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用具的選擇

  我們在喝茶的時候需要有專門的茶具,那麼茶道用具應該如何選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主茶具

  ***1***茶壺

  用以泡茶的器具。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和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脣牆***、嘴、流、腹、肩、把***柄、扳***等細部。由於壺的把、蓋、身、形的細微差別,茶壺的形態就有幾百種。

  根據壺把造型可分為:

  側提壺:壺把成耳狀,在壺嘴對面。

  提樑壺:壺把在壺蓋上方成虹狀者。

  飛天壺:壺把在壺身一側上方、呈綵帶飛舞。

  握把壺:壺把如握柄,與壺身成直角。

  無把壺:無握把,手持壺身頭部倒茶。

  根據壺蓋造型可分為:

  壓蓋壺:壺蓋平壓在壺口之上,壺口不外露。

  嵌蓋壺:壺蓋嵌入壺內,蓋沿與壺口平。

  截蓋壺:壺蓋與壺身渾然一體,只顯截縫。

  根據壺底的不同造型可分為:

  捺底壺:茶壺底心捺成內凹狀,不另加足。

  釘足壺:茶壺底上有3顆外突的足。

  加底壺:茶壺底加一個圈足。

  根據茶壺形態特徵可分力:

  圓器:主要由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線構成的茶壺。骨肉勻稱、轉折圓潤、雋永耐看。

  方器:主要由長短不等的直線構成的茶壺。線面挺刮平整、輪廓分明,顯示出乾淨利落、明快挺秀的陽剛之美。

  塑器:仿照各類自然動、植物造型並帶有浮雕半圓裝飾的茶壺。特點是巧形巧色巧工,構思奇巧、肖形而不落俗套;理趣兼顧,巧用紫砂泥的天然色彩,取得神形兼備的效果。如樹癭壺、南瓜壺、梅樁壺、鬆幹壺、桃子壺等等。

  筋紋壺:茶壺壺體作雲水紋理,口蓋部份仍保持圓形。如魚化龍壺、蓮蕊壺等。

  此外根據有無內膽,茶壺分為普通壺***無內膽***與濾壺***壺口內安放直桶形的濾膽,令茶渣與茶湯分開***。

  ***2***茶船

  放置茶壺等的墊底茶具。既增加美觀,又防止燙壞桌面。其主要形狀有:

  盤狀:邊沿低矮,呈盤狀,可使茶壺線條完全展現出來。

  碗狀:邊沿高聳形似大碗,茶壺被保護在中間。

  雙層狀:茶船製成雙層,上層底部有許多排水小孔,下層有儲水器。沖泡時棄水由排水孔流入下層。

  ***3***茶盅

  又名茶海,是分茶器具,將泡好的茶湯全部倒人。因有均勻茶湯濃度的作用,又叫公平杯。其種類有:

  壺形盅:即用小茶壺作為茶盅使用。

  無把盅:將壺把省略、壺口向外拉出一個翻邊,用以代替把手。

  簡式盅:無蓋,從盅身拉出一個倒水口,有把或無把。

  ***4***小茶杯

  盛放茶湯用以品茗者。其種類有:

  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狀。

  敞口杯:杯口大於杯底,也稱盞形杯。

  直口杯:杯口與杯身同大的桶形杯。

  收口杯:杯口直徑小於杯身的鼓形杯。

  招杯:帶有把柄的杯子。

  蓋杯:帶有蓋子的杯子,有把或無把。

  ***5***杯託***又稱茶托***

  杯託是承託茶杯所用的器具。其形態有:

  盤形:託緣低矮呈淺盤狀。

  碗形:託緣高聳形似小碗。

  高腳形:杯託底部有圓柱狀高腳。

  復託形:高腳託的託碟中心再有一個碗形或碟形的小託,多配合盞形杯或茶碗使用,茶盞或茶碗的底部由小託承託。

  ***6***蓋置

  承託壺蓋、盅蓋與杯蓋等物的器具,以保持蓋子的清潔並避免沾溼桌面。其形態有:託墊形:如碟形杯託。

  支撐形:小的圓住狀器具,支在蓋子中心;或圓筒狀器具,支撐蓋子。

  ***7***茶碗

  大碗形品茗器具,或直接放茶葉沖泡。其形態有:

  圓底形:茶碗底部呈圓球形。

  尖底形:通常稱為茶盞,茶碗底部呈錐形。

  ***8***蓋碗

  由杯蓋、茶碗與杯託三件組成的泡飲組合用器,或用以盛放泡好的茶湯。

  ***9***大茶杯

  多為直圓長桶形,有蓋或無蓋,有把或無把,玻玻或瓷質。

  ***10***沖泡盅、沖泡器

  沖泡盅是指用以沖泡茶葉的杯狀器具,杯口有倒水口。前述的蓋碗與茶盅有時可當作沖泡盅使用。沖泡器是指杯蓋連線有一濾網令茶渣與茶湯分離,中軸可上下提壓如活塞,可令茶湯均勻的器具。

