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預習的重要性

  預習,作為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那麼同學們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預習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首先,預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預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自讀自悟的自主學習過程。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新型學習方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掌握自學的方法,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在教學中我們也常常可以看到,學生在有興趣的情況下學習,效率最高。而預習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幫助學生培養自己學習的興趣和意志力,近而使他們能主動去學會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僅能儲備知識而且還可以形成他們的某些技能。因此可以說,預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在已獲得知識能力的基礎上,在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指導下,利用各種學習條件和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始終要“運用自己的心力,去嘗試瞭解”新的學習物件。比如,要通讀或瀏覽課文,就得默讀或速讀,遇上生詞難字,就要親自動手去翻翻字詞典;對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嘗試著去查閱有關書籍獲取新知;對難解之處就要圈圈點點以存疑質疑;對體現段意和全文主旨的關鍵句、中心句則需標明畫出,對經過初步探索而有所悟有所得之處則要做些批註或摘錄;要縱觀全文,就要學著概括段意,編寫提綱。可見,這一學生自我求知的過程,就是良好讀書習慣養成的過程,就是自學能力培養的過程。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預習”這一環節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其次,預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麼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預習是促進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孩子求知慾,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對一篇課文的預習,學生提前瞭解了要學習的課文生字生詞、課文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識背景,為上課掃除部分知識障礙,而在預習中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聽得更專心。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上課創造了有利的心理狀態,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用教育學的理論說,帶著問題上課,求知慾更強,變被動為主動,預習中獨自弄懂的內容,經過了積極思考,就難於遺忘。預習中沒有弄清的問題,經過了一番思考,聽課時豁然貫通,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印象經久不忘,可以大大提高聽課的質量。因此,預習的深入與否,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率。

  高效課堂預習的方法

  一曰立足點。高效課堂的預習,不是一般意義的“同學們,請自己先看看。”“把不懂的內容圈圈、點點、畫畫。”也不是“找出自己不會的問題,為教師講做好準備。”而是,立足於學生原始“學習權”的歸還,是基於問題解決的、深入的、系統的自主學習。高效課堂不主張預習為教的“二傳”“留後手”,而是,憑藉預習,讓學習直接發生在學生身上。

  二曰時間點。在侵佔學生課餘時間成為習慣,甚或,靠佔領學生課餘時間,標榜對學生“負責”的當下,高效課堂旗幟鮮明的主張,預習的法定時間點應該在課內。諸如,課前有預習,課後有作業之類,都是對高效課堂的褻瀆。誰英雄,誰好漢,課堂效率比比看。高效課堂之所以要高效,其實質還在於把課外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

  三曰關鍵點。當我們強調“學”的時候,並不是在否定“教”、限制“教”,而是,呼喚“教”的轉型,即由前臺,轉到後臺。當下的情況是,不少教師進入課改之後,遭遇“後臺的迷茫”,有些甚至患上了“後臺失落症”,繼而發展為“後臺不作為”。預習效率的高低,關鍵點就是後臺的“教”要為前臺的“學”提供知識建構的“腳手架”和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縱觀課改現狀,“怎麼學”的缺失,充分印證了“後臺不作為”的無奈。

  四曰增長點。預習要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學”。高效課堂的“學”是個多元的概念。一“學”是“三學”,即“獨學”、“對學”、“群學”。其中“對學”、“群學”就是合作學習。合作即生成,生成即增長。合作以“獨學”為基礎,“獨學”的充分,才能確保合作的有效。合作的具體操作,要按照學習的需要選擇或“對學”,或“群學”的形式,切忌一味追求“大呼隆”。

  五曰創新點。預習環節的創新,需重重點關注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實現預習操作從“試題化”向“問題化”的轉型。要回歸課堂的問題本位。二是從學案預設問題牽引預習,向學生自主生成問題預習轉型。發現問題就是發現發展空間。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條件。從提出問題,再到“我的問題我解決”,實現從自主提問,向自主解決的學習飛躍。三是從目標認定,向生成目標轉型。既然作為預習目標,就不應該成為教師的專利。三維目標也不應該僅僅是教的概念,要逐步變為學的概念。課堂的經典開場白應該是:“同學們,今天咱們應該學點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