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論文題目

  加強初中政治教學,是提高當代青少年政治理念的重要手段。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情況的特點及對策研究

  ★大學生誠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課題***借鑑美國等其他國家誠信教育的經驗***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試論我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養研究

  ★反“和平演變”給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任務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課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研究

  ★大學生競爭意識之淺見

  ★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網路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新思考

  ★運用網路技術開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三個代表”與人才培養

  ★網路化趨勢下高校德育研究

  ★各國德育之比較研究***各國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較研究***

  ★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試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教育

  ★我國三代領導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

  ★淺析與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關的環境因素

  ★試析企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全球化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可能路向

  ★全球化時代文化的未來:文化一元化,還是文化多元化?

  ★儒學所倡導的“內在超越”與依法治國

  ★經濟全球化與西方國家的“文化殖民主義”

  ★“天人合一”思想與可持久發展

  ★“中和”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老子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專制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

  ★孔子的人才及教育觀

  ★儒家人才觀及現代意義

  ★傳統道德的現代價值

  ★先秦儒家的“義利觀”及其現代意義

  ★論人的全面發展

  ★以人為本的哲學意蘊

  ★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及其現實意義

  ★論馬克思人的本質觀的發展

  ★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實踐觀

  ★論行政領導的創新能力

  ★試論國家公務員的形象重塑

  電子政務對行政管理的影響

  ★淺析影響行政決策的因素

  ★論行政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

  ★論提高行政績效的途徑

  ★中國古代和諧觀的文化闡釋

  ★“以德治國”之思想源流

  ★中國古代孝文化的現代價值

  ★中國傳統整體觀的背景探源

  ★中國共產黨執政實踐研究

  ★自由與平等關係的分析

  ★自由的意義分析

  ★國家***政府***合法性問題分析

  ★當代“意識形態”分析

  ★生命意義***生存價值***的追問

  ★德育的現代性建設初探

  ★學校德育應注重學生主體性道德人格的教育

  ★道德教育***或德育理論***如何走向科學化和人性化的整合

  ★社會公正***或正義***——現代中國社會倫理秩序建構的基礎

  ★基督教倫理對中國倫理重建的啟迪

  ★對全球化倫理理論來源的認識

  ★論德治對市場經濟的支援

  ★淺論我國當前市場經濟下的道德建設

  ★淺談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的思想建設

  ★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樹立“民本”思想

  初中思想政治論文

  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之我見

  【摘要】初中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就是通過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常識和社會主義政治、道德基本理論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覺悟,指導學生的實際行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就是知、信、行的統一。

  【關鍵詞】思政教育 理論與實踐 教學實踐

  宗旨是行動,即:實效。下面就幾年初三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聯絡實際用辯證的觀點引導學生走出思想認識的誤區,達到實效

  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利用青少年知識的侷限性和認識問題的片面性,宣揚西方的資本主義道路,否定我國的社會主義方向,他們脫離我們國家的國情,簡單地進行攀比,造成有些學生思想認識上的混亂和錯覺,認為我國什麼都不行,西方資本主義國傢什麼都好,崇拜洋產品。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的第一課,從理論和事實上系統地闡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這樣進行教學的:用縱橫兩方面的對比,使學生能用辨證的觀點分析我國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實際,走出思想認識的誤區。

  ***一***縱比。就是從我國建國到現在40多年的發展變化比。教材用大量事實論述了新中國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的,我國經過40多年的建設,發展成為初步比較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使學生相信了我們國家自己的力量,並激勵學生決心把我國建設得更好。

  ***二***橫比。就是我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從建國史和生產力進步史比。

  1.從我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建國史來比,西方某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從確立資本主義制度時期算起經歷了大約400多年的時間,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從1949年算起,才不過40多年,資本主義這400年的發展靠的是剝削、掠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眾多國家,其中也靠的是對中國侵略,掠奪了一個世紀,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所賴以建立的基礎卻是被這些資本,帝國主義國家掠奪得貧窮無比,災難深重的舊中國。這樣一比,學生認清了帝國主義的本質,激起了氣憤之情,防止了盲目崇外。

