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論文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貼近社會、融能力、知識為認知目標的課程,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之我見

  【摘要】初中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就是通過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常識和社會主義政治、道德基本理論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覺悟,指導學生的實際行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就是知、信、行的統一。

  【關鍵詞】思政教育 理論與實踐 教學實踐

  宗旨是行動,即:實效。下面就幾年初三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聯絡實際用辯證的觀點引導學生走出思想認識的誤區,達到實效

  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利用青少年知識的侷限性和認識問題的片面性,宣揚西方的資本主義道路,否定我國的社會主義方向,他們脫離我們國家的國情,簡單地進行攀比,造成有些學生思想認識上的混亂和錯覺,認為我國什麼都不行,西方資本主義國傢什麼都好,崇拜洋產品。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的第一課,從理論和事實上系統地闡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這樣進行教學的:用縱橫兩方面的對比,使學生能用辨證的觀點分析我國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實際,走出思想認識的誤區。

  ***一***縱比。就是從我國建國到現在40多年的發展變化比。教材用大量事實論述了新中國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的,我國經過40多年的建設,發展成為初步比較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使學生相信了我們國家自己的力量,並激勵學生決心把我國建設得更好。

  ***二***橫比。就是我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從建國史和生產力進步史比。

  1.從我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建國史來比,西方某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從確立資本主義制度時期算起經歷了大約400多年的時間,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從1949年算起,才不過40多年,資本主義這400年的發展靠的是剝削、掠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眾多國家,其中也靠的是對中國侵略,掠奪了一個世紀,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所賴以建立的基礎卻是被這些資本,帝國主義國家掠奪得貧窮無比,災難深重的舊中國。這樣一比,學生認清了帝國主義的本質,激起了氣憤之情,防止了盲目崇外。

  2.教材用事例分析了我國生產力發展和西方生產力的差距,教材指出:“我國農業生產率低下,許多農村裡,基本上還是用鋤頭、鐮刀,犁耙極簡陋的工具和畜力進行耕作。我國農業勞動力大約是美國的100倍,而生產的糧食卻跟他們差不多,工業上,我國紡織廠裡,一些三、四十年代的紡紗機還轉”。要想改變這種落後的現狀就得靠科技,科技又靠的是人才,人才靠的是每一位同學,現在我國人民科學文化總體水平不高,所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是刻不容緩的。這樣一橫比,就幫助學生在瞭解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樹立了為振興中華,實現四化而學習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使學生產生了壓力,學習上產生了動力。通過辯證分析,縱橫對比,澄清了學生的模糊認識,達到了教育的實效。

  二、利用學生中的熱點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的實效性

  中學生是一個特定的社會群體,在初中學生中,由於共同的心理特徵、生活方式、共同的活動環境,使他們對某些問題表現出相同的關注和熱情,這些問題就是學生中的熱點問題。

  ***一***如何看待金錢的問題。由於我國正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社會大變革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正面臨著劇烈震盪和深刻變革,由於市場經濟的正確導向乏力,社會道德生活出現了某種程度的無序、滑坡,某些人的行為出現了失範,有些人為追逐金錢而不擇手段,認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錢能買文憑,犯了法可以拿錢去保,有錢能使鬼推磨……敗壞了社會風氣,甚至損害了民族氣節。

  ***二***怎樣看待改革開放這個問題。初三學生大多十四、五歲,生長在改革開放深入發展時期。改革開放的新思想、新觀念,對他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在改革開放中,社會上的陳腐舊觀念,保守思想也影響了他們。有的人對我國改革開放後的社會制度有些懷疑,還有的人認為開放後我國的錢都叫外國人掙去了。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第一課從理論和實踐上對這兩個問題分析得很清楚。第一,改革是否改變了社會制度,教材用小崗農民改革的成功和首鋼改革經驗的事實來說明了改革的正確性,通過對我國舊的體制弊端的分析,證明了改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使學生真正認識到了,不改革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沒有出路,不改革,社會主義事業有被葬送的危險,改革不是動搖社會主義制度,而是在堅持社會主義的前提下,使各種具體制度和具體管理形式逐步完善,適應生產力發展,這樣做,恰恰是為了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第二,對外開放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詳細地敘述了什麼是對外開放及對外開放的必要性,使學生真正理解了列寧這段話的真正涵義:“資本主義得到的將是多餘的利潤,這種多餘的東西由它去吧,我們所得到的將是最主要的東西,有了這些東西,我們就一定能夠鞏固起來,在經濟上戰勝資本主義”,澄清了學生的認識。

  通過教學,提高了學生分辯是非識別善、惡、美、醜的能力,把握住了學生思想脈搏,使政治課發揮實際效應。

  三、解開思想疑點,引導激發學生走好人生之路

  學習——認識——實踐——落實。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教育的一系列過程,要使學生實現由“知”到“行”的飛躍,存在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信”,有些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持懷疑態度,甚至產生逆反心理,認為書本上的例子都是唱高調,書中的道理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這就是思想政治課的疑點,要認真分析產生疑點的原因,再找出實際可行的解決辦法,分析原因有二:第一,少數中學生受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影響,在思想認識上產生了誤解,在實際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兩手抓,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解開疑點,達到信。第二,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一些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如社會上的某些腐敗現象,以權謀私、損公肥私等也毒害我們的青少年一代,思想政治課要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道理引導教育學生走出誤區、相信教材、相信真理,激發學生走好人生的正確之路。

  總之,思想政治課,要想達到教學教育的目的,必須從學生的認識實際出發,解決好學生的疑點、難點問題,教育學生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堅定學生的政治立場和正確方向,提高學生的免疫能力,做到知、行統一,實際中見成效。

