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在五年級的蘇教版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好哪些反思呢?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去反思新的教學方法,才會有所收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1、激發興趣,匯入習作。贊可夫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因此,本次習作教學從學生樂於接受的談話開始,開啟學生的話匣子,引發學生情感傾吐與交流的慾望,做到“情動而辭發”,以積極的心態對待這次習作。

  2、用好例文,指導習作。首先,新聞“主體”部分的寫作是教學的難點。學生受以往寫記敘文的影響,往往會把主體部分寫得詳盡具體,繪聲繪色。教學中,利用兩段文字,一段是記敘文式的詳細描寫,一段是新聞式的概括描寫,讓學生進行品讀、比較,使學生感悟到新聞主體的寫作要領是:用概括的語言寫出大體經過,為學生後面的習作練習做好鋪墊。其次,新聞報道的“題目”是畫龍點睛之筆,先對例文上的標題進行品評,再在後面練說遇難時,運用“劉翔奪冠”的幾個標題進行品讀,發現其特點。這樣以後,學生對於標題的擬定就找到了一塊摘果子的跳板。

  3、取材生活,落實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這次習作正是遵循了這一理念,自始至終,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周圍的生活。由準備時的看新聞,到上課伊始的說新聞到品析標題,再到最後寫新聞,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樣的習作學生不會為“無米之炊”而愁煞。

  4、作文講評,放扶有度。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修改習慣和修改能力,因此,對習作的修改,老師只是提出提示性的修改建議,具體的修改過程,交由學生自主思考、操作,並提供生生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學會修改。

  

  這篇課文是冰心寫的一篇散文,課文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生機勃勃的“趕春”的兒童和春天裡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兒。字裡行間洋溢著一種生機,令人感到十分快樂。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文字理解花兒和兒童一樣是那麼生機勃勃,令人快樂的。難點是理解“為什麼作者說‘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我細細研讀了教材、教學參考書、備課手冊、《新補充閱讀》上的課文助讀,還上網瞭解了冰心,閱讀了一些冰心老人的作品。教學完本課後,覺得有幾點教學是成功的。

 

  一、抓住主線,理清思路,掌握內容。

  在學生讀通課文內容後,讓學生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待學生說出是按遊覽順序來寫的之後,就追問:作者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默讀課文,畫出表示作者行蹤的詞語。然後交流板書:頤和園門口、知春亭畔、湖邊、玉瀾堂。接著讓學生根據作者的遊覽路線及板書提示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反思:以作者的遊覽路線為抓手引導學生分段,便於學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為全文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住突破口,落實重點,分散難點。

  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後,我就緊抓課文的題目展開深入的教學——“找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現了兒童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重點學習第1自然段,通過圈畫一些關鍵詞體會頤和園門口的兒童多。再理解這個比喻句中的“大魔術匣子”指什麼?“小天使”又比喻什麼?在此基礎上,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突出了孩子的活潑可愛、朝氣蓬勃。最後進行賞讀品味。2、出示自學要求,按照同樣的學習方法自學第2—4自然段,可同桌交流補充。3、集體交流。圍繞“你找到了哪些描寫兒童多的句子?課文中的‘兒童’是一群怎樣的兒童呢?”兩個問題展開。逐一出示表現兒童多的句子,理解、品悟、朗讀。4、重點學習第5、6自然段,引導學生欣賞海棠花的美,理解“噴花的飛泉”比喻“密密層層的海棠花”的妙。再結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嘆,找出花兒和兒童的共同點。5、迴歸全文,理解“為什麼”只揀兒童多處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反思:以“作者為什麼說‘只揀兒童多處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由讀書感悟,既落實了教學重點,又為下文攻克難點作了很好的鋪墊。

  三、通過找出關鍵的詞語或者句子讓學生感悟,學生在交流的過程就能有根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特別是“課文中的兒童是一群怎樣的兒童?”這個問題能引導學生在文字的背後挖掘文字的深刻內涵。如“看見成千盈百的孩子------一群接著一群的小天使。”讓學生體會遊春兒童的多和快樂之外,結合“小天使”來深入挖掘,這些兒童還是怎樣的兒童呢?天使般的兒童、春天般的兒童、鮮花般的兒童??學生對兒童就有了新的認識——這是一群兒可愛、純真、快樂、活潑,充滿朝氣的兒童。下面的句子我同樣抓了“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香氣息”,兩個“匆匆”等一些最能體現兒童特點的詞句,通過朗讀、

  想象等感悟兒童像春天一樣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早》一文記敘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後園的梅花和魯迅書桌上的“早”字的來歷,讚揚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們要珍惜時間。

  在《早》第二課時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體會臘梅的冰清玉潔和魯迅的為人上了,一開始我讓學生欣賞臘梅的圖片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臘梅的美,引出文章中有關句子,在指導學生體會詞語“潤澤透明”時,我還是運用了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學生看後很受啟發,朗讀起來也更認真,體會更深刻。這樣通過感受臘梅外在的美,聯想到臘梅的早,由此引出魯迅書桌上的早,自然流暢。在課上我精心準備了課件,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課文,效果也不錯,不過在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如我設計的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語不夠自然,有時為了完成預先的教學設計而忽略了課堂生成的及時處理,使課上顯得有些拘束。這些都是需要我不斷改進的。

  在教學最後,我設計了名言的補充,這一環節還是挺受學生歡迎的,能幫助學生積累不少名言,豐富學生知識,對他們也是很有益的,以後的課上類似的延伸應多一些。

  四

  《師恩難忘》一課文質兼美、情感至深。記敘了作家劉紹棠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生動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培養了作者對文學的熱愛,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文章內容雖然簡單,且只舉了一個故事的例子,但是字裡行間透出的是老師的智慧、老師對學生的負責與關心以及作者對田老師的喜愛和敬佩之情。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何難忘師恩”這個問題並讓“師恩”植入學生的心靈呢?

  一、抓關鍵詞。

  教學中,我緊扣關鍵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等想象田老師把古詩改編成動人的故事來講課的經過,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老師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不忘教導學生做人??使學生深入體會到老師的“恩”和對學生的愛。然後,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帶著學生感受作者對老師的喜愛、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點句子——“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裡,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二、抓關鍵句。

  抓句子和抓詞語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教學中,我抓住文中的一個重點句:“我在田老師那裡學習了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這個唯美的句子是一個比喻句,學生很容易就發現了這點;然後,讓學生通過句子理解老師對作者影響之大後。學生談了很多,也表現出了對文中老師的敬佩。這時的學生便與課本產生了共鳴,也就更明白這也是令作者難忘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