  2.教材用事例分析了我國生產力發展和西方生產力的差距,教材指出:“我國農業生產率低下,許多農村裡,基本上還是用鋤頭、鐮刀,犁耙極簡陋的工具和畜力進行耕作。我國農業勞動力大約是美國的100倍,而生產的糧食卻跟他們差不多,工業上,我國紡織廠裡,一些三、四十年代的紡紗機還轉”。要想改變這種落後的現狀就得靠科技,科技又靠的是人才,人才靠的是每一位同學,現在我國人民科學文化總體水平不高,所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是刻不容緩的。這樣一橫比,就幫助學生在瞭解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樹立了為振興中華,實現四化而學習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使學生產生了壓力,學習上產生了動力。通過辯證分析,縱橫對比,澄清了學生的模糊認識,達到了教育的實效。

  二、利用學生中的熱點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的實效性

  中學生是一個特定的社會群體,在初中學生中,由於共同的心理特徵、生活方式、共同的活動環境,使他們對某些問題表現出相同的關注和熱情,這些問題就是學生中的熱點問題。

  ***一***如何看待金錢的問題。由於我國正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社會大變革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正面臨著劇烈震盪和深刻變革,由於市場經濟的正確導向乏力,社會道德生活出現了某種程度的無序、滑坡,某些人的行為出現了失範,有些人為追逐金錢而不擇手段,認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錢能買文憑,犯了法可以拿錢去保,有錢能使鬼推磨……敗壞了社會風氣,甚至損害了民族氣節。

  ***二***怎樣看待改革開放這個問題。初三學生大多十四、五歲,生長在改革開放深入發展時期。改革開放的新思想、新觀念,對他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在改革開放中,社會上的陳腐舊觀念,保守思想也影響了他們。有的人對我國改革開放後的社會制度有些懷疑,還有的人認為開放後我國的錢都叫外國人掙去了。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第一課從理論和實踐上對這兩個問題分析得很清楚。第一,改革是否改變了社會制度,教材用小崗農民改革的成功和首鋼改革經驗的事實來說明了改革的正確性,通過對我國舊的體制弊端的分析,證明了改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使學生真正認識到了,不改革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沒有出路,不改革,社會主義事業有被葬送的危險,改革不是動搖社會主義制度,而是在堅持社會主義的前提下,使各種具體制度和具體管理形式逐步完善,適應生產力發展,這樣做,恰恰是為了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第二,對外開放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詳細地敘述了什麼是對外開放及對外開放的必要性,使學生真正理解了列寧這段話的真正涵義:“資本主義得到的將是多餘的利潤,這種多餘的東西由它去吧,我們所得到的將是最主要的東西,有了這些東西,我們就一定能夠鞏固起來,在經濟上戰勝資本主義”,澄清了學生的認識。

  通過教學,提高了學生分辯是非識別善、惡、美、醜的能力,把握住了學生思想脈搏,使政治課發揮實際效應。

  三、解開思想疑點,引導激發學生走好人生之路

  學習——認識——實踐——落實。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教育的一系列過程,要使學生實現由“知”到“行”的飛躍,存在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信”,有些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持懷疑態度,甚至產生逆反心理,認為書本上的例子都是唱高調,書中的道理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這就是思想政治課的疑點,要認真分析產生疑點的原因,再找出實際可行的解決辦法,分析原因有二:第一,少數中學生受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影響,在思想認識上產生了誤解,在實際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兩手抓,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解開疑點,達到信。第二,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一些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如社會上的某些腐敗現象,以權謀私、損公肥私等也毒害我們的青少年一代,思想政治課要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道理引導教育學生走出誤區、相信教材、相信真理,激發學生走好人生的正確之路。

  總之,思想政治課,要想達到教學教育的目的,必須從學生的認識實際出發,解決好學生的疑點、難點問題,教育學生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堅定學生的政治立場和正確方向,提高學生的免疫能力,做到知、行統一,實際中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