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小論文格式範文

  歷史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課程,一直都處在被冷落的狀態,得不到學生與家長重視,被列為副科。對此,在初一歷史教學中,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提高學習興趣與效率等方面著手,讓學生更好更快的發展。 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如何引導初一學生學習歷史知識

  摘要:我們知道知識的掌握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教學只有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 規律,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學生的思維 發展,是由相對低階的動作思維發展到形象思維,再由具體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和辨證思維。小學時學生主要依靠具體形象思維,而到了初中,學生的邏輯思維開始占主導地位,慢慢發展到以邏輯思維為主的思維活動。七年級學生能夠學習一些比較系統的 科學知識,但思維多停留於事物表面。喜歡聽 歷史故事、有英雄主義意向和強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水平,才能科學地確定教學的起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一、準確把握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歷史教學大綱指出:學生要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教會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 教育。要達到這個要求,七年級歷史教學才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教師要依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注意小學教材與中學教材銜接。例如:孔子,學生在小學已學習了“大教育家孔子”, 七年級的學生不僅要學習大教育家孔子,還要學習作為大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的孔子。教學中,在學生已掌握“孔子是怎樣教育學生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首先了解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們繼承?”;其次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學說;再次掌握孔子的學說後來被封建統治者利用和改造,成為我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大。這樣循序漸進、不斷提高。

  二、激發學習的興趣是引入門道的第一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有巨大的心理效應,能使人的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進而促進學習動機的形成和強化,化非智力因素為智力因素,為學生學好歷史提供取之不盡的動力。要激發並保持學生的興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讓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功的喜悅”。而這個成功還必須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壇講故事。小學的歷史學習是以故事形式進行的,七年級學生已瞭解與初中課文有關的一些故事,讓學生將小學瞭解的故事與相關的課文結合上講臺講故事,每個學生都可通過努力做到。這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綜合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膽識勇氣,還嚐到了做小老師的滋味,內心充滿成功的喜悅。又如,巧設疑。“思維自驚奇而開始”。驚奇和疑問也是興趣的淵源,只有學生對某一現象發生驚奇和疑問時,他們才願意去進行探索。

  學習“祖國境內的遠古人類”一課,設計一個問題鏈:人是從猴子變來的嗎?人與猿有什麼不同?人是不是動物?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什麼?我國境內最早的居民是誰?他們長的什麼樣子?吃什麼東西?住在哪兒?把每個問題假設為一個“寶藏”,解決一個問題等於發現一個“寶藏”。把學生置於“發現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讓學生到歷史的隧洞中去尋寶。學生隨著教材內容的展現,不斷地發現,在成功的喜悅鼓勵下繼續前進。 三、直觀教學是引入門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學方法的選擇受制約於學生的思維水平。 從思維特徵看,七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佔優勢,採用直觀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教學的直觀形式有實物直觀、模型直觀和語言直觀等。由於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直觀教學提供了更 現代化的廣闊天地。

  四、加強學法指導是引入門道的關鍵

  中學的學習要求與小學的不一樣,學習方法也就有所不同。有些學生在小學成績優秀,但由於初一這個轉折點沒過渡好,成績大幅度下滑;反之,卻上升。因此,加強學法的指導是必要的。

  1.回答問題。

  每節課都有提問,學會回答問題是最基本的。如果問題是一個點,學生可以作答。如果問題是個面,大部分學生便不知所措了。例如:山頂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進步?這是一道比較題,必須把山頂洞人和北京人進行比較回答。但學生的答案是毫無判斷、沒有選擇地照搬課文,反映出學生答題的水平較為低下。教師要為學生分析題意,介紹答題的基本步驟,然後引導學生先閱讀課文,分析判斷,再綜合作答,並要求答案內容有一點以上的必須分點作答:①、②、③……,養成條理清晰的好習慣。

  2.列大事年表。

  學完一個單元,列大事年表可教會學生抓住重點,理清 歷史線索。

  3.設計表格。

  每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都異彩紛呈,頭緒繁多。設計表格教會學生歸類整理知識的能力。

  4.編寫課文提綱。

  這是學會學習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課文,學生從閱讀入手,分析重點難點,到綜合提煉形成文字。不僅學會了閱讀材料、分析問題、綜合概括、文字表述,還懂得了構建知識框架,形成系統。會讀一篇課文也就會讀一本書。有人說“學習就是善於整理這本書裡的全部家當。整理一遍以後,放好,全在腦子裡。”學會編寫課文提綱,也就是學會整理書中的有效資訊,把這方法用於其他學科的學習一樣行之有效。長大以後,還會處理所有的資訊——社會的和生活的資訊,從而獲得工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