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哲學觀點的論文

  哲學以其深刻的反思性和批判性成為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哲學滲透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中國管理哲學的哲學思考

  當今,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絡日益密切,使管理顯得空前重要,這引發人們研究管理的熱忱,並將其上升到管理哲學的理論高度。黑格爾曾指出:“哲學是認識具體事物發展的科學。” 1哲學根植於各門具體科學理論之中,憑著自身的開放性、批判性的特點不斷吸進新養料而得到充實;它又超越各門具體科學,指導具體科學向前發展。管理哲學的產生的發展正是哲學在具體運用學科的產生和發展。

  管理哲學是“對管理問題的哲學反思”,管理學所研究的問題,自然成為管理哲學所研究的物件,只是二者所研究的層次有所不同:管理學一般是從“ 科學”層次對管理問題進行研究;管理哲學則是從“哲學”層面對管理問題的進一步探討。從哲學層次探討管理問題,一般包括兩個主要方面:其一是管理的“世界觀”層面的問題;其二是方法論問題。中國管理哲學應當是管理者在管理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對管理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基本看法,是管理者在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管理哲學是管理活動的總的理論基礎,是管理文化的核心。

  一、以人為本的中國管理哲學“世界觀”

  由於中西方社會政治制度、傳統文化背景和人的價值觀念的差異性,中國人對管理的界定不同於西方。從本質上來看,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崇尚人文精神、倫理道德和中庸和諧的“價值理性”文化,是一種強調“ 克己復禮”的“ 德性”文化。西方傳統文化信奉“個人中心主義”,強更多地調人應當追求自身價值和幸福,在獨立人格基礎上形成平等社會契約,之後用某種法定形式規範下來。中國和西方傳統文化的差異性,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中國人和西方人對管理本質的不同理解。

  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2就是強調管理者必須通過道德修養,克己正身,恪守禮法,身體力行,樹立自己的良好外在形象,使人民心服,才能上行下效,上善則民善,人民有了道德自覺性,就會接受統治管理。在管理場中,管理者是主體。只有首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他人。管理者正氣凜然、公平正直。以此作榜樣,誰還敢走歪門邪道呢?“正己”是“正人”的前提和基礎。“正人”是“正己”的效果和收穫。從這一意義上,中國管理學既講“ 道”,又講“ 技藝”,是一門真正意義上的管理哲學。

  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3意思是說能戰勝別人者是有力量的人,而只有能首先戰勝自己的缺點、管理好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成功的管理者得關鍵在於自己能否戰勝自己,能否管好自己,只有先管好自己,才有資格去管理好他人。要戰勝自己的錯誤、缺點和不足,就要求管理主體具備高尚品格和修養,才能夠做到“自勝”。

  中國人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念把管理的本質規定為一門大寫的“人學”。 “人”是中國管理哲學的出發點,也是它的落腳點。管理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實踐活動。任何管理都離不開人,管理的主體是人,管理的客體是人、財、物、資訊和技術等,但中心是人,因為財、物、資訊、技術等都要靠人去認識、掌握和運用,才能在管理中發揮作用。因而管理哲學的重要原則之一是以人為本,人的本性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人有七情六慾, 有倫理信念,有價值觀, 有人生觀, 有經濟利益, 也有精神利益, 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當我們在管理中實施以人為本時, 就應該以人性為本,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本性要求, 達到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標。以人為本就是要以人為管理的中心或核心,要關心、尊重人、尊重人的價值、要按照人的生理規律、心理規律和行為規律設計和進行管理。 古典管理科學不是以人為本,而主要是以物為本,以經濟效益為本,以機器裝置和技術為中心,按機器和技術的需要來設計管理,並且只關心效率和經濟效益, 而不關心人和重視人的其他需要,顛倒了人與物的關係,結果卻不能真正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只有堅持以人為本,關心人、尊重人和人的價值,按照人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規律進行管理,才能真正調動人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並且最終能夠實現人的自我價值,有利於人的進步和全面發展。

