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藥學專業的論文

  藥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藥學各主要分支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藥學實驗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藥物製備、質量控制評價及指導合理用藥的基本能力。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藥學專業的論文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藥學專業的論文篇1

  資訊化條件下對中西醫藥學特色的解讀

  摘 要:通過探討資訊化發展和資訊能力作用對中西醫藥學發展的影響,指出走中藥與天然產物藥物相結合的研究道路,將成為中國特色的創制新藥新方向。

  關鍵詞:中草藥;天然產物;藥學資訊

  研究中藥與天然藥物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創制新藥的重要途徑。天然產物是指植物、動物、微生物、礦物和海洋生物等。中草藥是天然產物中被用作治療疾病的藥物,在我國應用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是天然藥物研究和創制新藥得天獨厚的寶貴源泉。我國現有藥用植物多達15000餘種[1],其中不少為中國特有植物。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在開發中草藥方面成績顯著,如我國科研工作者從中草藥常山和鴉膽子開始,最後從青蒿中提取的具有抗瘧作用的化合物青蒿素,是至今最為有效的抗瘧藥。到目前為止,我國科研工作者已從中草藥中分離出1000多個活性化合物,其中發現了一些具有抗腫瘤、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抗老年痴呆等功效的有效化合物。如從中草藥五味子中分離出的單體五味子丙素的合成藥,具有降酶保肝作用。從中草藥和植物中提取的生物鹼類成分的研究,極大地豐富了植物化學和天然藥物化學的內涵。目前經過中草藥有效成分篩選、研究和結構改造而獲得的藥物已佔全部藥物的60%以上。

  1 中草藥研究

  中草藥經過有效成分提取、篩選和結構改造,得到先導化合物是中草藥功效的化學基礎,是天然藥物化學研究的目標。從中草藥中分離出的多種有效成分,正進一步擴大其應用範圍。但有些中草藥在臨床上被證明是有效的,而其提取物的化學、藥理、靶點和生物體模型試驗結果卻顯示無效,此類中草藥是否在進入生物體內代謝後方有效,現在還無法完全證實。中藥是一個複雜的、包含多種有效成分的天然組合化學庫。中藥體系不僅含有含量變化懸殊的眾多不同結構型別的化學物質,而且在其中仍然有許多有效成分未被人們充分了解。中西醫藥研究的結合就是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來說明中藥的藥用價值和作用機理。

  ***1***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整體化學物質組學***Global Chemome***的研究成為中西醫藥結合的熱點話題[2]。整體化學物質組學是把複雜的中草藥化學成分劃分為有效化學物質組,用中藥指紋圖譜技術對化學物質組中的成分進行各種表達,能夠更有效地反映中藥的內在成分和質量,更好地體現中藥成分的複雜性,從化學物質組學的比對中發現各種不同資訊。

  ***2***20世紀90年代Electrophoresis 雜誌發表了生物體基因表達的全套蛋白組學***Proteome***圖。其內容包括蛋白質的表達結構、功能和相互作用,揭示和闡明瞭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採用比較蛋白組學方法研究發病細胞組織蛋白與正常細胞組織蛋白的區別,可以揭示化學物質組在生物體內相互作用的規律。

  中藥進入體內發揮作用的基本環節是藥物分子與細胞之間的直接或間接的相互作用,該作用必然會引起遺傳資訊到整體功能實現等環節中分子、細胞、器官和整體多個層面的結構與功能狀態的改變,調節這些層面的結構與功能的本質是基因,而直接起作用的是蛋白,所以對中藥化學物質組學在體內與蛋白質作用的情況加以分析,將有助於中藥化學物質組學在藥理功能和理論方面的研究。

  2 資訊與西藥研究

  國外在開發天然產物藥物方面是以資訊為主導的,建立了各種各樣新藥研究與開發資料庫[4]。

  ***1***最著名的是美國化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開發的 SciFinder Scholar 線上資料庫。每天更新數千條資訊記錄,整合了歐洲和美國等50多家專利機構從1907年以來發行的專利***含專利族***文獻、期刊論文、會議記錄、技術報告、圖書、學位論文、評論、會議摘要、電子期刊和印刷版期刊,它可以確定科學文獻和專利中概念和物質的關係,找到合成和生產化學物質的合成方法和工藝,連結著數百家化學產品提供商,是化學和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參考和研究工具,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SciFinder 不僅涵蓋了化學文摘從1907年至今的所有內容,涉及領域除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以外,還包括冶金學、地球化學、藥物學、毒理學、環境化學、生物學、工程、材料、農業以及物理學等諸多科學領域。從中使用者能檢索到生命化學領域生物醫學的大量文獻,如病理學、藥理學、酶學、分子生物學、生理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藥物靶點、臨床研究等。在有機化學中可檢索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反應式和結構式***包括亞結構***涵蓋了1000多萬條單步或多步反應資訊,反應包括CAS編目的反應以及下列來源Zic/Viniti資料庫***1974-1991,by InforChem GmbH***、INPI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Propriete Insutrielle, 法國*** 1986年以前的資料, 以及由教授Klaus Kieslich博士指導編寫的生物轉化資料庫。該資料庫可以用結構式、CAS化學物質登記號、化學名***包括商品名、俗名等同義詞***和分子式等多種方式進行檢索。通過檢索資料庫的反應記錄、或某一結構的多種反應,研究者可以構思出一種化學物質的合成方案,或者找到一個合成目標分子步驟的新途徑和它們的合成方法。

