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日本茶文化的異同

  源於中國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傳播時較早地傳入日本列島,並在日本發展較為迅速,最終在日本形成了極具獨特性的“茶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流派不同

  日本茶道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主要是通過茶會和學習茶禮來達到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的目的。正如桑田中親所說:“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整個茶會期間,從主客對話到杯箸放置都有嚴格規定,甚至點茶者伸哪隻手、先邁哪隻腳、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個格子裡也是有定式的。

  茶道

  正是定式的不同,才使日本茶道分成了許多不同流派。日本茶道,主要以三千家作為流派的禪宗茶道,而現代茶道是經過千利休刪繁就簡的改革才成為現在的樣子。中國茶文化,則有四大不同的流派,分別為:貴族、雅士、禪宗以及世俗。其中,貴族的重點在於茶的品與質,雅士在於茶之韻,禪宗目的是參禪悟道,世俗在於茶之味,通過品茶享受人生。

  製作工藝和構成要素不同

  日本茶道在烹茶過程中,是特別講究精細的茶末的。而中國則將重點放在茶葉上,中國在製茶技藝上面是極其講究的。榮西禪師的《吃茶養生記》則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書。該書記載,日本種茶、製茶、煮茶、飲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於中國。到了江戶時期,也是日本茶道的燦爛輝煌時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國茶文化後終於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明顯地表現是其構成要素不同。對於日本茶道,其構成要素主要體現在五大方面:茶食、點茶、茶花、建築、道具。中國茶文化,其主要構成要素主要體現在:茶藝、茶人、主題、程式、環境。這樣看來,中國茶文化更講究意境。

  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均以“和”為中心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並且都是以“茶”作為支撐點,進而將本土的精神理念融入進各自茶文化活動中,這就叫做文化的和而不同。

  中國和日本茶文化的特點

  中國茶文化的特點

  一是重視現實人生。中國國民不捨棄或輕視現實人生,而是在現實世界中保持和追求幸福快樂。中國茶文化是由重視現實人生的中國國民所創造,因而,也必然反映中國國民重視現實人生的特性。眾多的中國茶詩和茶著作中所記述的品茶體驗,特別是中國文人士大夫積極進取以茶怡情、修性,失意時以茶安慰人生、平衡心靈,正說明了這一點。

  二是追求人格完善。中國的茶學祖師陸羽把品茶定格為人格修煉的手段,“精行儉德”是他對茶人的要求。自唐至近現代,品茶在中國國民心中,一直是高潔人格的修煉媒介,如蘇軾認為茶是“佳人”。

  三是講求和諧。茶是一種平和之物,不像酒那樣會使人熱血沸騰,而是通過品茶能平和人的心情,營造和諧氣氛,唐人裴汶對茶性的體驗最有代表性:“其性精清,其性淡潔,其用滌煩,其功緻和”,並能“至其沖淡、簡潔、高尚、雅清之韻致”。

  四是以莊、禪的境界為審美境界。莊、禪的境界就是不計是非、不計功過,忘乎物我、人己讓自我與整個宇宙合為一體。

  中國眾多的茶詩、茶著作記述的大量的品茶體驗,其中表述的就是這麼一種審美境界。

  日本茶文化的特點

  一是重規範。

  古代和近代的日本都是一個等級制度非常嚴格的民族,由於要嚴格遵守等級制度,從而又使日本民族特別重視規範和習慣於規範,這種民族特性反映在日本茶道中則是嚴密而具體的程式規定和動作規定。日本人也追求精神放鬆,追求“無我”境界,但他們對場地卻有著嚴密的規定,甚至對房屋結構也有嚴格的規定,以至於程式和動作,更是一招一式都很規範乃至於刻板。

  二是重禮義。

  日本民族由於要遵守和習慣等級制度,從而形成並習慣於各種詳細而具體的規範,表現在人和人之間的規範就是重禮義。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中的“敬”就充分體現出日本民族的重禮義:端起茶碗還得形式上和禮節上說些尊敬的話。

  三是重視自我剋制和堅強意志訓練。

  日本人要嚴守各種規範和秩序,需要很強的自我剋制能力和堅強的意志。這種特性反映在茶道中則是他們的程式和境界。他們的境界是所謂的“無我”,就是要通過修煉達到“我像已死者一樣生活”,即“我”能放下一切思慮,精力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實現自我的目的。

  日本茶道的繁瑣程式實際上是修煉進入“無我”境界的手段,規範而花樣較多的動作過程之後,進入精力和意志力高度集中的境界。

  四是獨特的悲劇審美美感。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中的“寂”,實際上是欲在寂靜的環境和寧靜的心境中去達到悲劇的美感。

  中國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東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各顯風采、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