  二、中國管理哲學的方法論哲學的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中國管理哲學,必須有一個正確的研究方法。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研究當代中國管理哲學,就必須虛心地學習西方的科學管理,但決不是走全盤西化,照抄、照搬的道路。如果按照西方管理學的框架,塞進中國的哲學名句和管理案例,是不能把它錯誤的說成中國管理哲學的。 在研究方法上,要從中國現代的國情、民情出發,研究適合於中國現代國情、民情的中國管理哲學思想體系,這是研究中國管理哲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豐富的文化管理資源,又要從西方管理學中吸取適於中國社會實際的文化營養,不能盲目排外。只有在中國社會實踐基礎上,將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優秀的文化管理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經過一代或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地研究形成的中國管理哲學思想體系。

  與此同時,研究中國管理哲學應站在時代精神的高度,從推動中國社會和市場經濟發展出發,帶著現代社會和市場經濟所引發的“問題”,去發掘、辨別中國古代管理哲學中何者是精華、何者是糟粕。中國當代社會實踐,既是檢驗中國古代管理哲學的精華與糟粕的客觀標準,又是推動中國現代管理哲學向前發展的真正動力。中國管理哲學的歷史命運,主要是根據它滿足於現代社會需要程度如何而定。我們必須直面市場經濟的呼喚和現代社會的挑戰,從中國古代管理哲學中探尋富有現代基因的文化資源,努力尋找中國古代管理哲學與現代市場經濟的結合點和生長點,把哲學原典與現代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但是這種結合絕非是簡單地從中國古代哲學文獻中尋章摘句,而是以自己的人生閱歷去解讀聖賢的書,同中國古代哲人進行心靈對話,結合市場經濟和社會需要,加以當 代詮釋,並賦予新的時代精神,以研究當代中國管理哲學思想體系,使現代人從中得到智慧和啟示,使之成為完善市場經濟和推動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

  總結

  綜上所述,哲學作為對周圍事物以及人自身進行深層認識的結果即人類的最高智慧,是經過“反思”的方式達到的。哲學對於管理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管理哲學就其本質特徵和基本功能而言,乃是“對管理問題的哲學反思”。中國管理哲學是對於中國管理問題的本質思考,這種思考不僅僅在於理論層面,而且還在於積極的踐行。讓中國管理哲學走向實踐,貼近民眾,以人為本,貼近生活,成為社會發展的推動力。我們要用批判的態度來看待,中國管理哲學和古今中外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長短異同,然而,批判和否定並非哲學的目的,前進和上升才是事物發展上升的規律,才是哲學的目的和歸宿。

  參考文獻:

  1.張福擇,楊靜.管理哲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2.楊伍栓,管理哲學新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尹毅夫,中國管理學[MJ.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毛衛平主編,管理哲學[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

  5.彭新武等,管理哲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註釋:

  1.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M].商務印書館,1983.

  2.《論語·顏淵》[M]. 太原:書海出版社,2001.P50

  3.《老子》三十三章

  篇2

  淺談老子的女性哲學思想

  在儒家社會思想長時間佔據主流的背景下,一些名家也指出我國曆史中缺少帶有女性哲學思想的理論體系。其實不然,早被孔子問道的老聃早就在儒家思想成為完整的體系前,創出了一套主要以女性視角論述的哲學體系。

  一、女性哲學思想在《道德經》中的體現

  ***一***對母性生殖的崇拜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王弼著《老子》第六章***《說文》注:“牝,畜母也。”此處的“牝”字,高亨注為母體之意。道是老子思想哲學的根基,以道做天地萬物之母體,可見老子的生殖崇拜更重於雌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明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一章***《說文》訓:“始,女之初也。”《爾雅》訓:“胎,始也。”“始”字是指女子剛剛懷孕之時,而“母”字依舊是指母體。從兩個例子中看出老子喜歡運用女性的生殖和身體比喻道和天地萬物自然的關係,不比其父,只言母體,足以看出老子對母體崇拜的意識特徵。