  ***11***水注

  一般是壺嘴細長、壺身較長直的水壺。主要用於盛放冷水,注入煮水器加熱。或盛放開水,溫具時用來注水或者等水溫稍降沖泡茶葉。

  2、輔助用品

  1、奉茶盤

  盛放茶杯、茶碗或茶食等,奉送至賓客面前供其取用的托盤。

  2、茶盤

  泡茶時擺放茶具的托盤。其形態有:

  規則形:茶盤呈對稱的幾何形狀,如方、圓等。

  自然形:仿照木頭、石頭等形態雕刻而成。

  排水形:茶盤底部有孔,可使棄水流入下層的儲水器中。

  3、茶巾

  一般為小塊正方形棉、麻織物,用於擦拭茶具、吸乾殘水、託墊茶壺等。

  4、泡茶巾

  一般為大塊長方形棉、麻、絲綢織物,用於覆蓋暫時不用的茶具;或鋪在桌面、地面上用來放置茶具泡茶***如舉辦無我茶會時***。

  5、茶荷

  敞口無蓋小容器,用於賞茶、投茶與置茶計量。

  6、茶匙

  長柄、圓頭、淺口小匙,將茶葉由茶樣罐中取出時使用,不可以沾水。

  7、渣匙

  長柄小匙,可以沾水,用於去除茶渣。

  8、茶針

  細長、一頭尖利的竹、木製長針,用於通單孔壺流或撥茶用。

  9、茶箸

  用於夾出幹茶茶渣的筷子。或作攪拌配料茶湯用。

  10、計時器

  鍾,表等,用於掌握沖泡時間。

  3、備水器

  1煮水器

  包括熱源和煮水器。

  2、保溫瓶

  貯存開水泡茶,或貯存冷水備用。

  3、水方

  敞口較大容器,用於貯存清潔的冷水。

  4、水盂

  敞口較小容器,用於盛放棄水與茶渣。

  4、備茶器

  1、茶樣罐

  有蓋小罐,由鐵,錫,竹等製成。

  2、茶甕

  陶瓷大甕,用於大盆貯存茶葉的容器。

  日常生活中用什麼茶具呢?這要根據茶葉的種類、人數的多少以及各地飲茶習慣而定。

  東北、華北一帶,大多數人喜飲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壺的大小視人數多少而定。

  江南一帶,普遍愛好炒青或烘青綠茶,多用有蓋瓷杯泡茶。

  福建、臺灣和廣東等省和東南亞華僑,對烏龍茶特別喜愛,宜用紫砂茶具。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一般也用瓷壺或紫砂壺沖泡,然後倒入杯中飲用。

  品飲各種名茶,如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等茶中珍品,則以選用無色進明的玻瑞杯最為理想。品飲綠茶類名茶或其他細嫩綠茶,不論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則水量多,熱盤大,使茶葉容易“燙熟”,影響茶湯的色香味。

  茶道的茶藝

  ***一***鑑賞香茗:主泡師用茶則從茶倉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於賞茶盤中,助泡接過賞茶盤,讓客人鑑賞幹茶,並介紹所用茶的特點。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於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三***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拔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後茶梗。

  ***四***懸壺高衝: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五***春風拂面***刮頂淋眉***:少壺蓋颳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衝去壺頂產泡沫。淋壺可衝淋壺蓋和壺身,但不可衝到氣孔上,否則水易衝入壺中。淋壺的目的一為清洗,二為使壺內外皆熱,以利於茶香的發揮。

  ***六***薰洗仙顏: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八***玉液回壺:用高衝法再次向壺內注滿沸水。

  ***九***遊山玩水:也稱運壺,執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淨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響茶之聖潔。

  ***十***關公巡城:迴圈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為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為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十一***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餘斟於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為序。

  ***十三***品香審韻:先聞香,後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茶湯的鮮醇甘爽,令人回味無窮。

  ***十四***高衝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複第八步動作。

  ***十五***若琛復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複第九、十、十一步動作。

  ***十七***再識醇韻:重複第十三步動作。

  ***十八***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鐵觀音等烏龍茶,內質好,香氣濃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美稱。因是表演,故只衝泡三次,希望能為來賓帶來美好的回味。

  ***十九***完成整套潮州工夫茶的沖泡程式。

  潮州工夫茶的表演以沖泡兩次茶為宜,最多不超過三次。這樣既給來賓一個完整的印象,又不使表演時間過於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