點體會:一是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備好教案,然後“按圖索驥”的過程,而是開放多元、動態生成的多向對話過程。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以學定教,把學生的學情作為教學新的生成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任,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是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潛心讀書。在教學中,老師還應該採取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感悟文字語言,如:看著畫面想一想,當時調達會怎樣向九色鹿起誓,會怎樣說,怎樣做?這樣,讓學生與文字進行“零距離”心靈對話,才能更好感悟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