  篇二

  初中政治創新式教學探討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我國的初中基礎教育的各個學科教學方法都產生比較深刻的影響。而新課改中重要的一個精神就是要重視學生們的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培養。而政治這門課程是培養學生道德素質與政治素質一個重要的途徑,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進行創新式教學的實施,逐漸的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與意識,讓其成為新時代的有用人才。

  關鍵詞:政治;創新;教學;初中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7-0073-02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中尤其重視一些創新型人才,而初中政治作為我國初中的重要基礎教育課程,尤其受到人們的關注。而現在教育中的新課程改革,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來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與意識。創新式一個國家強盛與發展的動力,也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重要靈魂。那麼怎樣在這個新課程改革的情況下,將初中政治教學與創新教育有效的結合成為了當今教育界研究的重大課題。所以本文主要對初中政治創新式教學進行討論,希望對日後的初中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借鑑價值。

  1初中政治創新式教學的意義

  在這個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初中政治創新式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創新式教學主要重視書本理念和創新意識、生活經驗的有效結合,在我們困惑在傳統教學方式與方法的低效與單調的時候,創新式教學無外乎豐富我們教學的手段,而且和時代精神相互吻合,並與當今社會學生的求知特徵與心理相合拍,為初中政治的教育改革開展了一個新的局面。而且,因為創新式教育更多注重於學生綜合能力與政治素養的培養,因此在提升學生的能力上有著重大的效果,讓學生們能夠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舉一反三,並且讓學生們能夠喜歡學政治,並且能將政治課程學好、學活。

  2初中政治教學出現的問題

  對於初中政治課程來說,它是有著良好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導向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學校在德育工作上一個重要的協助課程,但是因為受到一些因素影響,初中政治的創新式教育也面臨著諸多問題。

  2.1教師教學的方法比較單一、傳統。

  逐漸隨著新課程改革程序的加大,許多課堂開始逐漸重視起學生主體的一種地位,而教師們也開始嘗試去涉及一些豐富的課堂活動,來促進教育教學的工作,但是因為受到傳統教育理念與長期教學習慣以及教學模式的總總影響,許多的初中政治教師仍然採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使得本應該開放、活潑課堂,變成了以老師為主體的"一言堂",而逐漸忽視學生們對教學過程中知識的生成與情境的感受以及價值觀、態度、情感目標的有效實現。

  2.2學生主體的參與意識不夠強烈。

  依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現在的初中政治教材作出了很大的內容改動,更加貼近了學生們日常的生活與實際。但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受到學科的刻板影響,一些學生還是覺得政治是一項說教型的課程,和學生們崇尚自由的這種天性相互違背,所以政治這門課程難以讓學生們感興趣,這樣更別說是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之中。而且許多學生參與也大多隻停留在學習的一種形式之上,導致學生難以從課堂自身得到深刻的體會與感受,致使學生在政治課程上主體的參與意識不夠強烈。

  3初中政治創新式教學的策略

  3.1課堂提問方式的創新。

  對於政治課堂上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有這一定的趣味性、思考性與啟發性。教師應該巧妙的設計一些疑難,來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並且,對設定的這些問題還要給學生留有一定思考的空間,答案不能夠顯而易見,來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對於提問的方式上也應該採用多元化的提問方式,提問方式可以包含質疑式的提問、連環式的提問、比較式的提問、引趣式的提問等等。儘量的避免一些"對不對"、"是不是"等判斷性的提問。例如在講授新課程的時候,教師可通過具有趣味性的題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2多媒體應用的創新。

  逐漸隨著學校多媒體裝置普及,與教師對多媒體技術逐漸的掌握,在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已經頻繁的應用到課堂的教學中。無論是多媒體視訊、課件都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讓課堂逐漸變得豐富多彩,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幫助教師將課堂教學更好的展開。例如在道德心裡課程上的時候,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們觀看一些視訊,例如湖南衛視的《變形計》等等,可以讓學生寫出關於視訊的觀後感,同時還可讓學生們將看過之後的感受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並通過自拍視訊來和同學教師進行分享與交流等等,從而激發學生們對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3.3課堂特色的創新。

  政治與其他的一些學科相比較來說,還是一門有著很大自身特色的一門課程。它教學的重點不在學科的知識上,而是主要在於學生對於整個學習過程的一種感受,使學生自己去題為其中所包含的一些道理。因此政治這門課程同時也能夠發掘自身學科的亮點,從而去組織對應特色的課堂教學。例如在《我愛我家》學習的時候,可以試著用一種新的交流形式來開展。可以在課堂的開始之前放映一段關於感恩方面的視訊,讓學生們進入到一種情境之後,通過教師來組織展開一場關於親情的交流研究會。讓學生在講臺上講出自己和父母之間的一些故事,以及想要對父母說的一些話,讓學生能夠有著深刻的感觸。教師再最後進行知識梳理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更強的認同感。這樣不用教師在講臺上將一堆的大道理,同時學生還能夠感同深受,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語:總之,想要達到新課表的改革目標與要求,作為初中思想政治教師,應該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並且立足於實際,通過努力的探索與研究,來找出適合初中學生學習的創新式教育策略,給學生營造出輕鬆愉快的一個思想政治學習的分文。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各種社會實踐的活動之中,從而感受到思想政治在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價值與意義,使得學生在一種有著創新理念的政治教學中提升自身創新能力與意識,從而做到積極思考、自主學習,為學生創新能力與意識的培養奠定一個好的基礎,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並從整體上來推進初中政治的創新式教學。

  參考文獻

  [1]熊潔 , 試論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8.

  [2]朱英利 , 淺說初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的創新 [J]. 山西教育***教師教學***,2008,11.

  [3]趙海順 .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 [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