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讓初中思想政治課真正進入學生心中論文

  從80年代初起,中學陸續開設有青少年思想修養、社會發展史、法律常識、政治經濟學常識、辯證唯物主義常識等政治課程。政治課教學法除研究教學的一般目的、任務、特點、原則、方法外,還分別研究各門政治課的教學方法。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論如何讓初中思想政治課真正進入學生心中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論如何讓初中思想政治課真正進入學生心中全文如下:

  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自我意識和獨立性正在逐步增強,是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思想政治課的目的在於引領學生感悟人生意義,瞭解基本的是非觀念,擁有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做負責任的四有公民,並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往的政治教學存在以教師“說教”為主的弊端,意圖在學生心中樹立“高、大、全”的政治課形象,其結果是思想政治課的內容並沒有真正進入學生心中。要使政治課的內容真正深入學生內心,就要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特點,精心準備課件,將正確的價值觀蘊含在鮮活的主題之中,積極構建和諧課堂,在教學內容上貼近學生的時代和生活,並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和體驗中促進思想道德的形成與發展。

  1.師生互動,構建和諧課堂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被動地接受,久而久之學生失去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也失去教學熱情,整節課堂死氣沉沉,毫無生機,甚至課堂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與學生毫無交集。為改變這一狀況,首先要加強師生間互動,構建有生機的和諧課堂。在和諧課堂的構建中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放低姿態,“蹲”下來看學生,瞭解學生認知,理解學生心理,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從而對學習產生巨大的樂趣,使師生間互動更好地開展下去。

  在教學《走進青春》一課時,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迴旋在我的腦海裡:“教師應該成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們的興趣中去,與他們共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老師,這樣子孩子才會向老師敞開他的心靈。”於是在上課時我首先跟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一些青春經歷,以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其中有振奮人心的快樂經歷,有成長的煩惱,有無法彌補的遺憾,也有不易言說的苦澀,在學生對其中的有些事情津津樂道的時候,藉機匯入新課,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就很容易拉近與教師的距離,並積極思考,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

  2.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的時代和生活

  改編後的政治課本,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座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座標,課本內容既聯絡時代特點,又貼近學生自身發展,在教學中賦予教師更大的教學空間,在教學方式上擁有更大彈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吃透課本,又要吃透學生心理,精心設計課件,使課堂內容結合學生心理特徵和課外實踐,在課堂舉例更要貼近學生時代和生活,做到在時間和空間上最大化地貼近學生心理和生活,由學生熟悉的事件和人物中匯入新課,以引發學生的心靈共鳴,並由此得到情感的昇華。



 

  例如,在教學《珍愛生命》一節時,我仔細揣摩學生的心理,十幾歲的年紀認為自己有大把青春可以揮霍,很難理解珍愛生命的真正意義,於是在引入新課時用多媒體課件出示5.12汶川地震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在重大自然災害面前生命的脆弱及在生命與災難抗爭時的堅強,最後出示廖智載著假肢翩翩起舞的視訊,讓學生由衷地感受生命的美麗、堅強與震撼,從而理解珍愛生命的真正含義。

  3.在自主探究中促進思想道德的形成與發展

  在課堂上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玩,學生的注意力根本不能集中到課堂教學之中,而是隨著其他事物飛遠。究其原因,在於學生對那些空洞的說教沒有興趣,甚至反感。心理學家卡耐基說過:不論意見多麼中肯,硬要別人接受將是很不聰明的做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點提示,由他自己思考並作出結論。由此延伸到教學,更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創設教學情境,並給一些提示,讓學生在一步步探究中樹立意識,形成觀念,自主促進思想道德的形成與發展。

  在教學未成年人保護法一節時,引入案例:10歲的小男孩成成被繼父關在羊圈三年,終日不見天日,缺衣少穿,看見陽光後連忙用手遮住眼睛,遭警方解救後雙腿已萎縮,不能行走。讓學生根據已學到的知識自主探究發言,有的學生說這個小男孩太可憐了。有的說這個繼父太惡毒了,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有的學生認識很有高度,認為男孩被囚禁三年才被發現,未成年人保護法雖已立法多年,但尚缺乏有效監管,應該在全社會得到重視。有的學生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訓,認為道德對於法律是良好的補充。學生在自主探討中,不僅鞏固了知識,還提出自己的一些設想,這樣就使書面上的知識點立體並連貫起來,成為鮮活的、可用的知識,也使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深入學生的心靈和生活,達到政治教學的真正目的。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政治教學要順應時代發展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走出傳統的“說教教學”,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吃透教材和學生心理,在課堂設計上最大限度地貼近學生心理,在選材舉例上力求新鮮、貼近學生生活,將正確的價值觀蘊含在鮮活的主題之中,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積極創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構建富有活力的和諧課堂,使學生熱愛學習、主動學習,從而使政治教學真正走入學生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