  除此以外老子還直接運用“母”等字眼直接比喻道,如二十章中提到:“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我愚人之心也哉。”老子在散文論述中僅僅類比“母”可見其濃烈的女性生殖崇拜意識,類似的例子不再贅述。

  ***二***老子思想中帶有女性特質的思想主張

  1.守柔貴雌

  老子首推雌性之柔,“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十章***在本章中,老子指出要集中精氣,行為柔弱,在眼睛、耳朵、口鼻一張一閤中像個嬰兒和雌性一樣退讓不爭,堅持以柔克剛。女子似水的比喻隨處可見,且老子崇尚水的智慧:“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剛,弱之勝強。”***七十八章***此外,老子甚至以是生是死來強調柔弱處世的重要性和優越性:“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七十六章***。正如古話常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若在某方面過於強勢,並不會一定如己所願,甚至會背道而馳。

  由人生觀擴充套件到政治論,老子提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柔弱勝剛強才是王道。《老子》的貴柔思想在某些領域某些事件上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被反覆強調,絕對闡述,足見其思想的片面性,是陷入自己哲學體系的表現。

  2.尚靜守謙

  寧靜也是老子追崇的境界,正如老子所言的:“重為輕根。靜為躁君。”***二十六章***就像分量輕的東西要依附於重者,靜就是躁的主宰者。重女傾向更加明顯的還有“大國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對於此處的“牝”和“牡”,高亨先生在《老子註釋》中直接解釋為女性和男性,而以女性的謙卑安靜之性,來作比大國在對外鬥爭中應該採取的策略。

  二、老子產生女性哲學思想的原因

  存在即合理,在《老子》一書中透露出的老子重視女性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母系氏族社會時期。

  就像伏羲部落的圖騰是母虎一樣,女性在那個生產力水平低,人口稀少的時代,因為孕育而被眾生敬仰,涵養後代,哺育眾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現象為數不少,當然這也是文明尚未開化的體現之一。老子在這種慣有思想的影響下,將這種生殖崇拜,鬼女重雌思想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論體系。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老子作“周守藏史之史”,親自掌管圖書使得老子有機會接觸各類古書,比如重弱輕強,把上陰卦多設定為吉卦,上陽卦作為凶卦的《易經》。但是好景不長,周景王死後,其子爭位,引起國家內亂,其中王子朝帶著東周王國的圖書逃往楚國,作為送給楚王的禮物。正是這個時候,老子的官職也沒有存在的意義了。老子便去往秦國,而後寫下“五千言”。

  目睹十幾年眾王紛爭,爾虞我詐,互相殘殺的慘象也是老子秉承帶有女性特質思想的原因。周景帝的三個兒子互相蠶食,鬥爭長達十幾年,這種奴隸主貴族爭權奪利、藐視生命的行徑使得老子堅定地贊成退讓、謙卑之道,以柔勝強。

  三、帶有女性哲學思想的現實性意義

  首先,《老子》本身有其自身獨特的審美特性,藏匿在女性思維中的人生論,政治論,宇宙論構成老子的美學特性,是中國思想史乃至全人類思想發展歷程中不可忽略的一家。其次,退讓,順應母體“道”、無為的哲學對於我們當下處世也有應用意義。在“頭頂霧霾天”的時代,將環保事業提上日程,並且腳踏實地,不存僥倖心理地貫徹實施環保措施何嘗不需要老子的退讓思想,並非向之前以大力氣干預自然本身的良性迴圈,一味地追求人類自我實利。最後,守靜的思想何嘗不是一方治療這個浮躁社會,浮躁人心的一劑良藥,守得心靜,不流俗地泯於社會主流,這也是老子思想中的人生智慧。

  從某種程度上講,老子是女性文學的先驅,從女性哲學的視角研究老子不失為一種研究新視角。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老子思想的文化特質,解析其中女性哲學內蘊,吸納老子思想體系智慧,以便更深入地瞭解老子其人,《老子》其書,繼而完成文化傳承和立足當下做好自己的大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