  ***2***PharmaProjects 是國際上藥物研究與開發的商業智慧資源,它密切注視國際上處於開發過程中的每一個重要新藥,跟蹤國際上處於研究發展活躍階段的候選藥物,給使用者提供產品開發的全面資料資料,包括藥物名稱、開發階段、各國上市情況和該藥物開發公司的情況,包括原始開發公司、國家、開發狀況。藥理資料:包括治療描述、代號、藥物用於該適應證的開發狀況、藥理作用描述、適應證描述、給藥途徑等。化學資料:包括化合物代號、CA註冊號、分子量、分子式、化學名、結構式。專利情況:包括專利國家、專利號碼、專利優先號、優先日期等。各國上市情況:包括上市國家、上市情況、上市時間、批准情況等。主要事件:記錄了該藥物開發過程中的重大事件。開發進度:記錄了藥物開發的進度和市場前景預測。細節資訊:詳細記錄了該藥物的市場和臨床前以及臨床情況。在第一時間監控著約7000個藥物的更新資訊,同時還記載了自1980以來的累積資料資料,是瞭解國際新藥開發動態,尋找新藥報批機會,尋找市場合作夥伴和分析市場前景的重要資料庫。

  從以上不難看出,國外是以資訊為主導的天然產物藥物研究與開發,每年開發報批大約50~70個新化學實體。我國在天然創新藥物領域還落後於國外,可通過中藥與天然產物藥物相結合的方式,創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創制新藥的新途經。

  參考文獻:

  [1] 晏仁義,陳若芸.天然產物中先導化合物的發現與優化 [J].中國天然藥物***增刊***,2006,4***Suppl***.

  [2] 葉能勝,樑瓊麟,羅國安,等.化學物質組學與蛋白質組學 [J].亞太傳統醫藥, 2006***1***.

  [3] 樑錦芳,李捍東,黃達強.中醫調治亞健康的優勢探討 [J].世界中醫藥,2007,2***4***.

  [4] 龔樹旺,毛雪石,李蘭燕.藥學資訊資料庫資源一瞥 [J].藥學進展,2007***11***.

  藥學專業的論文篇2

  淺談開展臨床中藥學服務的緊迫性

  [摘要] 目前,中藥在臨床中大量應用,藥源性疾病時有發生,開展臨床中藥學研究十分必要。開展臨床中藥學工作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以病人為物件進行包括收集藥學資訊、分析處方和病歷、中藥師進病房、ADR監測、藥學以及藥物情報諮詢等研究工作,最終實現“老藥新用、常藥特用、優化量效”。

  [關鍵詞] 臨床中藥學;合理用藥;臨床療效

  目前,臨床中藥學研究在某些醫院還是個空白,主要是受傳統觀念影響與束縛,尤其在以西醫為主的大型綜合醫院環境下,臨床中藥學研究比較滯後。

  1 開展臨床中藥學研究的必要性

  20世紀90年代我國醫學界從國外引入了藥學保健***pharmaceutical care,PC***工作模式,要求醫院藥劑科的工作從傳統保證藥品供應模式改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技術服務模式,要求醫院藥師參加臨床藥物治療,與臨床醫師共同為患者的藥物治療負責[1]。我國《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指出:臨床藥學是開展醫療機構藥事工作的基礎,突出了臨床藥學在臨床藥物治療工作中的重要性。實際上,臨床藥學是以患者為物件,研究合理使用藥品的應用學科,是現代藥學與臨床相結合的產物,藥學技術人員要面向患者,在臨床藥物治療活動中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實行醫藥結合,使患者安全、有效、經濟地合理使用藥品,以達到少花錢、治好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綜觀目前醫療現狀,在各個醫院內,藥劑與臨床基本脫鉤,各成體系,這樣既不利於藥劑學的發展,也不利於臨床治療學的發展。現代醫學已經開始研究臨床藥學,那麼作為中華醫學特色的中醫學也應該重視中藥臨床藥學的研究,使中醫臨床與中藥學密切結合,更好地弘揚中醫藥文化,造福人類。

  2 臨床中藥學工作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2.1 門診工作面

  調劑崗位的中藥師是第一臨床藥學工作者,其任務是:①稽核處方,主要是核對藥名、日期、醫師簽名、用法、用量及有無配伍禁忌***主要是“十八反”和“十九畏”***,運用中藥配伍理論和中藥藥理、中藥化學、中藥藥效的基本原理對處方的合理性進行前瞻性分析,解答醫護、病人有關中藥治療的諮詢,嚴格管理毒麻中藥。②向病房醫護人員、病人提供藥物諮詢,協助醫院選藥,指導藥物的合理配伍和使用。

