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治療肩周炎的方法

  生活中的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肩椎的問題,肩周炎是其中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患者只有正確的認識肩周炎才能更好的治療,那麼,肩周炎應該如何治療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有關於肩周炎應該如何治療,希望你會喜歡。

  治療方法

  1.拔罐治療: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天宗等穴位。每次選兩個穴位,交替使用。

  2.刮痧治療:常選用的經絡有: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每週可刮1-2次。

  3.鍼灸治療,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大椎、曲池、外關、腕骨等穴位。

  4.物理療法:選用超短波等高頻電磁療法。可起到消炎、鎮痛、解痙、改善血液迴圈、鬆弛肌肉的作用。

  5.功能鍛鍊:功能鍛鍊對肩周炎的患者來說十分重要。“醫三分練七分”,應肩周炎鼓勵患者多做肩關節的運動,特別是適當做大幅度的運動,對預防肩關節的粘連,肩部軟組織的拘緊、攣縮,大有好處。彎腰轉肩患者彎腰垂臂,甩動患臂,以肩為中心,做由裡向外,或由外向裡的畫圈運動,用臂的甩動帶動肩關節活動。後伸下蹲患者背向站於桌前,雙手後扶於桌邊,反覆做下蹲動作,以加強肩關節的後伸活動。

  主要病因

  一、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中老年人,軟組織退行病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是基本因素;

  2、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所產生的慢性致傷力是主要的激發因;

  3、上肢外傷後肩部固定過久,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

  4、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後因治療不當等。

  二、肩外因素

  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發生的肩部牽涉痛,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

  肩周炎按形成原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肩關節是人體全身各關節中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其關節囊較鬆馳,關節的穩定性大部分靠關節周圍的肌肉、肌健和韌帶的力量來維持。由於肌腱本身的血液供應較差,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退行性改變,加之肩關節在生活中活動比較頻繁,周圍軟組織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磨擦擠壓,故而易發生慢性勞損並逐漸形成原發性肩周炎。

  保健預防

  1、兩手抱頭法:

  兩足站立與肩同寬,兩手緊抱繞後腦;兩肘拉開,與身體平行;兩肘收攏,似挾頭部,周而復始。

  2、擴胸分肩法:

  兩足站立,與肩同寬,兩手放於胸前,兩肘與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擴開胸懷,分開雙肩、吸氣;回覆時呼氣。

  3、單手壓肩法:

  以右肩為例。兩足似弓步,右腳在前,離桌尺餘;左腳在後伸直。右手收於桌上,左手掌按右肩,利用身體向下向後擺動。

  4、旋摩肩周法:

  取坐位,以左手手掌貼於右肩,旋摩肩周50~100次,使之產生溫熱感,換手。

  5、按揉穴位法:

  按揉肩井,取坐位,以左手中指按揉右肩肩井穴1一2分鐘,換手。按揉曲池,取坐位,以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臂上的曲池穴1-2分鐘,換手。按揉合谷,取坐位,以左手母指指尖按揉右手合谷穴1-2分鐘再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