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文化的介紹有什麼
日本茶道,更注重場所、形式、流程等細節,更形成了眾多的流派,這源於中國的才茶道文化,卻更趨於自然。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文化的介紹,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文化的介紹:日本茶的來源與發展
茶傳到日本的契機,是因為遣唐使與留學生從中國將茶帶回日本而開始,在那時茶還是以藥用為主,或是宗教儀式為主。而在聖武天皇天平元年的時候,有記錄著宮中大法要時曾經用茶來供奉的紀錄,此外東大寺的正倉院也有儲存著當時大佛開眼供養所用的茶碗等,足以想象當時的情況。
到了平安時代,在桓武天皇延歷二十四年的時候,傳教大師最澄從中國將回日本,並在近江國阪本的地方種植,這是日本最初種植茶葉,而這個地方往後被稱做日吉茶園
而在之後的後弘仁六年時,嵯峨天皇在行幸於近江國韓崎之地時,因為大僧正永忠曾經獻上茶葉,於是便命令全國各地開始種植,除此之外在皇宮中的法要會式裡面也有使用茶的紀錄。但是,隨著寬平六年遣唐使的廢止,與中國的交流也為之中斷,只有一小部份的僧侶仍然保有飲茶的習慣。
終於到了中國宋朝,國力又興盛了起來,這時日本是平安時代的末期,當時的權力者平清盛於是再度與中國開始交流,當時有一位前往日本的學問僧稱作為榮西,而榮西禪師就是之後建造健仁寺的高僧,在建久二年的時候,榮西禪師從中國帶回了茶的種子與茶道具一式,回來後則將種子種在九州的背振山上稱作為石上坊的地方並用心照顧,因此,當時榮西禪師所種植之茶就稱作為石上茶。然而值得探討的是,當時榮西禪師所帶回來的茶,到底是什麼樣的茶呢?
當中國進入了宋朝的時代後,茶的栽培與飲用方法變的非常的發達。然而唐朝的茶主要是以「團茶」為主,將茶葉固定成一塊,然後再煎煮飲用,與日本現今的抹茶有一點接近,當時飲茶的禮法也已經規範,而器具則使用湯瓶,茶筅,天目茶碗等等。而茶則使用禪宗寺院的茶札,此外供茶也十分盛行。
此外,當時十分尊敬榮西禪師的京都北山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從榮西禪師那裡得到了一些茶的種子,並且在高山寺內的深瀨種植,大概是地點相當的合適的關係,所以種植出了十分高品質的茶種,在這之後高山寺所出產的茶便稱做本茶,受到最高的尊敬。
至此,飲茶的習慣以禪宗寺院為中心而向日本各地發揚,連京都的公家與鐮倉的武士都十分愛用。而「東鑑」這本書,就曾經記載了三代將軍源實朝因為宿醉而苦時,榮西禪師將茶當作藥來讓將軍服用,而那時獻上的「吃茶養生記」中也有記載,茶具有治療萬病的功效。
日本茶文化的介紹:日本茶道的美學屬性
日本茶道文化有著其獨特的美學屬性,共有七大美:缺陷、簡素、枯槁、自然、幽玄、脫俗、靜寂。
缺陷之美
日本茶道追求精神上的“一心”,卻倡導面對現實生活的不完美,欣賞缺陷。日本茶道認為,缺陷的美,是一種奇數單一的美。就如中國書法中的行草,行雲流水間的狂草,在不是正楷的忘形中,獨自擁有一種看似不整齊規範的奇美。
簡素之美
簡潔樸素單純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屬性。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禪宗的“無”,所以,茶道的簡素,就是“無”的表現之一。
枯槁之美
毫無感覺的空白澄明,枯老中的孤高,歷經歲月滄桑的變遷,不論怎樣的蒼老,其中都有著無覺的靜默之美。在茶室中,常常見到掛軸中的書法或畫,墨跡淡薄難辨,或者老舊斑剝的茶盒等,有種枯槁之狀,令人感悟一種枯中沉澱的力量,外表不再強大,內在卻雄氣的陽剛厚重之美。
自然之美
無心,無念,無意識。不論是茶師或茶客,在茶室中,相視深禮一敬時,彼此流露出來的平常心態,為自然之美。古來日本茶道文化中,視人為做作的行為不美。所以,從茶見到茶人的行為,皆追求自然狀態。茶碗不需名匠之作,不需華麗釉彩。最好的茶碗就是自然燒製的粗陶。
幽玄之美
日本茶道提倡的幽玄之美,是一種無限深幽之處的無限意境之美。在幽暗茶室中,簡單的眼神和無言的會意,有種心領神會的幽深玄美。這種東方的含蓄之美,在茶道文化中達到極致。留白處的空闊意境,是一種自覺自悟的韶美,是一種非日常耀眼明燦的幽深玄闊之美。
脫俗之美
踏入茶庭,走過碎石板路,進入茶室入座,這一過程,是一種短暫地脫離紅塵俗世的忘我之境。放下塵念,遠離喧鬧,進入神清心寧的境地,這是日本茶道文化的一種忘我脫俗之美。利休大師倡導的“心中一尺自悟”,便是對脫俗最練達的詮釋。不論是茶師還是茶客,茶前茶後的交流,大多是輕語溫句的情趣之事。脫俗,便是俗人在此一時,求得此一刻的清淨俗念之願。
靜寂之美
沉穩、安靜、平和,內省內悟,也是日本茶道文化的元素之一。茶道的開始和結束,時常都是在一種無言的靜寂中展落。從茶師到茶客到茶具到掛軸到插花,均以靜為旨,以求得悟淡中感知雅美,靜中品味動美。