  首先,藥師諮詢服務的物件應擴大。諮詢不僅應面向醫務人員,也應面向病人。這不僅是臨床藥學發展的趨勢,也是醫療改革的需要。未來藥學服務不僅包括調配處方、臨床藥學,還包括PC***pharmaceutical care,藥學保健***,PC要求藥師加強與病人面對面聯絡,瞭解病人的疾病情況,並主動提供有關的用藥資訊與資料[2]。

  其次,藥物情報的收集與諮詢服務是臨床藥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係到醫療質量的現代化和水平,是藥學諮詢工作的重要工具。隨著中藥學事業的發展,藥物的品種和數量均以驚人的速度增加,藥學文獻浩如煙海,單由臨床醫師掌握如此巨量的藥物知識和資訊,實屬不可能,因此,臨床中藥師應經常收集有關藥物治療方面的資料,建立藥學情報資訊庫,以便針對臨床治療工作中的問題,提供藥物資訊,並解答醫護人員和病人提出的有關問題,還要主動向病人***包括門診病人***做藥物科普知識的宣傳和教育,使病人能自覺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工作,以提高臨床的治療效果。情報蒐集要做到快速、新鮮、針對性強,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藥學情報除來自中外期刊和最新專著外,絕大多數來自藥廠的產品介紹資料,把所蒐集到的資料,應儘快按一定的系統分門別類進行貯存。現在,計算機在醫院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可將情報資料按一定的程式進行計算機貯存,以便諮詢時快速查閱。臨床中藥師只有做好完整的情報收集和諮詢服務工作,才能真正做到醫藥結合,也才能真正發揮中藥臨床藥學的作用。

  2.2 病房工作面

  選出幾名既熟悉臨床藥學知識又有一定臨床醫學知識的主管藥師,根據醫院規模讓主管藥師分別進行專業定向研究,根據藥物作用來劃分臨床藥師的研究方向,如清熱解毒類、活血化瘀類、止咳化痰類等,要有主攻方向。深入病房參與查房、會診、搶救、病案討論,並結合臨床實際參與病人給藥方案的制定,即合理用藥會診。藥師進病房不是向醫師推薦、介紹新藥,而是和醫師結合處方,摸索用藥規律,監護用藥。解決藥物的劑型、劑量效應和疑難病症的合理用藥等問題,以確保藥物的使用正確、安全有效,更重要的是使臨床用藥由經驗用藥提高到科學用藥。

  3 收集藥物不良反應病例

  由於中醫藥歷史悠久,一般藥性平和,不良反應較少,被認為安全、有效而易於接受,對其毒性則往往重視不夠。然而,藥物都有兩重性,中藥也是一樣,既有治療作用也有不利於病人的毒副作用。中藥的不良反應除有在正常用藥劑量下出現的外,尚有許多是因用藥劑量過大,用藥時間過久,或濫用、誤用等引起的,以及因炮製或配伍不當引起的等,因此可通稱為中藥藥源性疾病。隨著我國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中藥引起的不良反應及中毒的報道也逐漸增多,已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藥品不良反應監察工作也已受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藥學界的廣泛重視。中藥引起的不良反應主要有過敏反應及中毒反應。引起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有:①思想麻痺,以至服用劑量過大或療程過長;②藥材品種混亂或不按炮製要求用藥;③選擇劑型不當,製劑內在質量問題;④配伍不當或用藥不辨證;⑤個體差異,特異體質;⑥對中成藥成分不明,瞭解不夠,造成使用不當。

  為一位病人選定了最佳用藥方案之後,就需要由藥師、醫生、護士共同合作,監測病人對藥物的反應。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或治療效果不佳時,藥師應建議臨床醫師重新修訂藥物治療方案。臨床中藥師應經常注意收集、總結藥物的不良反應資料,特別是危重病人,他們經常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服用毒性大的或生理活性強的藥物,更應特別注意監測,根據不同病人的個體差異,建立檢測方法和藥效學引數。

  4 開展臨床中藥有效成分的血藥濃度測定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藥物的認識也在逐步深化,對中藥的評定不僅僅停留在療效和質量上,而開始對其有效成分的血藥濃度進行研究。如常明向等對川芎中阿魏酸兔體內血藥濃度的測定,可以在較深層次上對中藥進行研究,以更合理調整用藥劑量,使中醫臨床用藥提到一個新的水平。要求中藥師充分利用現有的科研成果,注意各種有關情報資料的收集,選擇適當的方法和指標,對體內藥物的安全有效濃度進行測定。中藥有效成分的血藥濃度測定是中藥臨床藥理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綜上所述,開展臨床中藥學工作是歷史賦予中藥師的任務,是實行中醫藥結合的紐帶,是進一步提高醫療水平的保障,是中醫藥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升醫院整體醫療水平的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張宗久.以病人為中心,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J].中國藥師,2002,5***7***:430.

  [2]湯光.關於藥療服務的一些問題[J].中國醫院藥學雜誌,1999,19***10***:634.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藥學專業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